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結義
書名: 三國:帶著太史慈投劉備作者名: 青稚寒冰本章字數: 3281字更新時間: 2025-01-08 18:30:00
第二天,太史慈和紀清告別太史夫人,來到了都昌兵營。
紀清本來是可以待在府中待太史慈掌控了郡兵后再跟著一起出發的。但他來自后世,雖然電視上看過不少現在的軍隊軍容,聽說過不少整軍的手段,但觀察歷史上的名將如何整頓軍隊倒是第一次,紀清想看看古代的練兵整軍和現代有何不同,于是便跟著太史慈一起來到了兵營。
都昌兵營設立在城中的南邊,以便他們更快應對南面的威脅。紀清和太史慈二人見到了身著官服的武靖。
別看武靖昨天總是陰陽怪氣的,但孔融昨天酒宴上布置下來的任命他還是認了,大大方方地將一部1000名士兵交割給了太史慈。爽快得讓紀清有些許意外。
漢代一部兵馬分兩個曲10個屯共1000名士兵。
別部司馬只是個朝廷編外的軍官,因此被稱為“別部”。別部司馬可掌控的士兵人數并不固定,一般看任職的人有多少能力掌控士兵的人數了。
武靖痛快地將五分之一的郡兵劃分給了太史慈,也算是比較爽利的了,多少跟他昨天的做派有些相背。
孔融等人期盼著紀清早些前往平原求援,但事關紀清的安全,太史慈第一天上任不熟悉下面士兵的素質和情況,因此武靖還特意轉達了孔融的意思,待太史慈掌握了這1000名郡兵的情況后再上路護送也不遲。
這是紀清沒有想到的,看昨天武靖有些挑刺的言語,紀清原以為他會多少下下絆子,例如交割的士兵數量有水分或是士兵素質有問題。結果倒是紀清想多了。
郡兵們有自己的情報來源,一早便聽說新來了一位別部司馬來帶領他們,多少也帶著多樣的情愫,有質疑的,有茫然的,有不服的,亦有興奮和精神的。
這個時候就要看太史慈的手段了。
跟紀清期待的場面有所不同,太史慈掌軍過程十分的簡單粗暴,太史慈直接讓底下不服的郡兵一齊向他挑戰。不到一炷香的時間,沒有使用任何武器的太史慈身旁就倒下了原本不服太史慈做他們領頭上級的郡兵們。
剩余的郡兵看到太史慈過程當中沒有使用任何武器,僅憑雙手和走位就完成了以一敵十的表現自然是服從了。
接下來就是紀清比較新鮮沒見過的了,太史慈向著倒下的軍兵們,一一指出他們挑戰太史慈時的不足之處,讓他們再次向太史慈挑戰。這次挑戰的郡兵少了很多,但結果還是一樣,只是這一次倒下的這幾名郡兵,臉上已經換成了堅毅服從的表情:他們服了。
巧合的是,這一部郡兵有兩名軍侯和六名屯長都在挑戰的郡兵行列里,經此一(兩)敗,他們也明白了新來的別部司馬的武力是他們不能逾越的。目睹這一切的郡兵們心中暗想:這位新來的別部司馬,武藝搞不好比武靖武都尉還要強。
如此一來,太史慈掌軍就容易了許多,軍侯和6成屯長都被打服了,剩下4名屯長既然沒有挑戰太史慈,看到太史慈的表演想必也不會有任何異議,控制起這一部兵馬只需管好這群老兵油子。剩下的便是給他們貫行行軍指令,遵從號令的規則,之后便是常規的訓練。
武靖全程在一旁看了太史慈掌軍的全過程,太史慈打趴所有挑戰的郡兵時他臉上的神色變換了好幾次,紀清在一旁都快被逗樂了。
待太史慈向武靖匯報之時,武靖又恢復了昨天討厭的做派。
“打仗不是逞個人勇武,一個人再強也需要士兵配合。太史司馬需謹記府君的指示。萬一遇到大股敵人,需要謹慎用兵,方不失府君的信任。”
此時太史慈和紀清就明白了,武靖這個人,就是個說話難聽的主,論做事倒還一板一眼,也就不計較他難聽的話語了。
接下來便是向這部郡兵傳達太史慈此次出征的目的了。這一部郡兵不是沒經歷過戰場的雛,他們大部分都曾跟隨過焦和出征過,也曾跟孔融一起征討張繞,只是此前一直沒有獲取過勝利。但此次看到太史慈的手段和武藝,倒讓這批兵油子生出一絲跟以往略有不同的取勝希望,表現亦格外賣力。
接下來5天里,太史慈就反復向這群兵油子傳達一個念頭,聽從指揮,服從指令。經過這5天的反復整軍,這部兵馬算是掌握在太史慈的手里了,因此前往平原求援和翦滅北海周邊黃巾的任務,即將開始。
……
臨近紀清出門,太史夫人心中不知為何,生出了一絲不舍的念頭。三個月時間確實不長,但三個月里紀清乖巧孝順的模樣,太史夫人竟然也生出了一絲看待自己孩子的感覺。是因為紀清的姓跟自己本家一致?還是因為這三個月的朝夕相處?抑是因為聽聞他來自未來可能改變太史慈英年早逝的未來?太史夫人心中自己都不確定,或者這三個想法都同時存在,她真的把紀清看作了自家小輩。
太史夫人的反應被太史慈看在眼里,他多年在外,自然能明白母親的感受,紀清的舉動便如自己在家照顧母親一般,當初回返黃縣說與紀清結義的話不是隨口說的。
因此太史慈也便把紀清當作自己弟弟般看待,紀清雖然不熟武藝,但為了給紀清的安全作保,太史慈便也在這期間教紀清馬術,萬一事有不協,紀清也有騎馬逃脫的資本。
紀清十分清楚自己是個戰五渣,因此也學得格外認真,甚至讓太史慈教自己一些近身格斗的技巧。
當然,紀清自己是非常希望自己不會用到這些技巧,但人在漢末,總要有一兩個保命的技能。
待劉政前來找紀清和太史慈時,太史慈和紀清已然做好了準備,太史慈換上了一副在都昌武庫中翻出來適合太史慈身高的鐵甲,紀清也是換上了便于外出的勁服,顯得精神干練。
此刻太史夫人在對著太史慈道。
“你現已有官職,為娘也就不再多叮囑你什么了,想必你自己內心也清楚。
為娘知道你的男兒之志就是要在馬上立功業,只要此戰過后戰勝黃巾賊寇,你安全回返,也算報過孔府君對你娘的照看之恩,吾也就能對得起太史家列祖列宗,也對得起你父了。
為娘現在只擔心一點,泰明此前遭受大難,失去親人,幸而遇到吾等。此次他前往平原尋那劉玄德求援,你雖不能一路照看,但還是多關照一下泰明。
娘總覺得,泰明就是先祖們請來為你指清未來道路的引路人,所以路上你們多交流,或許對你亦有幫助。”
太史慈點頭道。
“放心吧娘。別的不說,只要在北海境內,吾必會護得泰明周全。出了北海之后,正攀的人品和武藝都是值得信賴的,泰明跟著正攀想必也不會有太大問題,吾再派一什精英陪同,應當也無太大意外。”
太史夫人聽到之后點點頭,轉頭向紀清道。
“泰明,你此次前往平原,路上兇險,你需謹慎應對。老身自然相信劉正攀能護住你周全,但還是希望你能一路安全請到劉平原前來相助。”
面對太史夫人的關心,紀清驀地雙眼泛紅,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后世的母親。兒行千里母擔憂,以往他母親也是這樣的做派,如今換成太史夫人,紀清也能感受到太史夫人的關照之情。
一念至此,紀清突然雙膝跪下,向著太史夫人跪拜。
太史夫人急忙道:
“泰明這是做什么?”
“大娘,清不幸遭難流落黃縣,如無大娘施以援手,早已變成一灘餓殍。大娘不以清身材樣貌為異,救助清于危難之中,因此清一直為大娘做力所能及之事,但這不足以報大娘之大恩。若大娘不棄,清愿拜大娘為義母,認子義兄為義兄,此身永世照顧大娘,以報大娘救助之恩!”
看著紀清跪拜的模樣,太史夫人自從知道紀清從后世來此失去了所有家人,心中也曾和紀清一樣感同身受,此刻紀清迸發出的強烈情感,太史夫人自是能感受得到。
太史夫人心下一軟,不禁望向自己的親生兒子太史慈。
無論認不認下這個義子,都需要自家兒子同意才行。
太史慈前幾日已知自己母親的心態變化,隨著這段時日跟紀清相處,雖然紀清來自后世,太史慈也能感受到紀清身上質樸的性格和真摯的感情。
對于自己多一個能關照母親的義弟,太史慈心中是不拒絕的。
更何況紀清的表現真的很對他的性格——
信義,說幫自己謀求一個報恩機會,便全力爭取,還爭取到了一個別部司馬;知恩圖報,就說照顧跟他毫無血親關系的自己母親這個舉動便已經打動了他。
這樣性格的人,作為同樣以信義、孝順為三觀的太史慈來說,結為兄弟亦是再好不過。
于是看到自己母親求助的眼神,當即便道。
“泰明請起!吾代吾母親同意了!”
說完順手拉起紀清。
紀清自是被太史慈拉起,仍舊帶著泛紅的雙眼,對著太史慈便道:“多謝大哥!”
“義弟!”
太史慈也是開心的道,拍拍紀清的肩膀。
紀清再轉向太史夫人:“義母!”
太史夫人此時眼中也有些許淚花“好孩子!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一旁前來的劉政看到這一幕,被三人的真情感動,也是拍手叫好。
“好好好!今日得以見證泰明與夫人跨越血親關系的母子之情,亦能見到泰明與子義相拜為兄弟,這是政近日看到最好的事跡!此事應讓孔府君大為宣傳,夫人一個善舉換來泰明質樸純孝,不失為一件可頌之事。”
三人聽得劉政之言,都不禁開懷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