第9章 這是一個不怕死的狠人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059字
- 2025-01-09 11:00:00
“請說出你的想法。”徐良饒有興致的看著朱棣。
張信再次為徐良的放肆捏了一把冷汗,低頭不敢直視朱棣的目光,心中隱隱感到一陣緊張。
幸好朱棣的神色依舊沉穩,似乎早已習慣了徐良對自己的不敬。
他緩緩放下手中的空茶杯,冷靜地說道:“趁現在手中有兵,立即向遼東方向出兵,打開與寧王、遼王的聯系通道,建立共同防御區,抵御建文朝。”
作為剛加入燕軍陣營的新人,張信急于在朱棣面前展現自己,更何況兩人的策略基本一致。
他立刻應和道:“方才我提議的轉移陣地,實意希望燕王殿下往遼東方向轉移,意圖與朱大人所言相近。”
朱棣對張信的反應感到滿意。
一直以來,徐良總是否定他的想法,讓他屢屢受挫,雖然知道徐良是出于好意,但心中難免有些不快。
如今有張信在旁輔助,朱棣的思路迅速拓寬,決策的準確度自然提升了一個臺階。
更重要的是,徐良至今尚未察覺朱棣的真實身份。
正所謂“敵在明,我在暗,優勢在我!”朱棣心中暗自思忖。
他笑著點了點頭,對張信表示認可。
然而,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寂寞的徐良會讓他如意嗎?
徐良不慌不忙地又給兩人斟上半杯茶水,眼神淡然:“不知二位是否聽過一句話,叫‘請神容易送神難’。”
朱棣一聽到這句話,心中微微一顫,仿佛預感到某些不妙的事情即將發生。
而剛接觸徐良兩次的張信,很快搖了搖頭。
徐良緩緩道:“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斗爭激烈。何進為鏟除宦官,采納袁紹建議,召董卓等四方猛將進京。”
“然而,這一決策引發連鎖反應,何進被宦官設計殺害,董卓趁機入主洛陽,掌握朝廷大權。”
他接著又道:“唐玄宗年間,爆發規模宏大的‘安史之亂’,唐王朝到了后期,兵力已不足,但為了平定安祿山、史思明的叛軍,便請了北方回鶻的軍隊來幫忙平亂。”
“等到叛軍被平定后,回鶻的軍隊卻不愿意退回北方了,他們伸手向唐王朝要錢、要糧、要女人等等。”
“彼時唐王朝已被剛結束的安史之亂弄得精疲力盡,根本無法滿足這支軍隊的要求,結果回鶻兵又血洗長安,燒殺搶掠,把唐朝的都城長安搞得烏煙瘴氣,皇帝也不得不再次出逃。”
徐良笑著,目光在朱棣與張信之間來回掃視:“你們希望燕王成為何進大將軍,還是像唐皇帝那樣出逃呢?”
“至于這么嚴重?”張信的臉色頓時僵住。
他很想反駁徐良危言聳聽,但見朱棣沉思不語,只好壓抑住心中的疑慮。
此時的朱棣,心里卻是極度不安。
這世上,沒有人比曾經任職過宗人府,右宗正的朱棣,更了解自家這些兄弟了。
就拿他那被建文帝貶為庶人,永遠圈禁的十三弟——代王朱桂來說,在大同封地上,經常微服私訪上街,見人就砍,他已然成為了地方惡霸。
又比如他朱棣早已死去多年的二哥——秦王朱樉,那更是惡貫滿盈,他在封地上,大興土木,建造宮殿,居然把半座城池的土地,都圈進自己的宮里。
后來,秦王朱樉更是在宮中常濫用私刑,割去宮人的舌頭,將宮人埋于雪中凍死、綁在樹上餓死、用火燒死等。
最后連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都看不過眼,命禮部尚書任亨泰定喪禮謚“愍”,認為秦王朱樉死有余辜。
所以,建文帝削藩,他朱棣是真的認可。
因為有些藩王留在皇明,確實是會成為一方禍害,但建文帝毫無方向,直接搞一刀切,甚至連他這個對皇明有功的藩王都要迫害。
朱棣斷然無法接受!
然而,絕了聯合寧王、遼王,抵抗建文朝念頭的他,一時間也失去了方向。
他不禁有些頹然:“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這是張信第一次看到朱棣露出這種表情,仿佛在徐良這里,朱棣從高高在上的燕王,變成了一個充滿憂慮的普通人。
張信不禁將目光投向還在淡定煮茶的徐良,嘴唇動了動,而沒說出話來。
他發現自己有些看不透徐良了。
徐良含著笑,淡淡的說道:“遼東該打還是要打,只是為什么打,怎么打,什么時候打,需要慎重抉擇。”
朱棣立即挺直了腰桿,追問道:“那你說為什么打?怎么打?什么時候打?”
徐良依舊笑容可掬,手里卻給朱棣倒滿了一杯茶。
作為禮儀之邦的華夏,如何敬酒奉茶,向來都有所講究,俗話說:酒滿茶半。
奉茶時應注意:茶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徐良在這時候給朱棣倒上滿滿一杯茶,自然是要趕客的意思:“你該回去了。”
朱棣眉頭瞬間皺起,他面帶怒意質問道:“你什么意思!?”
“你今日送的食材,問的問題,我已經做了吃食和解答,甚至還額外給你添加了不少信息,我乏了。”徐良道。
狠人!
這是一個不怕死的狠人!
張信瞬間推翻自己之前認為徐良還不錯的評論,直接將其定義為絕不能招惹的對象!
他以為膽敢在北平城,下令驅趕燕王殿下離開的人,早已死完。
可現在,徐良不僅還沒死,似乎還很受燕王殿下重視!
然而,更令張信感到震驚的是,朱棣竟然只是跳了起來,紅著臉,手指徐良欲言又止。
最后,朱棣也只是拋下一句不痛不癢的威脅:“徐良,俺早晚有一天要把你亂刀砍死!”
張信也跟著跳了起來,看向徐良的眼色相當詭秘。
他完全不敢相信朱棣能夠對一個人的容忍態度,是這般松弛,這已遠遠超出他心目中對燕王朱棣的認知了。
此時,張信后背的衣襟已經被冷汗侵濕,夏風拂過時,不禁打了一個冷顫。
“殿下——”
他低聲對想要轉身離去的朱棣,提議道:“關于殿下的問題,信今日前來,也是要向徐先生咨詢的,朱大人您要不也留下來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