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讀書筆記

明代嘉靖年間,蘇州府昆山(今江蘇昆山)人歸有光(1507—1571)與弟子們同乘騾車,風塵仆仆,進京趕考。旅途漫長,為了打發時光,歸有光翻檢書卷,偶然讀到宋代散文家曾鞏(1019—1083)的《書魏鄭公傳后》一文。曾鞏的文字深深地打動了歸有光,他癡迷地捧著書冊,高聲朗誦,翻來覆去地誦讀了五十多遍。弟子們都聽膩了,打著呵欠,昏昏欲睡,歸有光仍然“沉吟諷詠,猶有余味”(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卷八三《題歸太仆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760頁)

曾鞏像

《書魏鄭公傳后》原題“書魏鄭公傳”(陳杏珍、晁繼周點校《曾鞏集》卷五一《南豐先生集外文》卷上,中華書局,1998,701—703頁)。這篇文章沒有收入曾鞏弟子裒輯的《元豐類稿》五十卷,可能見于《續元豐類稿》或《外集》,但是因為在南宋時期收入總集和選本中,如《圣宋文選》《國朝文鑒》《曾南豐先生文粹》等,流傳甚廣,此后一直成為曾鞏經典文章之一。

“魏鄭公”即唐代初年著名的政治家魏征(580—643),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撥亂反正,成就“貞觀之治”。李世民對群臣稱贊道:“為政者豈待堯舜之君,龍益之佐?自我驅使魏征,天下乂安,邊境無事,時和歲稔,其忠益如此!”(王方慶《魏鄭公諫錄》卷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46冊,199頁)李世民與魏征君臣相得的故事,后代廣為傳誦。

曾鞏閱讀的《魏鄭公傳》,應該不是劉昫(887—946)監修的《唐書》(后人稱《舊唐書》)卷七一《魏征傳》,而是宋祁(998—1061)、歐陽修(1007—1072)等合撰的《新唐書》卷九七《魏征列傳》。這兩篇傳記雖然前后相承,淵源頗深,但亦有不同。《書魏鄭公傳》中寫道:“至于遼東之敗,而始恨鄭公不在世,未嘗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所謂“遼東之敗”,《舊唐書》未加記載,而見于《新唐書》:“遼東之役,高麗、靺鞨犯陣,李勣等力戰破之。軍還,悵然曰:‘魏征若在,吾有此行邪?’”同時司馬光《資治通鑒》也記載:貞觀十八年(644),即魏征去世后的第二年,李世民不顧大臣勸阻,決定親征高麗。雖然連戰連捷,但是戰士死傷數千人,戰馬損失十分之七八,他深深悔恨這一舉動,慨然嘆息說:“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資治通鑒》卷一九八,中華書局,1956,6230頁)

國家圖書館藏元刻本《南豐先生文集》(局部)

《新唐書》修成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這一年曾鞏由歐陽修舉薦,到京師任館閣校勘、集賢校理,有機會讀到剛剛修成的《新唐書·魏征列傳》。《書魏鄭公傳》應該就是他任職期間撰寫的一篇“讀書筆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市| 尼勒克县| 陇西县| 邯郸县| 江北区| 措勤县| 买车| 炉霍县| 工布江达县| 平阴县| 兴仁县| 大庆市| 乐亭县| 翁牛特旗| 商水县| 米林县| 惠水县| 墨竹工卡县| 和林格尔县| 沂南县| 绥中县| 乌鲁木齐市| 华池县| 界首市| 叶城县| 郧西县| 云南省| 长海县| 宿迁市| 仁布县| 淮南市| 白朗县| 治多县| 龙门县| 新竹县| 额尔古纳市| 沂水县| 永新县| 天峨县| 通海县|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