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郡事畢,他們是要進行更深層次的謀劃了。
再順著諸葛瞻的目光,眾將都看向了長沙。
長沙攻打下,北面的兩郡,就唾手可得了。
“軍師,我們該進軍何處,是否合兵攻打長沙郡城呢?”
見諸葛瞻久久不語,蔣琬試探性的說道。
這同時也是他的建議。
傅僉和向條的兵力,還是有點少了,不一定能夠奪下長沙郡城。
諸葛瞻這時抬頭,迎向眾人的目光:“先生,諸位將軍,若是潘璋兵敗,你們覺得他是北上,還是南下南?”
魏延數百人都能偷襲成功。
幾千軍士偷襲防備、兵力均少的長沙城,沒有理由不成功啊。
雖說潘璋很猛,但是如今也已經垂垂老矣,不復當年之威。
“肯定是南下!”
蔣琬沉思一會兒,而后開口道。
“既然是如此,你就發兵向南,堵住潘璋后退之路。”
諸葛瞻點了點頭道。
在冷兵器時代,幾萬人馬都是分兵數處而戰,可不是一城一域,就能打出殲滅效果。
此前,諸葛瞻的先見之明已經表現出來了。
對于此,眾將均沒有反對。
一日之后,大軍便開拔,翻過武陵山脈,浩蕩的進入長沙郡。
現在攤牌了,大軍不再進行隱秘行動。
從這里將消息傳到前線,也說差不多要半個月的時間。
待孫權得知,長沙的戰役,差不多已經解決了。
……
渭水南原。
司馬懿靜靜地負手而立于高處,俯瞰著廣袤無垠的渭水平原。
他身姿挺拔如松,神情泰然自若,仿佛這片大地盡在他的掌控之中。
輕柔的清風徐徐吹拂而來,輕輕撩動著他的衣袂和發絲,但他不為所動,只是微微瞇起雙眸,享受著這片刻的寧靜與閑適。
在他身后,一眼望去是連綿成片、密密麻麻的營帳,宛如一座鋼鐵長城般矗立在那里。營帳之間軍旗飄揚,獵獵作響,一股濃烈的肅殺之氣直沖云霄,令人不寒而栗。
再往遠處眺望,則是波濤洶涌、奔騰不息的渭水。河水滾滾東流而去,氣勢磅礴,發出陣陣轟鳴聲,。
司馬懿選擇背水扎營,這種部署在行人看來無疑是犯了兵家大忌。
因為一旦敵軍來襲,后方退路被截斷,己方軍隊就會陷入絕境。
但熟知兵法謀略的司馬懿,又豈會如此輕率行事?
這其中必然隱藏著深意。
渭水南原地域遼闊,地勢平坦開闊,而且水草豐茂,物資充裕,乃是兵家必爭之戰略要地。
表面上看,司馬懿此舉似乎有些愚蠢,但實際上卻是暗藏殺機。
再者說了,曹魏最為強大的是什么?
那自然非騎兵莫屬!
這一望無際的廣闊平原簡直就是騎兵縱橫馳騁的絕佳戰場。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若有敵軍膽敢在此處與之正面交鋒,無異于自取滅亡。
歷史上的司馬懿正是憑借著這般精妙的布局和過人的勇氣,在渭水畔背水立營。
使得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最終未能取得絲毫進展,反而被司馬懿死死拖住,最終諸葛亮含恨病逝于五丈原之上。
在司馬懿趕至渭水之后,便立刻下令軍隊南渡渭水,并迅速進駐南原,搶占先機。
然而,將近半個月過去了,可令人詫異的是,連蜀軍的一絲蹤跡都未曾發現。
這一狀況使得全軍上下人心惶惶,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些許不安和躁動。
一直侍立在一旁的司馬師,終究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開口發問道:
“大將軍,我們在此苦等多日,卻始終未見蜀軍出現,難道之前所得到的情報有誤嗎?”
此時正值五月,氣候宜人,正是出征作戰的大好時機。
而諸葛亮既然已經發動了北伐之戰,按理說應該早就抵達此處才對。
司馬懿聽到司馬師的問話,頭也不回,突然微微蹲起,沉默片刻后,他緩緩抬起頭來,目光堅定地朝南邊望去,口中喃喃說道:
“吾斷定那諸葛匹夫必然會前來爭奪攏右之地,,唯有此地,才能撐起諸葛匹夫的野心。”
一次交手之后。
司馬懿可謂已經洞察了諸葛亮的所想、所謀。
“現在未至,一定又是在想什么奸計!”
很快,司馬懿又站了起來,拍了拍手中的泥塵。
“不過,也無需多慮,靜觀其變,在此扎營,那諸葛老匹夫,休要再踏進半步。”
司馬懿的眼眸之中,閃過了不可察覺到陰狠之色。
“加派斥候刺探,我就不信還查不出蜀軍的痕跡來?”
時間一久,司馬懿的內心,也并未像他所表現的這么平靜。
但是他太會隱藏了,喜怒不形于色,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不然,他可不會活到現在,早就被曹操給剁了。
在被曹操察覺出有“狼顧之相”后,為了打消曹操的猜疑,他就更裝了。
勤于職守,廢寢忘食。
還一邊與曹丕打好關系,遂才沒有出事。
“我立即安排斥候去查探!”
司馬師立即道,但又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司馬懿察覺到了什么,于是問道。
“陛下欲詢問戰事如何了?已派使節至軍中。”
司馬師陰沉著臉說道。
這是由頭,但真正的緣由,他們都是一清二楚。
還不是防著他們司馬一家。
這也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你說的是辛毗吧?”
司馬懿也是沉聲道。
許久未有戰事發生,如何不讓曹叡起疑心,萬一司馬懿和蜀漢合謀呢?
辛毗持節入軍中,就是為了限制司馬懿的權勢,也是督軍,有先斬后奏之權。
還有秦朗在軍中策應,他司馬懿想有什么動作也是不可能。
秦朗是何人,曹操的義子,絕對是向著曹叡的。
曹魏的朝堂之上,遠沒有想象那么平靜,也是兇機四伏。
魏帝曹叡,不止是防著司馬懿,東部戰區司令毋丘儉和南部戰區司令滿寵,也都在他的預防之中。
他曹魏是如何起家的,還不是權臣篡位所致。
上行下效,怎么能不防。
只是對他們的防備,遠沒有對司馬懿這般的重。
三馬同槽,狼顧鷹視。
就足以讓曹魏歷代君王殺心大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