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偏霸一方:迅速崛起的蜀漢

詩云: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建安十七年(212),劉備領兵,占據涪城,成都在望,真是時來運轉,英雄得勢。快意之時,怎能不飲?劉備在涪城大宴將士,置酒作樂,酩酊大醉,一時忘形,得意揚揚地對龐統(tǒng)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1),頗有意氣揚揚、錦衣行晝之感。

《三國志》載,龐統(tǒng)不喜劉備得意忘形,勸說了他幾句,結果劉備勃然變色,呵斥龐統(tǒng):“卿言不當,宜速起出。”(2)也就是讓龐統(tǒng)快走吧。劉備一生,號稱“喜怒不形于色”,為何在涪城縱酒歡歌,張揚自我?蓋因此時的劉備,成都在望,手握荊襄,已有一方霸主之姿。大半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的劉備,當此之際,難免會得意,會借酒抒情,拋開所有偽裝,盡情展示真實的自我。

劉備自稱漢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后。這劉勝堪稱“繁殖機器”“為人樂酒好內,有子枝屬百二十余人”(3)。到了劉備這一輩,早已在五服之外,沒有任何特權,不過是最底層的平民而已。草根劉備在一步步崛起的過程中,頭頂著劉姓皇室后裔的光環(huán),投靠一個個軍閥,再抓住機遇,求得發(fā)展。

從光和七年(184)黃巾起義后,劉備起兵,至建安六年(201)南歸劉表,十七八年間,劉備先后依附過鄒靖、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等人,多次背棄舊主,投靠新主,在夾縫中求得發(fā)展,不愧“梟雄”之稱。

劉備所處的年代,中樞權力渙散,各路軍閥崛起,獻帝是名義上的天子,實則曹操手中的傀儡。在此天下大變局中,群雄逐鹿。在這樣的亂世中,最不值錢的就是道德,最不缺的就是爾虞我詐。英雄要勝出,就要拋開羈絆,行霸道,殺伐果斷,道德君子則寸步難行。在群狼之中,劉備相對注意一下吃相,沒有那么赤裸裸,再顯示一二仁義,于是好人形象也就營造出來,名揚四海。好人形象的背后,被掩蓋的是熾熱的梟雄之心,試圖以名望博取權力。曹操就從不掩飾,他有實力,隨心行事,哪在乎他人評價。

人生道路上,劉備沉浮多次,落魄無著,羈旅奔逃,寄人籬下;在戰(zhàn)場上,劉備也是常敗將軍,被譏諷為“拙于用兵,每戰(zhàn)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4),妻室四次被敵手俘虜。僥幸的是,每當他失利時,總有恩主眷顧,而對他最寬容大度的,還是劉姓本家們。

出自劉姓宗室的各方勢力,有益州劉焉、荊州劉表、幽州劉虞等。幽州劉虞乃忠厚長者,并無野心。益州劉焉則是野心勃勃,癡迷于“益州分野有天子氣”,想要登基稱帝。興平元年(194),劉焉癰疽發(fā)背而卒,此后由其子劉璋繼任,只求保境安民,別無他念。

荊州劉表也是宗室之后,控制荊州八郡,實力強勁,奈何只求自保,割據一方。建安六年(201),劉備投奔劉表,駐屯于新野。劉表沒什么野心,可劉備不甘如此,暗中招兵買馬,吸納良才,等待機會,以圖大展身手。在此期間,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招徠諸葛亮。由“隆中對”定下經營天下的大略,野心勃勃的君臣一起等待機會,以與群雄逐鹿。

建安十三年(208),劉表病重,而劉表所生諸子在史書中被描述為“與豚犬等”,這為各方勢力提供了機會。首先下手的乃是江東孫權。此年春,利用劉表病重之機,孫權派兵攻打江夏,席卷了幾萬人口后撤軍,戰(zhàn)后江夏由劉表長子劉琦控制。此年六月,曹操得到劉表病重、孫權用兵的消息,豈肯讓荊州落入孫權之手。秋七月,曹操整軍南下,攻打劉表。八月,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劉琮乃無能之輩,面對亂局,不知所措。

秋九月,曹操大兵至新野,距離劉備駐守的樊城一百五十里。劉琮投降了曹操,也沒有告知劉備。待劉備得到消息后,已無法阻擋曹操大軍,于是率領部眾由樊城經陸路撤退,準備前往南郡江陵(今湖北荊州),關羽則領水軍由水路前往。大軍路過襄陽時,諸葛亮曾勸他占據襄陽,只是劉備惺惺作態(tài),表示“不忍”而作罷。

此時曹操快速推進,親率五千輕騎追擊,不給劉備任何喘息之機。九月十九日,在當陽長坂坡,曹軍追上劉備,殲其主力,劉備、諸葛亮狼狽而逃,至漢水與關羽會合,眾人得到劉琦接應,一起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市漢陽區(qū))。劉備、劉琦合兵之后,兵力兩萬余人。

曹操占據江陵,收編荊州降軍,得了大批戰(zhàn)船,聲勢浩大。被曹操兵威所懾,益州牧劉璋也主動向曹操示好,接受征役,遣兵給軍。曹操攻勢如猛虎下山,迅捷無比,這讓在江東的孫權集團驚駭。此時的孫權,名義上仍是漢廷所封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孫權坐擁江東,雄心勃勃,怎會甘為人臣?他的戰(zhàn)略目標是奪取荊州,“竟長江之極,據而有之,然后建帝號,以圖天下”(5)。如果曹操拿下荊州,既打擊了孫權奪荊州、爭天下的目標,又威脅到孫權在江東的統(tǒng)治。

孫權集團中的魯肅建議孫權,聯合劉備,共抗曹操。孫權當即遣魯肅,以吊唁劉表之名,前去聯絡劉備。魯肅行至漢津附近,遇到敗退的劉備、劉琦,當即表達了共抗曹操的意圖。劉備此時已是岌岌可危,突然抓住了救命稻草,于是遣諸葛亮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會見孫權,自己則領兵駐扎樊口(今湖北鄂州西),靠近孫權以得到保護,劉琦則留守夏口。諸葛亮見了孫權,經過一番游說,最終說動孫權。孫權當即定策,聯合劉備,共抗曹操。繼而,拉開了赤壁大戰(zhàn)的序幕。

后世所稱的“赤壁之戰(zhàn)”,由前后兩次戰(zhàn)役組成,即赤壁戰(zhàn)役、烏林戰(zhàn)役。

冬十二月,曹操領大軍由江陵出發(fā),水陸并進,沿江而下。曹操大軍東進時,周瑜率大軍三萬,至長江南岸赤壁迎戰(zhàn)。《三國志·周瑜傳》記載:“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6)據此記錄,赤壁大戰(zhàn)尚未開始時,曹操大軍已疫病流行。曹操遣出的部隊進入長江南岸后,受疫病影響,戰(zhàn)力下降,戰(zhàn)敗后退回江北。

在赤壁交戰(zhàn)之中,曹操雖占據兵力優(yōu)勢,卻在戰(zhàn)場上陷入劣勢,不得不退回長江北岸,駐軍烏林。烏林在西,在長江北岸上游;赤壁在東,在長江下游南岸,兩地相距百余里,后世一直誤解,以為赤壁在長江北岸。(7)受疫病及不善水戰(zhàn)的影響,曹操將戰(zhàn)船集中,以鐵鏈相連,步騎兵則在沿岸駐扎,緊靠水軍,隨時操練。十二月底,周瑜遣兵,火攻曹操,曹操水軍潰敗。水軍主力覆滅,岸上步兵又多感染疫病,于是曹操主動領軍撤退。后世所記錄的“火燒赤壁”,實是火燒烏林。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是最大贏家。利用周瑜圍攻南郡郡治江陵的間歇,劉備南下獲得了發(fā)展,先后取得武陵、零陵、桂陽、長沙四郡。流浪多年的左將軍、漢宗室劉皇叔,總算有了自己的地盤,未來三國鼎立的態(tài)勢已有雛形。此時的荊州七郡,劉備占有荊南四郡,曹操占據南陽郡,孫權占據江夏郡,南郡則處于周瑜與曹仁激烈爭奪之中。

建安十四年(209),劉琦突然病逝。若劉琦不死,則他仍然是劉表名義上的繼承人,任荊州牧,劉備地位也很尷尬。劉琦一死,劉備將軍力整合,宣布繼任荊州牧。建安十四年十二月,周瑜終于攻下南郡郡治江陵。建安十五年,周瑜“道遇暴疾”,盛年而亡。

周瑜病逝后,魯肅輔政,劉備親自去京口拜會孫權,求都督荊州,由此產生“借荊州”的傳說。在魯肅勸說下,孫權將荊州(江陵)借給劉備,自己則將主力集中,與曹操爭奪江淮。后世所云“借荊州”,實際上是軍事重鎮(zhèn)江陵及南郡江北的領地。周瑜花了一年多時間,方才攻克江陵,不想周瑜死后卻便宜了劉備。

之所以將荊州(江陵)借給劉備,是因為孫權集團雖控制江陵城,卻處于曹操與劉備兩方勢力中間,需要重兵布防。而劉備只控制了荊南四郡,如果無法獲得江陵,則名不正,無法董督荊州。借江陵給劉備,將對抗曹操大軍的壓力轉移,同時交好劉備一方,對孫權而言,有益無害。且此時孫權嫁妹給劉備,雙方關系正處于蜜月期,于是一切水到渠成。(8)

夫唯奸雄知梟雄,深知劉備野心者,乃曹操也。當曹操聽聞孫權借出地盤給劉備時,無比震驚,“方作書,落筆于地”(9)。獲得荊州,是劉備爭霸天下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拿下益州,之后靜待天下大變,荊、益二路大軍齊出北伐,定鼎中原,恢復漢室。

劉備借到了荊州,要繼續(xù)擴張勢力,所指必然是益州。益州牧劉璋乃是無能之輩,曾殺掉漢中張魯的母親與弟弟,與張魯有生死大仇。對付漢中五斗米道張魯,劉璋頗感吃力。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似乎有利用漢中張魯,進取蜀地的跡象。益州官員張松、法正給劉璋出了個餿主意,請劉備過來幫忙對付漢中張魯,此舉無異引狼入室。

劉璋竟然聽從了,決定請劉備入川助戰(zhàn)。法正趕至劉備處,請劉備拿下益州,自己與張松策應,“資益州之殷富,憑天府之險要,以成帝業(yè)”(10)。劉備聽了,如何能不心動?可他猶豫再三,因為此前,他曾以道德君子的面孔,大義凜然,勸阻孫權不要攻取益州。現在自己去攻打益州,不是自證乃是偽君子?在龐統(tǒng)再三勸說之下,劉備克服了最后一層羞恥感,決定領兵入益州,待時而動。

建安十六年(211),劉備將關羽、張飛、趙云留下鎮(zhèn)守荊州,諸葛亮也留在荊州輔政。劉備則帶領龐統(tǒng)、黃忠、魏延等新加入的文臣武將,西取益州。劉備征戰(zhàn)半生,總算獲得了一塊根據地荊州,而荊州乃四衢之地,故而將老將們留下看守家業(yè)。劉備入蜀時“兵不滿萬”,不過益州方面,劉璋孱弱,且有張松、法正作為內應,勝算較大。

行至涪城時,劉璋率步騎三萬余人,從成都來會,車乘帳幔,精光耀日,為本家劉備接風洗塵,日日笙歌美酒。張松、法正暗中建議劉備,在此地將劉璋斬殺,直接拿下益州。劉備終究還是顧及臉面,未下手殺掉劉璋。此后劉備走走停停,劉璋好吃好喝供應著。劉備行事,素來冠冕堂皇,包裝出了“寬厚仁義”的形象,所以猶豫再三,一年多還未曾下定決心撕破臉面殺人搶益州。劉璋又給劉備增加兵馬,將白水關(今四川昭化西北)白水軍的指揮權也給了劉備。劉備行至葭萌關(今四川廣元南)即駐軍不前,“厚樹恩德”,收買人心,這讓劉璋生出不滿。

建安十七年(212),曹操親率大軍,號稱四十萬,攻打孫權。孫權壓力倍增,向劉備求援。劉備以此為由,請求劉璋提供士兵萬余及大量物資,供自己東歸。劉璋邀請劉備入益州,是為了對付漢中張魯,好吃好喝供應了一年,不想劉備一拍屁股就要走人,還要各種物資。劉璋自然不快,將劉備所要求的士兵、物資減半提供。劉備等的就是這個契機,以此為由,與劉璋撕破臉。

此時張松勾結劉備之事,被其兄張肅告發(fā),劉璋將張松斬殺,劉璋與劉備由此正式開打。劉備自知理虧,于是鼓勵士兵,稱攻下成都后,將以府庫中的財物作為賞賜。劉備恩威并施,又出狠招,將原屬劉璋的白水軍將士的妻子作為人質要挾,逼迫軍隊賣力進攻。劉璋調兵遣將,依托地利抵抗。在此過程中,劉備花了一年時間,才將雒城(今四川廣漢)攻克,損失慘重,龐統(tǒng)也被流矢射中喪命。劉備只好急召諸葛亮,帶領張飛、趙云前來助戰(zhàn),留關羽鎮(zhèn)守荊州。

建安十九年(214),劉備總算攻至成都城下,此時城中尚有精兵三萬人,谷帛可支一年,吏民都愿死戰(zhàn)。不料劉璋卻不想打了,索性直接投降,反正劉備不會拿他怎樣。劉備為了保持自己“弘毅寬厚”的形象,厚待劉璋,將他送去荊州公安養(yǎng)老,又將他全部家產送還給他。后孫權攻殺關羽,取得荊州,俘獲劉璋,再以其為益州牧。劉璋死后,其子在孫吳一方成為角逐的棋子。

在出兵攻打劉璋時,劉備與將士約定,如果能成功拿下成都,則允許士兵去搶劫官庫財物。至成都被攻下之后,士兵們紛紛丟了武器,去庫房搶奪財物。(11)庫房中的財物被士兵洗劫一空,導致軍用不足,劉備頗是憂心。劉巴出了個餿主意,“鑄直百錢”,就是鑄造大面額的錢幣,結果又弄出了通貨膨脹。一時之間,豪族財富多被蒸發(fā),怨聲載道。除此之外,還有人提出,應將成都的房舍及城外園地桑田,全部分賜諸將。僥幸趙云強烈反對,成都人民才得以保全田宅。

劉備得了益州,一時得意忘形,置酒大饗士卒,取成都城中官庫金銀,賞賜諸葛亮、法正、張飛及關羽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余文臣武將,各有賞賜。賞賜完畢,劉備發(fā)現問題來了,賞下金銀也就算了,作為硬通貨的谷帛之類關系國計民生,又讓歸還上來。反正尷尬的事,劉備干得多了,也就不覺得尷尬了。

建安二十年(215),得知劉備拿下益州后,孫權派諸葛瑾至成都,索要長沙、桂陽、零陵三郡。當年孫權借出荊州(南郡),如同投資,現在開始要求分紅了。劉備以攻取涼州后再還荊州為理由加以搪塞。孫權大怒,遣兵兩萬攻打劉備,長沙、桂陽二郡望風而降,零陵太守郝普則頑強抵抗。劉備親率五萬精兵下公安,關羽領軍至益陽,以與孫權爭奪江南三郡。在零陵堅持抵抗的郝普,在友人鄧玄之的游說之下投降孫權。

孫劉劍拔弩張之際,曹操趁機進兵,攻占漢中,威脅益州。腹背受敵之下,劉備只得放棄奪回江南三郡,與孫權握手言和。劉備、孫權達成妥協,湘水以東,江夏、長沙、桂陽屬孫權;湘水以西,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是為湘水之盟。湘水之盟后,荊州七郡被分割,孫權占領的三郡由魯肅駐兵陸口鎮(zhèn)守,劉備占領的三郡由關羽駐兵江陵鎮(zhèn)守,曹操控制一郡(南陽郡),由曹仁駐兵樊城鎮(zhèn)守,在荊州形成了三方勢力的微妙平衡。

此年曹操領大兵十萬,攻打漢中張魯。在曹操大兵威逼之下,張魯逃入巴中,后投降曹操。漢中地處四川盆地與關中平原之間,漢水橫貫,土地肥美,物產豐饒。經漢中,出秦嶺,可直逼關中,乃爭奪天下的必取之地。(12)

圍繞漢中,曹操與劉備爆發(fā)了激烈沖突。建安二十二年(217),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領兵攻打武都下辨(今甘肅成縣西北),截斷曹軍從隴右入漢中的道路。建安二十三年(218)春,劉備親自領兵三萬,攻打漢中,以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后勤與征兵。諸葛亮表現出色,圓滿完成了征兵與征糧的任務。漢中之戰(zhàn),曹軍主動出擊,曹真攻打下辨,張飛、馬超戰(zhàn)敗逃亡,吳蘭戰(zhàn)死。劉備派遣陳式截斷馬鳴閣道的計劃,又遭到失敗。

劉備親自領兵,攻打陽平關(今陜西勉縣),久攻不克,向諸葛亮求援。諸葛亮評估局勢后,認為無漢中則無蜀,于是傾巢出動,大兵支援漢中。曹操也離開鄴城,趕赴長安,準備親自領軍支援。劉備此時自信滿滿,聽聞曹操將來,豪氣道:“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放棄陽平關,渡漢水,在定軍山(今陜西勉縣西南)扎營。定軍山之戰(zhàn),黃忠斬夏侯淵,劉備軍大勝。三月,曹操領主力到達陽平關前線。在漢中,雙方對峙,曹操心情糾結,放棄漢中不甘,打下去又無心,乃至以“雞肋”為口令。此年五月,曹操退兵長安,漢中落入劉備之手。劉備打仗,從來是敗多勝少,此番漢中之戰(zhàn),親自指揮,竟然進退有度,布置得法,接連取勝。劉備此戰(zhàn)表現神勇,戰(zhàn)后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乃至嘀咕:“必為人所教也。”(13)

曹操占領漢中時,將漢中民數萬戶,遷移到長安及三輔。杜襲督漢中軍事時,又遷漢中百姓八萬余口到洛陽、鄴城。至張郃撤出漢中,又強迫剩下的漢中吏民內遷關中。劉備雖占據漢中,但得地不得民。

漢中之戰(zhàn)后,劉備挾大勝之威,先后攻取本屬曹操的涼州武都郡及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此年七月,劉備自立為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趙云不過是翊軍將軍,所謂“五虎上將”,乃后世小說家言。

奪取漢中后,益州有了前方緩沖地。奪取東三郡后,荊州、益州連為一體,劉備真正擁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劉備跨有荊、益,實現爭霸天下的第二步,此時所待,乃是天下大變。在赤壁之戰(zhàn)后,十年之內,劉備迅速崛起,成為一方霸主。此時的三國態(tài)勢已經明朗,曹、劉、孫三方各自擁有軍隊,有行政系統(tǒng)管理社會一應事務,疆域上隨戰(zhàn)事存在著一定的變動性。

此年七月,關羽未待天下大變,就孤軍發(fā)起荊州、樊城之戰(zhàn),包圍曹仁部。關羽兵力“號有三萬人”,乃是偏師深入,最終引發(fā)曹操、孫權聯合絞殺。曹操不斷調兵遣將增援曹仁,戰(zhàn)事膠著。后方的劉備忙著稱王,又大興土木,“起館舍,筑亭障”,從成都至白水關,修建館舍四百余所。

荊州一線,烽火連天。關羽出兵,圍樊城、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授印梁、郟、陸渾等地義軍,眼看就要打破曹、劉、孫三方在荊州的平衡。十月,在孫權背刺之下,關羽敗走,丟江陵,退守麥城。十二月,關羽被孫權擒殺,至此荊州基本落入孫權之手。此時劉備大軍剛經歷過漢中大戰(zhàn),疲憊不堪,需要休整,由蜀入荊的道路又被孫權方面封鎖,無法增援,無奈坐視關羽落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建平县| 会宁县| 尼勒克县| 信宜市| 时尚| 宝应县| 汝南县| 邵阳县| 西贡区| 孟连| 隆尧县| 南靖县| 即墨市| 兰考县| 沭阳县| 南汇区| 兴安盟| 牙克石市| 根河市| 诸暨市| 乌鲁木齐县| 河东区| 全南县| 原阳县| 巴林左旗| 大新县| 尚志市| 若尔盖县| 枞阳县| 墨脱县| 南京市| 保康县| 泽库县| 姜堰市| 会东县| 林芝县| 普兰县| 夏津县| 江津市|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