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朱高熾,一個胖胖的年輕人
- 大明:長生不死的我成了皇明顧問
- 青石踏浪
- 2097字
- 2025-01-20 23:00:00
朱高熾,一個胖胖的年輕人,眉宇間有著異于他父親朱棣的儒雅氣質。
他無論穿什么衣服,總是顯得那樣干凈利落,骨子里透著一股自然而不做作的風氣。
由于朱棣本人尚武,他的兒子們自然而然地受其影響,性格上大都也剛猛強硬,他們打小便追隨著朱棣練武,走軍營、打刀槍。
然而,朱高熾卻與他們不同。
他天生體格偏弱,且在長成過程中越來越胖,身體的沉重讓他無法像兄弟們那樣在武藝上有所造詣。
后來,他只能棄武從文,轉而求學,潛心研讀經典,試圖在書本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路。
因此,朱高熾成了燕王府里為數不多的讀書人之一。
這也導致他溫文爾雅,內斂沉穩的性格,在崇尚武力的燕王府里,顯得有點格格不入。
再加上,朱高熾雖然貴為燕世子,但為人處世處方面卻是不得不謹慎細微。
只因朱棣雖不曾明說,但平日相處里,他明顯更鐘愛于各方面都更像他自己的二兒子——朱高煦。
朱高煦體格健壯、天生神力、身手不凡,常常贏得朱棣的寵愛與青睞。
每每看到父親目光中的欣賞與期待,朱高熾的心中便會涌起一種難以言喻的失落。
他無法責怪父親,畢竟,他弟弟朱高煦那種在刀槍聲中披荊斬棘的英勇氣概,是朱棣所鐘愛的。
……
此時,朱高熾手里捏著紙條,微微顫抖。
他胸口仿佛被一塊石頭壓住,越是想推開,反而越是沉重。
這個“王朝周期律”,無論是徐良的預言,還是姚廣孝和自己一樣的見解,都如同一道警鐘,敲響在他耳邊。
尤其是那張記錄著‘徐良說“皇明將于兩百多年后滅亡”’的紙條,更是令朱高熾感到心驚膽顫。
他在心中暗自思忖:“這喚作‘徐良’的人,究竟是何方人士?”
“竟能讓向來強勢的父王,允許他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之后,還存活于世上……”
他目光不再停留在紙條上,而是暗中觀察著朱棣,思考著如何答復父親。
朱棣眉頭緊蹙,神色憂慮之間,又帶著幾分倔強。
沉默在書房里延續。
片刻過后,朱高熾輕輕放下紙條,對上朱棣的目光,謹慎答道:“父王,這位徐良先生所言的‘王朝周期律’,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但兒臣認為,歷史的規律并非必然,我們不能輕易以此斷定皇明未來的走向?!?
朱棣眉頭依然沒有舒展。
他沒有也沒有回應,而是靜靜地看著朱高熾,等待下文。
朱高熾深吸了一口氣,繼續道:“唐太宗曾言:‘以史為鑒,知興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風,濁清揚?!?
“歷史就像是一面鏡子,它能夠讓我們看清前人的足跡,也提醒我們要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可是,歷史卻不能告訴我們未來的每一步,它不能預知未來,也不能決定未來。”
他頓了頓,看向那疊紙條,指著上面記載的內容說道:
“所以,兒臣認為,這位徐良的預言,不足為慮?!?
朱高熾話音落下,書房再次陷入短暫的寂靜。
他能感受到朱棣的目光,一直定格在自己身上。
過了片刻,朱棣才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像是卸下了某種沉重的負擔。
他緩緩松開緊蹙的眉頭,臉上的鋒銳與威嚴略微放松。
“你能這么想,為父很高興。”
朱棣的聲音有些沙啞,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父愛和欣慰。
他略微點了點頭,繼續說道:“你能有這番見解,確實不錯,看來你平時讀書很用心,也沒有成為書呆子。”
朱棣的話語雖然簡短,卻蘊含著贊許。
朱高熾聽到父親的夸獎,心中一陣溫暖。
能從父親口中聽到這種認可,對他來說是很少見的肯定。
不過,朱高熾并未沉溺于這份喜悅中。
他依舊保持著沉穩,好奇地問道:“父王,這位喚作徐良的先生,是何人?”
“哼!”
朱棣的臉色陡然一沉,眼中閃過一絲關懷與一抹冷漠,甚是掙扎。
他冷哼一聲,卻又嘴角輕微上揚:“他就是一個好吃懶做、目無尊長、狂妄至極的亡命之徒!”
要是徐良知道自己被鼎鼎有名的永樂大帝這般評價,心里肯定一百個不樂意。
他甚至可能會怒不可遏地反駁:“你朱棣吃我的,用我的,喝我的,卻在背后這樣蛐蛐我?。俊?
而對于朱高熾來說,這是他第一次在父親朱棣的臉上,看到這種掙扎的表情。
他的心里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興趣。
對這個名字——“徐良”——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強烈好奇感!
然而,朱棣似乎并沒有準備繼續詳細解釋徐良的事情。
他轉而將話題引向了他一直心中盤旋不去的那個問題‘王朝周期律’。
朱棣的聲音再次響起:“熾兒你說‘歷史不能預知未來’,這確實不錯?!?
他從未真正相信過所謂的“宿命”,但經過多次的驗證,他也知道徐良并非那種口不擇言之人。
方才的吐槽,只不是發泄他對徐良的怒氣而已。
“可是你看——”
朱棣的話語頓了頓,他從桌上的一疊紙條中抽出一張,手指點在上面,指向那一行字。
“徐良說無論哪個朝代,它們都有一個‘興盛—衰退—更替’的周期。”
他停頓片刻,目光審視般望向朱高熾:“依你看,這個周期,真的存在嗎?”
朱高熾很快答道:“父王,‘興盛—衰退’這個周期確實存在,至于‘更替’,則有待商榷?!?
他的目光落在朱棣手中的紙條上:“唐朝的興盛,始于貞觀之治,但隨著安史之亂的爆發,社會的動蕩與政治腐敗迅速摧毀了唐朝的根基,導致了唐朝的衰退?!?
“宋朝亦如此,初期英才輩出,國家富強,文人出將入相,百廢待興。然而,宋徽宗即位后,朝政腐化,政權逐漸落入權臣與外戚之手,民眾疾苦,導致了北宋的衰退。”
他說著,頓了頓,看向朱棣:“可是,王朝的更替并非一成不變?!?
“您看漢朝,它其實可以分為西漢和東漢,漢光武帝劉秀在王莽篡位后,及時恢復了漢朝的統治,延續了約195年的國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