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這般的能言善辯,諸葛亮卻是變得喜憂參半,獨木秀于林,絕非好事。
而諸葛瞻的種種表現,也不由讓其想起了馬謖。
紙上談兵,言辭鑿鑿。
年少得志,自以為是,就是如此。
空談如何能不誤國。
“事在躬行,勝敗絕非空說,未戰之,你怎知勝敗之勢?”
諸葛亮的語氣嚴厲了幾分,也是給予了諸葛瞻厚望。
“北伐,為父不知能否勝之,但是不伐,我大漢必亡之。”
“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父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父之才,固知父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父而弗疑也......”
諸葛亮被懟的都出古言了。
這太熟了。
作為諸葛后人,就算是沒有語文老師監督。
這《出師表》和《后出師表》都是必背之。
不是,我可不是劉嬋啊。
“凡事如是,難可逆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至于成敗利鈍,非吾之明所能逆睹也。”
半晌之后,諸葛亮才用詠完他的這經典之作。
古文難懂,但其全文的中心思想就是:成敗不可預奪,唯有盡力而為。
也完美的反駁了諸葛瞻的質疑。
后出師表都出來了。
諸葛瞻還能如何,這就是大炮打飛機。
大材小用了。
諸葛瞻盯著諸葛亮,久久的說不出話來。
有病,肯定是自己腦子有病。
和舌戰群儒的諸葛孔明進行辯論,這不故意找死嗎?
沒理,他都能說出理來。
更別說,他還有那么幾分理了。
爭是爭不過了。
只能轉變思路了。
“孩兒受教了!”
諸葛瞻不想再掙扎了,從一開始,他就找錯了方向。
頭鐵也不是這樣撞的。
可能不是蜀漢沒有人不反對諸葛亮北伐,而是說也說不過,拳頭也沒有對方硬。
諸葛瞻沒有氣餒,他還有最后的殺手锏。
怎么說,也要把諸葛亮留在蜀中了。
一番言談下來,才知道諸葛孔明之才,如大海之浩瀚,不可量度。
換成另外一人,也不可能做到如此的地步了。
見到諸葛瞻露出堅毅的神情,諸葛亮更加的滿意了。
敗不餒。
但他又怎么會想到,他這個親生兒子,正在想辦法弄他呢。
諸葛亮他現在是在想,該如何將諸葛瞻教育的更好些呢。
蔣琬雖不錯,但才干亦稱不上經天緯地。
想要匡扶漢室,必須要有經天緯地之才干才可。
而諸葛瞻,就是這樣的苗子。
“就學時辰已至,孩兒去了。”
隨后,諸葛瞻便放下了碗筷,向雙親躬身一禮,便退出了大廳。
望著諸葛瞻遠去的背影,諸葛亮眼中滿是不舍。
只有他知道,或許,這是最后的一面了。
吃食過后,他又要趕回軍旅,準備北伐大計了。
今朝入宮,他已然呈現了方才所吟唱的《后出師表》給劉禪了,明天只要朝議,就可出兵了。
心中暗暗的長嘆了一口氣。
說多,都是無奈。
臣本想躬耕于南陽。
不想被累死啊。
“夫君,瞻兒聰慧,你現在可放心北伐了,無需擔憂家中事。”
黃氏溫柔一笑,作為枕邊人,他太了解諸葛亮了。
“瞻兒早熟,我更憂矣,可惜,我不能親教之,不然!”
說多了,都是遺憾。
說真的,他不相信其他人能教導好諸葛瞻。
就怕,再出一個馬謖來。
諸葛瞻如今背負自己的威勢,縱使有錯,也很少會有人敢加以指責,反而會讓其身邊滋生出溜須拍馬之輩。
讓諸葛瞻會忘記自己的斤兩,目中無人。
而神童之稱,看似榮耀,實則也是捧殺之語。
“夫君,難道是忘了妾了嗎?瞻兒若有差錯,我定嚴厲其改正。”
黃氏寬慰道。
黃氏也是出名的才女,教導八歲幼童,怎么不可以呢?
諸葛亮也就此放心了不好,上路出征,也會更輕松點。
“對,有夫人在家,吾可全心遠征之。”
隨著,兩人又聊了不少。
因為軍政眾多,不久之后,諸葛亮也就出了相府。
按理來說,相府是諸葛亮辦公的地方,大小政事都要在這里處理才對。
但,諸葛亮事要躬行。
況且,其一直以來,都是在北伐。
以至于,相府這個權利機構,也形如虛設。
學塾距離相府不遠,是一眾達官貴族子弟集中就讀的地方。
蜀漢,未能做到如同曹魏那樣,單對單的輔導。
一來到學堂之內,諸葛瞻不由心中一嘆。
課堂間,一片哄鬧。
想要教導這些蜀二三代成才,非一朝一夕之事。
“思遠,你來了,你說先生一天天教我們讀這個破書,能有什么用呢?還不如像我父那樣,精練武藝,上陣殺敵,報效家國好呢。”
關彝不忿道,年已有十歲。
乃是關興之子。
“叫叔!”
諸葛瞻喝道,稚嫩的聲音,猶為的高亢,神情肅然。
諸葛亮中年才得子,諸葛瞻雖小,但是輩分卻要比其中多大數的小孩,都大上一輩。
加上老成的靈魂體,一發怒,便把一眾小兒震懾住了。
“瞻叔!“
關彝雙臉通紅,是被氣勢壓住了。
按禮來說,他也該持晚輩之禮。
“小兒何知,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你們用心讀,就會發現其中的益處。”
自己拿到的是這樣的一個劇本,如何能改之。
不過,眼前這群小子能力雖都有限,但都忠誠護國,以身殉國,這就足夠他們罪減一等了。
還有什么可以加以指責的呢?
關彝死守劍閣,力盡而完。
張遵、黃崇抗拒鄧艾,以身殉國。
底子也不算太壞,加以引導,都還可一用。
但在大環境內,也不能將所有的責任都歸咎于他們,大勢如此。
“讀書,可使人明禮而知恥,可修身、可齊家、更可平天下。”
諸葛瞻深吸一口氣,看著這幾個小孩,都是恨鐵不成鋼。
“好一個,讀書可修身、齊家、平天下。”
就在此時。
蔣琬從外走入,大拍手掌,連連叫好道。
“都入座吧!”
接著,蔣琬擺了擺手,讓眾人入座。
這段時間來,諸葛瞻的表現,更加的搶眼了,在某些方面,就是他這個先生,也未能想的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