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敢當劉禪面誣蔑諸葛亮的猛人
- 三國:季漢遺風
- 無垠石
- 2070字
- 2025-01-15 13:34:16
新宮。
此乃是劉禪登基之后,新建的蜀漢皇宮。
《蜀都賦》云: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區。既麗且崇,實號成都。
議殿,如其名一般,乃是朝議之地。
新宮議殿,便是蜀漢朝會之所。
隨著眾多大臣云入,很快,空曠的議殿被填充滿了。
今日,也是特別召議,不然,一般上朝,也不會有如此多的人。
劉禪端坐于皇位之上,目光平靜的掃視著下方的眾臣。
而在其的下方,則是另設有一座臺。
那是丞相的專用座位,臨朝特設。
諸葛亮為百官之首,也是領頭而入,對著劉禪微微示禮。
“相父,還請入座!”
劉禪起身,顯得極為的恭敬。
此已經逾越了君臣之禮。
“多謝陛下!”
諸葛亮回禮,而后便轉身入座,面對入殿的眾人。
殿外的諸葛瞻見狀,心頭也不由猛然一跳。
諸葛亮在蜀漢的權勢,還要遠超他的猜測。
這不是二圣臨朝的架勢嗎?
“思遠,你尚還不可入內,等陛下宣旨后,再入殿謝恩?!?
殿外,蔣琬對著諸葛瞻說道。
說罷,其和楊儀便一同踏入殿內,并向前走去,站到了隊列的最前方。
楊儀除了是丞相長史外,還是尚書令,這是實打實的實權官職。
蔣琬也另有職務,丞相長史也不過是其中的一個。
兩人也都位高權重,在蜀漢政權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很快,所有參加朝議的人員都入了殿。
晨曦透過云層灑下金輝,照亮了巍峨的宮殿。
劉禪端坐在龍椅之上,他的面容在此時多了幾分威嚴,正透露出一種凝重之色。
大殿之中便站滿了蜀漢的大臣,他們個個神情肅穆。
劉禪清了清嗓子,用略微低沉而有力的聲音說道:“諸位愛卿,今日召集爾等前來,乃是有要事相商。然而,在此之前,朕先要進行一次特別的冊封?!?
隨著他話音落下,其身后的一名內侍穩步走上前,恭敬地展開手中的圣旨。
內侍那悠長而莊重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開來:
“諸葛瞻,聰慧俊秀,天生之俊杰。獻策于社稷,言政惠及百姓。特此準許其參與朝議,并加封其為騎都尉。”
這道旨意一經傳出,殿外頓時傳來一陣輕微的騷動聲。
緊接著,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了大殿門口。
只見一個身材瘦小,步伐還有些不穩的身影緩緩走了進來。
諸葛瞻整理著好自己的儀容,便小心翼翼地跨過門檻,向著殿中央走去。
剎那間,所有的目光如同聚光燈一般,齊刷刷地聚集在了他那看似柔弱的身軀之上。
此子年紀尚幼,走路尚且不太穩當,竟然就能得到如此厚重的封賞?
諸葛瞻終于走到了殿中,他恭恭敬敬地朝著劉禪深深一躬,口中高聲喊道:“微臣,多謝陛下隆恩浩蕩!”
劉禪微笑著點了點頭,看著眼前這個年幼的臣子,眼中流露出一絲期許與鼓勵之意,緩聲道:
“卿乃具有經世濟民之才,日后還望能盡心盡力,為我大漢江山出謀劃策,造福黎民百姓??!”
諸葛瞻挺起胸膛,表決心和忠心的時候到了:“微臣必定竭盡全力,為國家肝腦涂地,在所不惜……”
只是他那稚嫩的嗓音聽起來仍顯得有些奶聲奶氣,
這番話語落入一旁的大臣們耳中,引得不少人暗暗發笑,仿佛將這當成了一個孩童天真無邪的戲言。
“啟奏陛下,臣有事要奏!”
諸葛瞻尚未說完,突然前方一道身影迅速閃出,將他那弱小的身形徹底的擋住了。
“不知安漢將軍所奏何事???”劉禪眉頭微皺,聲音低沉而帶著明顯的不悅。
顯然,對于這個李邈,劉禪心中并無多少好感。
這是個狂妄不羈之人。
在這朝堂之上,他屢屢進諫,言辭犀利無比,常常讓劉禪尷尬不已,難以招架。
即便是劉備在世時,也對他頗為惱火。
李邈初見劉備,竟敢當著百官之面,毫不留情地指責劉備不顧同宗之情誼,強行奪取劉璋的益州之地,大罵劉備乃是一個沽名釣譽的偽君子。
當時,劉備氣得肝火大動,怒不可遏,當場就下令要將這狂徒斬首示眾。
虧得丞相諸葛亮出面求情,言稱李邈雖言語無狀,但畢竟是個敢于直言進諫的忠臣,懇請劉備饒其一命。
如此這般,李邈方才僥幸逃過一劫。
“臣要彈劾丞相,其任人唯親,欺上瞞下之舉,實乃大不敬之罪?!?
李邈義憤填膺地說道,話語如利劍般直指向諸葛亮。
對于諸葛亮,他可沒有絲毫感恩戴德之意。
尤其是在馬謖痛失街亭之后,全軍皆噤若寒蟬之時,唯有李邈挺身而出,公然反對斬殺馬謖。
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就在諸葛亮剛剛離世之際,李邈竟然迫不及待地上書劉禪,將諸葛亮比作漢朝時期的呂后和霍光。
劉禪向來以寬厚仁慈著稱,平日里極少動怒,甚至面對諸多棘手之事時都能保持冷靜克制。
但是誣蔑相父,罪不可赦。
于是,那次,劉禪便直接下令處死了李邈。
此時的劉禪也面色鐵青,眼中閃爍著怒火,冷冷地盯著李邈,寒聲質問道:
“安漢將軍,你說要彈劾丞相,可有真憑實據?若無證據支持,僅憑信口胡謅,便是犯了誣陷大臣之罪,定當嚴懲不貸!”
劉禪的心中已然泛起濃烈的殺意。雖說他為人和善,從不輕易舉起屠刀。
但正所謂龍有逆鱗,觸之者必死無疑。
而李邈的所作所為,顯然已經觸及到了劉禪的底線。
“臣當然有證據,而且就在眼前!”
李邈突然側過身來,余光掃向了諸葛瞻。
“如今國事,全在陛下與丞相,如今丞相之子,諸葛思遠受如此特封,豈能不讓人覺得是丞相之緣故?!?
“若無丞相之緣故,諸葛思遠以如此年級,又怎么會受如此恩寵,還望陛下以國事為重,嚴懲誤國之人?!?
“官屬一職,關乎民生社稷,一個乳臭未干之小兒,如何治國?這豈不讓人貽笑大方?這如何不是將國事當為兒戲?”
李邈還是真的敢說,直接指名道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