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盯上馮大導演
- 誰說導演火要靠拍電影
- 非凡的普通
- 2310字
- 2025-01-01 17:35:53
“同學們,想要學會如何做一個導演,就一定要學會拉片。但我建議同學們不要上來就直接拉片。同學們拿到一部影片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從頭到尾先看一遍,用心去感受。影片里哪個情節讓你熱淚盈眶?哪個鏡頭讓你覺得震撼?哪個畫面又讓你印象深刻?觀影的感受非常重要,同學們要帶著這種感受去拉片。好了,下課休息一會。”
這節是影視分析課,專業老師手把手教同學們拉片。
所謂拉片,就是反復觀看甚至逐幀觀看電影。像拉鋸一樣,反復倒帶,同時將所看到的東西記錄下來。
一般會有一個表格,用來記錄影片的鏡號、景別、角度、鏡頭運動、光線設計、視點、畫面內容、臺詞、調度、表達主題、時長等等內容。內容和分鏡頭腳本有些像,卻比分鏡頭腳本更加詳細具體。
“拉片好復雜,我頭都大了。不知道咱們什么才能拍出像馮導這樣的影片。”
包莉哀嘆一聲道。
上節課老師講解拉片用的影片是,馮小鋼導演去年上映的《甲方乙方》。
“我想馮小鋼導演剛開始拉片的時候,也一定想過類似的問題:我什么時候能拍出像某某那樣的影片?”
“你什么意思?”包莉側頭看向王演。
王演認真道:“我的意思馮小鋼導演很厲害,但卻并非難以超越,大導演的位子,未來你我可取而代之。”
包莉給了王演一拳。
“你先別超越馮導了,還是先抄馮導吧!”
“抄馮導?”
“對呀,拉片不就是抄嗎?而且還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抄。”
“對呀!就先抄馮導!”
王演仿佛被什么東西電了一下,瞬間就來了靈感。
“誒,你說我如果寫一個馮氏喜劇風格的故事,到時候如果馮導真的相中了,他來學院找我買改編版權,你說我到時候賣不賣他?”王演說。
包莉伸手掐了王演一下:“別睡了,快醒醒,老師要來了。”
“我沒睡呀?”
“沒睡你說什么夢話?”
“你還別不信,如果我想,我還真就能讓馮小鋼和張一謀兩位大導演搶著來找我買劇本,你信不?沒準到時候我到底賣給誰,還要仔細考察他們呢。”
“壞了,都開始說胡話了,看來燒的不輕!”
“我才沒發燒呢,不過倒是你,你沒覺得你最近動不動就動手打人嗎?雖然不疼,但你以前不這樣啊?”
包莉道:“你不喜歡嗎?”
“廢話,我又不是神經病。”
“不喜歡你為什么畫《我的野蠻女友》?那里面女主角打男主角可比我狠多了。我還以為你就好這口呢,我作為同學,這點小忙還是愿意幫的。”
“姐姐,那是漫畫好嗎?難道我創作一個愛打人的女主就代表我喜歡被打了?那我明天創作一個強奸犯主角,我就有強奸犯傾向了?”
“也對。”
“本來就是嘛。”
“對了,學院里好多同學都訂了《卡通王》,你的漫畫好像越來越火了。我們宿舍一共4個人,就訂了2本《卡通王》,都是為了看《我的野蠻女友》。”
王演問道:“一個宿舍定1本不就夠了嗎?1話內容一會就看完了。”
包莉翻白眼:“你懂漫畫,但你不懂女生宿舍。”
“聽著好像關系很復雜。”
“是非常復雜!對了,我好像聽人說自從你給《卡通王》供稿后,《卡通王》的銷量已經從開始的每期7萬升到每期52萬冊了,足足增長了7倍多。銷量這樣好,應該能賺很多錢吧?我看你將來干脆就以漫畫謀生好了。”
王演笑道:“確切地說,是提升了14倍多。《卡通王》以前是月刊,現在是半月刊。以前每個月銷7萬冊,每冊定價10元,每月銷售額70萬。現在一個月發行上下兩冊,平均每冊銷量52萬,總銷量就是104萬冊,每月銷售額就是1040萬。不過銷量多少和我賺多少沒關系,《卡通王》按每黑白頁100元向我支付稿酬的。”
“啊?”
包莉滿臉驚訝。
“你把他們的銷售額從70萬提升到了1040萬,結果你只按頁收錢?那不是虧了嗎?”
“我賺名氣了呀。”王演笑道,“再說下個月《功夫熊貓》就出單行本了,出單行本后我就按銷量收錢了。”
此時5月份《卡通王》和《科幻世界畫刊》的發行量已經統計出來了。《卡通王》期發行量已經達到52萬冊,而《科幻世界畫刊》的發行量則從王演供稿前的6萬冊,僅僅過了兩個月,就提升到了12萬冊,足足翻了一番。
6月份《功夫熊貓》就要出單行本了。《我的野蠻女友》和《幅度與激情》的單行本則要等到10月份。
……
白天包莉說“先抄馮導”確實給了王演靈感。晚上回到租住的的房子,王演著手就準備起來。
他這次的目標是《集結號》。
白天時他和包莉說要讓馮小鋼和張一謀導演搶著來找他買劇本,其實并非虛言,這就是前世確確實實發生了的真實情況。
1999年,《燕趙都市報》報道了一個名叫常夢藍的老兵尋找部隊的故事。接著央視《東方時空》欄目跟進,制作了一期名為《為了那一聲軍號》的節目,引起了很大轟動。
隨即作家楊金元將其改編成小說《官司》,然后版權被張國力買走。當張一謀也看到《東方時空》的那個欄目后,去找原著作者購買版權時,版權已經被張國力買走并賣給馮小鋼了。
張一謀導演只能遺憾地和《集結號》失之交臂。
所以說,《集結號》這個故事,其實馮小鋼和張一謀這兩個大導演都想拍。
那么王演為什么想抄這個故事呢?
因為原著作者楊金元給故事加了很多私貨。
在小說結尾有這樣一句:“團長為此常常一個人自嘆自責,團長說過,一個士兵要是背叛了他的軍隊和他的祖國,必然是要受到懲罰的。現在的情況恰恰相反,是軍隊欺騙了他的士兵,是他的祖國背叛了他的士兵,而他的士兵在用滿腔的熱情和熱血為她們戰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仍然對事情的真相一無所知,實在是太殘忍了……”
但事情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
但《集結號》影片所呈現出來的效果仿佛是在告訴觀眾:是團長故意欺騙了他的士兵,欺騙了谷子地。
當年電影上映后,就連最開始報道這則故事的記者也說:“以老人為原型的《集結號》畢竟不是歷史的再現,它經過了道道加工程序,有肢解,有膨化了。”
說句真心話,《集結號》原本可以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的,這就是王演為什么想搶先把它寫出來。
他想把這個故事寫的更加接近歷史的真相一些,起碼不讓觀眾誤會團長打從一開始就是在故意“騙”谷子地他們去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