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條:成就非凡事業的20條原則
- (美)拉斐爾·巴齊亞格
- 7770字
- 2025-01-03 16:28:58
CHAPTER 2
第2章 離開巢穴才能展翅高飛
生命并非短促,而是我們荒廢太多。
——塞涅卡(Seneca)
從上一章中,你可以看到,普通企業家取得的成績和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取得的巨大成功之間的差距可謂天差地別,其背后原因不能歸結于任何外部因素。那么,是什么造成了這種差異呢?
在任何一個行業里,幾乎所有從業者采用的商業模式都相差無幾,使用的經營方法和技巧也大同小異。那么,為什么大多數人都以失敗告終,而有些人卻能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呢?
穆赫德·阿利塔德是貝都因人,早年生活顛沛流離,后來成為億萬富豪,曾經獲得安永全球企業家獎。當被問及上述問題時,他用了一個類比來回答:
這種差異源自每個人本身的秉性。就好比我問你,高檔的保時捷和普通的福特車之間有什么區別?如果你開一輛福特車,你可以達到一定的速度,你也可以嘗試提速。但是,如果你以超出極限的速度行駛,比如200公里/小時,車身就不穩定了,車子就無法正常行駛。保時捷就沒有這個限制。為什么保時捷沒有這種限制呢?因為保時捷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設定限制。
汽車的極限是由其內在構造決定的,而你作為企業家的極限是由你的內在因素決定的。你的內在因素包括你的心態、你的信仰體系、你的態度、你的世界觀、你的動機、你的技能、你的習慣、你的知識和你的個性。
那你呢?想在商界馳騁的你,能保持穩定行進的極限在哪里?你是否想大幅提升這個極限,從而在商界做出一番真正的偉業,做到一些你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
本書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指南。
要知道,公司是創始人的真實寫照,從你建立的公司中可以看出你是什么樣的人。你的公司承載著你的所有特征,包括你的局限性。
美國軟件業億萬富豪、航天企業家納溫·賈殷(Naveen Jain)說:“如果你做出改變,你會發現,你的商業風格、公司的經營策略等都會隨之發生變化……如果你想打造一個價值100億美元的公司,你就必須解決一個價值1000億美元的問題。這意味著你必須幫助10億人。”
要在商界取得不同凡響的成就,你需要具備商界大鱷的心智素質,他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企業家。換句話說,你需要像億萬富豪那樣思考。
本書將會告訴你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是如何思考和行動的。他們會用自己的話來教你如何縱橫商界。
你想成為“保時捷”還是“福特”?
這本書是為那些想成為生意場上的“保時捷”、厭倦平庸并希望生活更精彩的人而寫的。
自立自強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先要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我采訪過的所有億萬富豪從小就自食其力。
有些人小小年紀就離家求學。硅谷傳奇投資人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14歲就離家求學,白手起家的土耳其億萬富豪許斯尼·奧茲耶金(Hüsnü ?zyegin)甚至10歲就離開了家。許多靠自己奮斗成功的億萬富豪都出身貧寒。貧窮迫使他們更早地成長起來。
一手打造傲勝(OSIM)零售帝國的沈財福(Ron Sim)是新加坡的一位億萬富豪。要是你讀過他的故事,你可能會改變對早早開始工作的看法。他說:
我總是說,我很幸運生在貧窮的家庭,因為貧窮激發了我對財富的渴望。貧窮讓我感到絕望,也讓我產生了改變命運、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我們全家13口人——7個孩子、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叔叔、姑姑,全部擠在一間一居室里。全家人只能睡在地板上。
我9歲就開始工作了。
因為我們家生活拮據,連飯都吃不飽,所以我在一家面館找了一份工作,每天下午打工賣面條。面館老板吩咐我說:“來,你挑著這兩個竹筐出去,挨家挨戶敲門賣面條去吧。”
根據碗的大小,沈財福每賣一碗面可以掙到3~8分錢:
就這樣,在下午放學后到六點之間,9歲的我一天最多能掙80分錢。這可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收入,放到現在的話,那可能意味著……5到10美元吧。在那個年代,我們的零花錢只有5分錢。
從小學四年級開始,我就一直在工作。我靠著自己賺的零花錢養活了自己。
通過工作,你會學到勤勞和金錢的價值,并形成財富從何而來的概念。
謝爾蓋·加利茨基是一位俄羅斯億萬富豪,在國際上備受尊敬。在童年時期,在父親的強制要求下,每到周末,他都要花很長時間在父母的花園里干體力活。“當然,作為一個小男孩,我不喜歡做園藝工作。但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從父親那里學到了辛勤工作的精神。我相信,做一些工作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獲。我自己就從中學會了辛勤工作。”
我采訪過的所有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都在18歲之前開始了工作。
有些人在學校放假期間打工。加拿大億萬富豪、露露樂蒙創始人奇普·威爾遜通過在暑假打工攢夠了上大學的學費。他14歲時就開始幫人拆谷倉農舍,每天能掙5美元;他也在公園修剪樹木,還做過泊車和洗車等工作。
澳大利亞億萬富豪、饑餓杰克漢堡連鎖餐廳(Hungry Jack's)創始人杰克·考因也從12歲開始打假期工,暑假去剪草坪,寒假去鏟積雪。他還承包了一條送報紙的路線。“每天都要送報紙,每周都要向顧客收錢。你承擔了這份工作的職責;你知道這份工作能帶來多少收入。打這份工的時候,我大概是12歲吧。我記得送報路上有一片富人區。我發現醫生和律師總是開最好的車,住最好的房子,擁有最好的東西。這些打工賺錢的經歷讓我開始意識到,富裕與教育有關,也與存錢、創業等能力有關。”靠著打工攢下的錢,他在16歲時就給自己買了一輛車。“可能這就是獨立的意義吧。我有了足夠的錢,不用再伸手找父母要錢了。”
許多白手起家的億萬富豪甚至在10歲之前就開始工作了。
蒂姆·德雷珀的母親會把庭院里的活交給他做。“我在院子里干活,每分鐘就能拿到一分錢。我在院子里除草、鏟土、給拖車刷漆、砍樹、修剪草坪。為了賺錢,我干了很多活。”他也因此攢了一些錢,從此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我9歲的時候,爸爸開始帶著我做投資,我用當時攢下的錢買了一股股票。”
快樂蜂集團(Jollibee)創始人陳覺中8歲就開始賣報紙。
開始工作最早的是匈牙利裔加拿大億萬富豪、利納馬集團(Linamar)的創始人弗蘭克·哈森弗拉茨(Frank Hasenfratz),以及巴西實業家利里奧·帕里索托(Lirio Parisotto),他們從6歲起就開始做家務事了。
弗蘭克回憶道:“我們家在一個農場里,我6歲時就要負責喂雞,而且必須按時喂。想玩耍嗎?當然,我也可以玩,但到了傍晚6點一定要去喂雞。隨著年齡增加,我承擔的責任更大了——既是責任,又是特權。再長大一些,我要負責喂豬。再后來,到10歲或11歲,我才得到喂馬的工作。我必須干活,沒得商量。那時候的生活就是如此。”
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負責
利里奧·帕里索托出生在巴西南部的一個小村莊,村民大多是意大利移民的后代。村里沒有電,沒有收音機,沒有自來水,也沒有柏油路。“我們只能勉強維持生存。我不知道未來要做什么,但我知道,我不喜歡在田里干活。種田太辛苦了,天氣那么熱,蚊蟲又多。我們家很窮,錢只夠買食物和衣服。我們沒有錢買轎車、吉普車或其他東西。村里衛生條件比較差,大家也不注意飲水和食物的衛生,導致很多人生病。我們沒有冰箱,也沒有電,要想照明,只能用煤油燈。你能想象那種生活嗎?”他從6歲開始賺錢:“我們摘來玉米,把玉米皮剝下來。玉米皮可以用來卷煙草,做成‘玉米皮雪茄’。我也拿玉米皮來卷雪茄,每25根打一個包裝。我們每天晚飯后工作兩個小時,每個月會有人來家里收購。”利里奧是家里最年長的孩子,必須承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我在11個孩子中排行第一。我必須照顧弟弟妹妹,因為我是老大。除了我,沒有人能給我母親幫忙。她要準備一日三餐,給全家人做衣服,照料家禽家畜,擠牛奶做奶酪。如果我的弟弟妹妹做錯了什么事,承擔責任的總是我。因此我會時不時操練他們,以確保不會出什么事。(笑)”
全球制藥業首富迪利普·桑哈維(Dilip Shanghvi)和韓國科技大亨金范洙(Kim Beom-Su,也譯作金范秀)也從小就要照顧弟弟妹妹,被當作大人看待。
金范洙小時候與五個弟弟妹妹、父母和祖母住在一間一居室里。身為長子,他注定要扛起整個家庭的重擔。全家人也按照韓國的傳統對他精心栽培和教育,以培養他的能力和責任感。他的家境并不富裕。為了供他讀大學,家里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他是家里唯一能讀大學的人,他知道這是一種特權。他很感激家人為此做出的犧牲,也知道自己將來必須報答他們。“因為這些經歷,我成功后當然要給家人更多回報。”但是,在他讀大學期間,他父母的生意破產了,一家人無家可歸。“從那時起,我瘋狂地打零工。我拼命工作,賺到的錢比大學畢業后全職工作的收入還多幾倍。正是在那段時間,我決定跳出學校,直接進入社會工作。”
許多億萬富豪在少年時代就開始工作,有些是打工賺錢補貼家用,有些是在家族企業工作。
印孚瑟斯公司創始人、億萬富豪、2003年安永全球企業家獎得主納拉亞納·穆爾蒂曾是印度卡納塔克邦(Karnataka)排名前四的優秀學生,在11年級時還獲得了國家獎學金。“我把獎學金給了母親。因為我家有八個孩子,從小家里就教我們有什么都要和家人分享,所以,我理所當然地就把錢交給了母親,她會確保每個家人都能從中受益。”
謝爾蓋·加利茨基從14歲起在母親工作的蔬菜倉庫工作。“我干的都是艱苦的體力活。我給運送百事可樂的卡車裝貨。當時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干體力活。我把賺到的錢都交給了父母,如果我想留一部分錢自己用,他們也不會介意。但我知道家里生活艱難,要打工賺錢來補貼家用。當然,那并不是我刻意做出的決定,我只是覺得必須把錢交給父母。只不過,從那以后,我每年賺了錢都要拿來補貼家用。”
有些億萬富豪成長于單親家庭,有些甚至是孤兒。他們必須對自己和身邊的人承擔全部責任。
盡早創業
一個人是不可能通過打工成為億萬富豪的。如果你想成為超級富豪,那你就必須自己創業。
連鎖快餐行業大亨杰克·考因在大學畢業時就以做小生意賺大錢而聲名鵲起。他本來打算找一份薪資不錯的工作。他的宿舍管理員建議他去找比爾·波洛克(Bill Pollock)幫忙。比爾·波洛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企業家,提供人才招聘、臨時勞務、人員超配等方面的咨詢服務。杰克去拜訪比爾,得到了一個改變未來人生的建議。比爾對他說:“我可以給你一份工作,但如果你想飛黃騰達,你應該自己創業。”杰克和比爾一直保持聯系。比爾·波洛克成為杰克·考因的導師,后來還參股后者創立的公司。
杰克·考因告訴我他的致富經驗:“不要打工,要自己創業。不要為老板拼死拼活。你再為老板拼命,每周也只有7天,每天也只有24小時。成功靠的不是你工作有多拼命,而是創立一個能賺錢的公司。創業才是財富創造的源泉。”
巴西億萬富豪利里奧·帕里索托既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又是一位醫學博士。我問他一個醫生怎么會變得如此富有。他的回答一定會讓你感到意外:“如果一個醫生想成為腰纏萬貫的富人,首先他不能再像醫生一樣做治病救人的工作。”相反,他應該建立醫療企業,招募頂尖專家組成工作團隊。
因此,你要對自己未來的經濟負責,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創業要趁早,越早越好。早創業會讓你有更長的賽道,也有更多試錯的時間。
沈財福認為自己很幸運,因為他很早就開始創業。
哈格里夫斯·蘭斯當公司是英國最大的金融服務機構。我問公司創始人彼得·哈格里夫斯,如果人生可以從頭再來,他會有什么不同的選擇。他回答道:“我會更早開始創業。”
他的回答和納溫·賈殷一樣。納溫·賈殷在將近不惑之年,才創立第一家公司。“我希望我在20歲出頭時就開始創業,那樣我就可以有20年的時間積累更多經驗。第一家公司可能不那么成功,但關鍵是從實踐中學習遠比從別人那兒學習獲益更多。所以,要是我20年前就開始創業,也許第一家公司會失敗,第二家公司也不會成功,但第三家公司一定會成功。到那時,我應該也就30歲出頭。遺憾的是,我真正創辦第一家公司時已經快40歲了。”
許多億萬富豪是因為厭倦了打工而創辦企業。他們先打工攢錢,攢夠了錢就開始創業。
從美國回到土耳其之后,許斯尼·奧茲耶金有一天重逢高中好友、雅皮克雷迪銀行(Yapi Kredi Bank)老板穆罕默德·埃明·卡拉梅邁特(Mehmet Emin Karamehmet)。經卡拉梅邁特任命,年僅29歲的許斯尼·奧茲耶金擔任銀行董事,32歲時晉升為銀行董事總經理。“我主管雅皮克雷迪銀行三年半。接手時,銀行虧損多年,不到三年半,銀行已經轉虧為盈。”他向卡拉梅邁特要求獲得銀行1%的股權。“我想成為銀行股東。就算只持股1%,我也是銀行股東。我想體驗一下做老板的感覺。”但卡拉梅邁特說:“我有三家銀行,如果我同意給你1%股權,其他人也會要求持股的。我不能給你開這個先例,但我會給你豐厚的分紅。”就在持股1%的要求被拒當日,許斯尼·奧茲耶金決定要創立一家新的銀行。“有意思的是,雖然卡拉梅邁特拒絕給我1%的股份讓我很不高興,但現在回想起來,他顯然幫了我一個大忙,因此我現在對他是心懷感激的。”
開辦銀行必須有資金。擔任銀行董事總經理期間,許斯尼·奧茲耶金的薪資頗高,幾年下來積累了不少財富。“我把兩套房子賣掉,得到150萬美元,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搬進了租來的公寓,又找三位商人借了150萬美元。最終我以800萬美元的資金創辦了金融銀行(Finansbank),我自己持股65%,因為我把銀行35%的股權以50%的溢價賣給了第一批股東。”
19年后,許斯尼·奧茲耶金以55億美元的價格將金融銀行出售給希臘國家銀行。這是土耳其歷史上交易價格最高的出售案,他也因此成為億萬富豪,其他股東也獲利豐厚。“第一批購買金融銀行1%股權的股東共21名,其中只有一位股東持股19年。在希臘國家銀行收購金融銀行時,這位股東尤其大賺了一筆。我還在一場婚禮上遇到他。我們倆都穿著黑色西裝,打著黑色領帶。當著所有人的面,他試圖親吻我的手,因為希臘國家銀行提出以5000萬美元收購他手中的股份,而當年他父親給他買這些股票時,只花了12萬美元。”
陳覺中曾經受邀到百事可樂公司面試一份工作,但沒有通過,因為面試官問他想做什么,他回答說他想自己創辦企業。他想創業可能是受到父親的影響。他父親一開始在寺廟當廚師,后來自己開了一家中餐館。“所以,也許是因為父親的榜樣作用,我也想擁有自己的公司。”
波蘭首富米哈·索羅(Micha? So?owow)也知道自己不想打工。畢業后,為了賺錢,他曾在德國的汽車修理廠工作。他省吃儉用攢下了1萬美元,拿著這筆錢開始創業。
我問蒂姆·德雷珀對讀者們有什么創造財富的建議,他的回答很簡單:現在就開始創業!
掌控所處的環境,掌控自己的人生
正視現實很重要。納溫·賈殷向我坦言:“說出來可能沒有人相信,我從來不看電影,而且理由很奇怪。因為電影會讓人進入另一個世界。我愛我生活的美麗世界,我不想離開這個世界,不想進入另一個世界。我熱愛在這個世界里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不想活在虛構的世界里。”
你要有奇普·威爾遜的那種責任感,也就是說,遇到問題與其抱怨,不如想辦法解決。你要對自己周邊的環境負起責任。要認識到,是你所處的環境塑造了你。你的成長歷程,你身邊人的思維方式,都會影響你最終成為什么樣的人。因此,不要任由環境隨意影響你。
正如杰克·考因所說:“據我所知,活得心滿意足的人,大多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和事務。我們可能都會尋求獨立,渴望在自己選擇的時間和地點做自己想做的事。世上不快樂的人何其多?90%的人去上班、做事、應付人際關系,都是迫于經濟壓力。他們討厭自己的工作,但因為要還房貸,要給孩子交學費,他們不能離開,只能成為工作的囚徒。怎么樣才能擺脫困境,成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呢?如何才能維持自己對人生的掌控力呢?”
杰克·考因跟我談到他為工商管理碩士班學員做的一次講座。他告訴學員們:“和我相比,你們有一個很大的劣勢。我大學畢業時得到的工作機會,年薪只有6000美元,而你們畢業后可以得到年薪15萬美元的工作。有了這份收入,你可以擁有相當不錯的生活方式。你會加入高爾夫俱樂部,送小孩讀私立學校,申請高額貸款買豪宅。但是,你也會成為這種生活方式的囚徒。當年我決定自己創業,就是因為我沒有什么可失去的,但只要我創業,我就有可能得到一切。”
從加拿大的大學畢業后,杰克·考因進入一家保險公司工作。他的業績不錯,收入頗豐。然后他結婚生子,還以不高的房貸買了房。那一年,他25歲:
我唯一確定的是,我不想在大公司上班。我想自己創業,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當時我唯一確定的事情。
我怎么做才能成為一個能掌控自己所處的環境的人呢?
工作五年之后,杰克·考因和朋友一起去找公司的一位高級主管。
我們想成立自己的保險代理公司,成為獨立的保險代理商。我們任職的保險公司是加拿大最大的保險公司之一,但大保險公司組織臃腫,人浮于事,官僚風氣嚴重。我們告訴這位高級主管,我們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聽了我們的話,他顯然是愣住了。看著面前兩個25歲的愣頭青,他就差說“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他對我們說的事情毫無興趣。
所以,我選擇了離職,前往澳大利亞自己創業。我那位朋友后來也選擇離職并成為加拿大連鎖零售巨頭CanadianTire的加盟商,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我們兩人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就。
平心而論,我當時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沒有什么可失去的”。我有一套房子,雖然是貸款買的。我可以賣掉房子,然后繼續創業。但我還沒到那個份上。不過就算問自己“我真的要放棄這一切嗎?”,我也不會糾結這個問題。我對冒險更感興趣。
弗蘭克·斯特羅納克成長于戰后物資短缺的奧地利。在21歲那年,他決心要改變環境,將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他講述了自己從洗碗工蛻變為億萬富豪的真實故事:
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我申請了很多國家的簽證——南非、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我最先拿到的是加拿大簽證,所以我就去了加拿大。我是坐船去的,因為船票最便宜。我身上只有200美元。因為沒錢買食物,我經常餓著肚子。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醫院里洗碗。第二份工作在一家規模很小的工廠。半年后,工廠中幾乎所有的事務都是我在管,所以老板說:“我想讓你做我的合伙人。”但實際上,他并沒有讓我成為合伙人。他是個好人,但他從沒把這個提議白紙黑字地寫下來。
顯然,老板只是隨口說說而已:
于是,我離開了那家工廠,跳槽到另一家工資更高的公司工作。我節衣縮食,租住在一個很小的房間,把能省的每一分錢都省下來。
兩年后,我購買了一些二手機械設備,租了一個小車庫,然后自己去招攬生意。我說:“工廠遇到任何問題,我都可以幫忙看一看。如果問題解決不了,我就不收錢。”就這么簡單。
如今,弗蘭克·斯特羅納克已是億萬富豪。他創立的麥格納國際集團(Magna International Inc.)是世界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年銷售額接近400億美元。
億萬富豪自己制定游戲規則。金范洙喜歡踢足球。他通常擔任球隊隊長,喜歡在比賽中增加一些有趣的規則,有時候還為朋友們設計一個全新的賽事,以此來增添游戲的樂趣。我問他:“所以,如果不是你自己制定規則的比賽,你就不玩,對嗎?”他微笑不語。
獨立自主有助于凈化心靈,金范洙對此特別有體會。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難以表達自己的情感,憤怒無法宣泄,想哭也哭不出來:“那時候,我剛剛開始創業,白天要處理公司事務,晚上要編寫代碼。我遇到很多新的問題,難度挺大的,甚至有點嚇人,我壓力很大,而且我還得給員工發工資。但一想到公司在我的領導之下,想到自己是獨立的,不用再打工,獲得了自由,我又有一種奇怪的掌控感。這種恐懼和自由交織在一起,反而能讓情緒宣泄出來。有一天淋浴時,我忽然號啕大哭。從那以后,我經常通過淋浴來緩解壓力。現在,我連看電視節目都能哭出來。”
所以,親愛的讀者,如果你想展翅高飛,必須先離開巢穴。你的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中。你要挺直腰桿,自立自強;你要對自己和身邊的人負責;你要盡早創業;你要掌控所處的環境,掌控自己的人生。只有這樣,你才能踏上通往飛黃騰達的康莊大道。
——心志不專者從未離巢,也從未嘗試飛翔。
——百萬富翁離開巢穴,試圖展翅飛翔。
——億萬富豪勇敢地跳出巢穴,追求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