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處低矮的山丘之上,魏延身穿著厚重的鎧甲,半蹲在地上,一雙銳利的眼睛如同鷹隼一般,靜靜地凝視著遠處原野上的吳軍。
吳軍此時正忙碌地分發著食物。
已然沒有絲毫秩序可言,全都聚攏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個密集的小團體。
每個人都迫不及待地擠上前去,爭相恐后地排起長隊,焦急地等待著領取自己那份微薄的吃食。
原本應該整齊有序的軍陣,此刻已蕩然無存,混亂不堪。
看到這一幕,站在一旁的潘濬卻并沒有出聲制止。
或許是因為長時間的行軍讓士兵們疲憊不堪,又或者是他覺得此地安全,無需戒備。
總之,他的心中漸漸放下了警惕。
然而,他卻不知道,魏延的這份白食可不是那么容易吃下去的。
就在這時,矮山上的魏延突然站起身來,敏捷地翻身上馬。
拔起插入地面的長槍,一聲令下:“列陣沖鋒!”
身后的騎兵亦紛紛躍上各自的戰馬,排列成緊密的陣型。
魏延一馬當先,胯下的戰馬四蹄翻飛,向著矮山下疾馳而去。
漢軍騎兵們緊緊跟隨,馬蹄聲陣陣。
隨著距離的拉近,騎兵們的速度越來越快,猶如一陣狂風席卷而來,卷起了漫天的灰塵。
一名正在低頭吃飯的吳軍士卒無意間抬起頭,一眼便望見了如潮水般涌來的蜀軍騎兵。
剎那間,他手中的白米灑落在地。
他瞪大了雙眼,嘴巴張得大大的,嘴里木訥地喃喃自語道:“蜀……蜀軍!”
他的異常舉動立刻吸引了身旁其他士卒的注意。
眾軍士紛紛順著他驚恐的目光望去,頓時也都臉色煞白,仿佛被一股無形的恐懼所籠罩。
一時間,所有人都呆立當場。
“敵襲!”
不知是誰率先發出了一聲尖銳的驚叫,瞬間打破了原有的沉寂。
整個吳軍陣營都為之一顫,緊接著,每一名士卒的眼中都布滿了駭然之色。
潘濬噤若寒蟬,手中的飯頓時不香了。
但他依然沒有過多的煩亂,瓷碗被他猛摔在地。
“全軍備戰,退逃者斬!”
軍令難違。
但吳軍的將士又不傻,現在逃,起碼是之后被抓后處死。
現在不跑,肯定是當場橫死。
別和他們說什么家國情懷。
多大數都是被抓來的壯丁。
也有的,是為了混口飯吃。
必敗之局。
拼命是不可能的。
軍形大亂,吳軍四處慌張驚逃。
那些所謂的監軍將士,也是一陣手忙腳亂,就算是當即斬殺逃亡之士。
也已然未能起到任何的震懾作用。
“潘賊受死!”
更雪上加霜的是,臨沅城方向,魏昌已經領軍殺出。
“將軍,快走,不然就逃不出去了。”
潘濬的親衛們抓住馬僵,勸說道。
“原路撤退!”
潘濬眼中閃過一絲厲色。
這樣也好,將這支蜀軍伏擊了,說不定就不必敗逃出境了。
完全可以以臨沅城構建防御工事,以待援兵。
主將撤離,吳軍的最后支撐的防線也倒塌。
騎兵沖殺而過,犁出了一道血痕。
殘肢橫列一地,沒有哪具是完整的。
更有甚者,被踏成了肉泥。
這就是騎兵沖鋒的威力。
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騎兵沖過,陣型瞬間被一分為二。
騎兵的最多作用就是分割戰場,擾亂敵方陣型。
別說吳軍本就是隊形散亂,縱使不來,被騎兵對穿而過,也會因此陷入混亂。
陣型被分割,主將潛逃,已然是潰敗之勢。
魏延此時策馬回頭,見此狀,便已心中大定。
“降者不殺!”
魏延大聲吼叫之時,目光卻在移動,矚目在西逃出去那幾百騎兵身上。
看見潘濬這條大魚,豈能不追。
收回目光后,魏延一挺槍桿,奔向逃兵所逃處。
城中亦還有五六千軍卒,此處交于魏昌和李福,就足矣。
魏延不再管,全速追趕上前。
戰場之中。
隨著城中漢軍不斷沖出,本就混亂不止的吳軍,直接選擇了投降。
有很多兵油子精通此道。
經歷過跟隨劉表、劉備以及孫權。
在一般的情況下,是不會坑殺降卒的。
但若是逃跑,那就有十有八九要成為軍功了。
如是正常的對戰,一萬人要消滅三千人,也是不可能的。
在戰場之上,斬殺對方士卒,還是極難的。
例如數千人的正常對戰,一天鏖戰下來,傷亡最大,也不過才千余人。
所有,就可以想象一下,百人斬的含金量了。
冷兵器時代,一場戰役下來,殺敵并不多。
不然,那動輒就是十數萬兵甲參加的戰役,豈不是早就把人打絕了。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等,都可是涉及到了數十萬人員。
所謀的,多是出其不意,以勢奪人。
今次,魏延就是以糧草為誘,突然殺出,打了潘濬一個措手不及。
這就起到了奪勢之用,對于吳軍士氣的影響是非常大。
在不知道漢軍的具體數量之時,很容易引起恐慌,自亂陣腳。
當看見第一個人都投降時,其他士卒也會投降。
而且,只要不是自取滅亡之人,都是不會坑殺降卒的。
這也是一種兵勢。
而另一邊。
魏延也已經接近了吳軍騎士。
人疲馬乏,在速度上,吳軍騎兵遠遠是要遜于漢軍的。
看到了前面的林區,潘濬嘴角露出了一抹陰笑。
轉頭回望。
只見魏延沖的越快。
三千將士,換魏延一命,非常值得的。
還在蜀之時,潘濬便知道魏延是劉備最看好的將領。
說魏延是劉備陣營下的第一將,也不為過。
至于張飛和關羽,也是要往后面站。
當時,漢中剛剛從曹操的手中奪來。
在所有人的料想之中,都認為劉備會將漢中交于自己的人--張飛。
漢中的重要性,對于蜀漢而言,是不言而喻的。
是防備曹魏的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
漢中若是有失,整個蜀地都會暴露在曹魏的鐵騎之下。
就是如此重要的位置,劉備卻是很信任的交給了魏延。
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張飛在一側輔助。
任親屬乃至是戰功,魏延那時,可還是不及張飛的。
但是放眼整個大漢,在劉備的心目中,也唯有魏延能當擔此任。
若是交于張飛,怕是又要重蹈徐州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