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按平常時點到圖書館的時候,發現已經就坐了一大半的人,不少是穿著校服的中小學生,正奇怪呢,網上一查原來今天是深圳中考的第一天,于是呼啦啦的圖書館也比平常工作日要喧鬧一些。
昨天去打球的路上,我又專門騎著車經過了一下上次摔倒的位置,趁著天光下車仔細看了下那個馬路牙子,只發現靠近主路一側的臺階稍微有點高,但最多只是顛簸一下,不至于會讓自己騎著車摔倒在地。晚上回來我又減速從那個地方再次騎了一遍,也是克服一下自己的心理陰影,很順當地就通過,咋摔的呢還真就搞不清楚。傷勢基本沒大礙,抹藥擦油左胳膊基本恢復了,手掌魚際部分還是疼,打球的時候只能單手接隊友的傳球,也自覺地遠遠躲在三秒區之外的區域,避免劇烈碰撞再次受傷,平時的無氧運動俯臥撐做不了,只能改成就著窗臺的半俯臥。
中午準備回去,發現自行車后輪沒氣了。后輪氣門芯一直沒有帽子,之前停在地鐵口也出現過一次,估計跟上次一樣被旁邊什么東西戳了氣門芯放了氣,只能先推著回去,這一路走回去也才發現原來步行比騎車還得多一倍的時間,這段時間還真是多虧了自行車節省腳力。回去打滿氣結果沒多一會兒車胎又癟了,完犢子,這下徹底爆胎了,沒扎什么東西停在圖書館樓下,大概率就是天氣太熱。這輛山地車還是在第一家公司的時候去迪卡儂買的,快8年了一直主力下班或者周末山海騎行,還算保養得不錯,只是這段時間每天出門免不了比以前更多的風吹日曬,圖書館樓下停車的地方從上午到中午會曬太陽,考慮上午溫度還總比下午要低一些也只是半晌,我就沒太在意,結果就爆給我看了。早前發現電梯間有輛小輪車一年多都沒人動,落滿灰塵應該是被丟棄,好在打氣后發現可用,擦洗備用。在地圖上找了下也沒找到修車的地方,印象中附近見過修電動車的地方,于是騎著小輪車找過去,我本來想著應該電動車和自行車的機械結構差不多原理,一家鋪面兩類客戶開源增收何樂不為,跑了兩家店都說修不了自行車,跑到第三家老板指著對面城中村說那里有修自行車的,趕忙騎過去。
曾經的握手樓是深圳城中村的一個特色,密集的自建房下面留著狹窄的巷道,總是充滿了煙火生活里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們,小吃三輪車將巷道圍堵得更加逼仄的同時,也向往來人們分發著各種各樣的實惠美食。一對大概六十多歲的廣東夫妻開的小店,門口不時停著幾輛等待修理的自行車、三輪車或者電動車,跟老板問了下可以修,補胎五元,換內胎二十元,想著都爆胎了還是換了省心,中午這么一折騰時間有點晚,就約著旁晚再推車過來。下午五點半我提前回來,推著自行車去修理鋪,本來等著老板忙完手上的活兒開動,不想老板娘走過來后直接拆換內胎、充氣,動作熟練應該也是經常在店里打下手。充氣后她說你的外胎都裂開了啊,又指著前胎說前胎的外胎還可以用,我連忙湊上去看了下確實開裂得厲害,于是問后輪內外胎一起換多少錢,她說要五十,“咋外胎還比內胎要貴啊?老板之前還說可以給個折扣呢。”于是說好四十五元內外胎全換,老板娘再次給后胎放氣、拆換,結果發現新換的后輪外胎要比前輪細一圈,我還真沒有注意到這個規格尺寸差異,又是一頓折騰,并且給后胎也配好了氣門芯帽子,終于到七點多搞定收工,一溜煙騎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