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買來的火銃也拿來”安明帶著剛制造出來的火槍來到營寨角落,
煉鐵作坊開工快一年多了,只要管飯、再給鐵匠開工錢,煉鐵就沒停過,技術(shù)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鎧甲所需鐵不成問題,刀槍也是生產(chǎn)了數(shù)倍于現(xiàn)有兵丁規(guī)模的數(shù)量,武器裝備本就是消耗品,用壞了就換,在這上小氣,打仗要吃虧的。
火槍安明選定的是趙士禎掣電銃,但當(dāng)前工藝達不到,只能先制造最成熟常見的火繩槍,這個火繩槍,加工難點就在于槍管,搞定了了槍管,基本就能用了,說起來,就是往一根一段封住的鐵管底部放入火藥,再放入鉛丸,點燃底部火藥即可。
“安大人,這個火槍小的按照買來的火槍拆開一個個模仿的,零件上,小人倒有信心一樣,只是這個槍管,小人以前沒弄過,往往一兩天都卷不出一根”攀師傅看著安明拿著端詳,忐忑不安的解說到
“很好了,攀師傅,制造槍械哪有那么簡單,你們自己摸索,能造出來就該獎賞”安明沒到昏聵的地步,能模仿一支就已經(jīng)很成功了,有了從零到一,以后慢慢的改進就行了。
“拿火藥來”
火藥的制造比槍械要進展快得多,普通鄉(xiāng)村也能找出來幾個制作煙花爆竹的工匠,無非就是配比上的細微差距,至少能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者開礦也需要火藥,因此,安明此時已經(jīng)儲備了不少火藥,鉛丸有鉛就行,再不濟,用石頭打磨都可以。
安明按照《紀(jì)效新書》上的操作步驟,把火藥導(dǎo)入槍管,用通條按壓,放入鉛丸,
“大人,讓小人來吧”攀師傅有些緊張的看著安明,生怕傷到安明,
“老安”朱青也在一旁搖搖頭,示意安明不要冒險
安明笑了笑,攀師傅見狀要動手,安明擋住“攀師傅也不能冒險”
“來幾個人,把火槍綁在木樁上,遠程拉動扳機”
“轟”冒出一陣濃煙,安明趕忙前去查看,火槍完好,就是子彈不知道哪里去了,
“哈哈哈,好”安明興奮的拍了拍攀師傅的肩膀,“能擊發(fā)就成功了一大半”
“所有制造火槍的工匠,每個人獎勵5兩銀子,攀師傅30兩”安明心情大好
“謝大人”安明開出的賞格大大超出眾人的預(yù)料,攀師傅帶著一眾工匠當(dāng)即就給跪下了,
“各位快起來,不過這個火槍剛剛造出來,許多地方仍舊需要改進,希望各位繼續(xù)努力”
攀師傅等人哪里不答應(yīng),安明如此客氣,照這樣,只要能造出好槍,錢不比砍人頭少,到時候買上幾十畝田地,也能過上老爺?shù)纳盍恕?
“攀師傅抓緊多實驗實驗這個火槍,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就要確定型號,給我大力生產(chǎn)”這種火槍此時可能仍舊比不上弓箭,但時代進步,弓箭終究要被淘汰,不可固步自封,再一個,西南潮濕,火槍多有不便,火藥也難以保存,但以后的作戰(zhàn)主要在北方,無論如何,火槍都必須現(xiàn)在就抓起來,
“匡師傅”安明看著制造火藥的幾人羨慕匡師傅拿了錢,把他們的負責(zé)人叫了過來
“你們想不想要獎賞”
“想要”老匡扭扭捏捏的說出了想法
“想要就好,見過紙殼定裝子彈沒有,就是用紙殼提前把每一發(fā)子彈以及所需要的火藥提前捆扎,用的時候直接拿出來就行”說著安明叫人拿來幾張紙,大概的演示了一下,這個也不是什么高科技,這個時代早就有人用了
“再一個,火藥顆粒,就是把現(xiàn)在的火藥做成顆粒狀,《紀(jì)效新書》上,戚將軍都記載了,如果能把顆粒火藥以及紙殼定裝子彈做好,你們每個人也能拿到這么多獎勵”安明說的這兩樣都不是新奇玩意,但對于提高火槍的威力及效率都有很大的作用。
老匡聽后,興奮不已,幾十兩銀子,頂?shù)蒙献龉ひ荒辏?
“小人定當(dāng)竭力”說罷,老匡帶著自己手下的人就直奔火藥作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有不積極的人,只要錢給的足夠,正所謂“錢給的太多了”
“鄧明、錢老三你們都要學(xué)會用這火槍,即便你們刀槍、弓箭再厲害也得給我精通火槍”安明看著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將,囑咐道,
“未來是熱兵器的時代,不可抱殘守缺。”
“遵命”
“安大人為何不制造火炮,以前我們打仗,遇到火炮幾乎沒有辦法”朱青拿過火槍開口問道
“我如何不知,只是那火炮難以制造,咱們現(xiàn)在根本沒有能力”安明說到此處,無奈的點了根煙,火炮的制造難度太大,就是朝廷,也是配備優(yōu)秀工匠才能制造出來,自己這樣的草臺班子,難上加難。
“得派人出去招募會造火炮的人才來”安明看著著朱青幾人說到
“通知昆明方面,讓田秀、貢三密切打探火炮的消息”吳三桂囤積了不少火炮,在云南也聚集了不少的工匠,只是他的對手清廷火炮更為先進。
“實在不行,就派人到廣東、澳門,多花錢不要在乎”
“我這就派人”朱青的統(tǒng)計局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框架,此時做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太難。
“等戚晟回來,咱們也得找找寧知節(jié),看看有沒有茶馬古道的行家,去趟印度,找東印度公司,也去看看有沒有好東西”
東印度公司此時早就在印度殖民,只要價格合適,沒有什么不能買。
(1604年,詹姆士一世授予先前因涉嫌叛亂而被軟禁的愛德華爵士在亞洲活動的獨斷專權(quán),要求其為王室打開東印度群島、馬來半島、明朝海岸和日本列島的生意之門。
1608年,公司的船到達蘇拉特,并在那里建立了一個貿(mào)易點。此后兩年中,東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灣賽葵的默吉利伯德訥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廠。由于公司在印度登陸后報告說獲得了很高的利潤,促使英皇詹姆士一世向其它公司頒發(fā)了許可狀。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東印度公司發(fā)出了一張不設(shè)期限的許可狀,許可狀只會在公司連續(xù)三年沒有盈利的情況下才會被取消。
在明顯的保護下東印度公司很快就超過了在果阿和孟買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在蘇拉特、金奈(1639年)、孟買(1668年)和加爾各答,它建立了大本營。
到1647年為止它在印度已經(jīng)建立了23個工廠(即基地),有90個雇員。其中大的基地有位于孟加拉的威廉堡、在金奈的圣喬治堡和孟買城堡。1634年莫臥爾皇帝將他對英國商人的優(yōu)待擴展到孟加拉地區(qū)(1717年甚至完全赦免了孟加拉地區(qū)的關(guān)稅)。
東印度公司的主要貿(mào)易貨物是棉花、絲綢、靛青、硝酸鈉和茶。
同時東印度公司不斷對荷蘭人通過馬六甲海峽對香料貿(mào)易的壟斷挑戰(zhàn)。
1657年奧利弗·克倫威爾更新了1609年的許可狀并對公司的股份分配進行了小的調(diào)整。英國皇室復(fù)辟后公司的地位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