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西周興衰

武丁盛世,商祚延續百年,然歲月如流,盛極而衰,至帝辛時,商紂暴虐無道,終致天怒人怨。值此風云變幻之際,周族在岐山腳下悄然崛起。

姬昌元年,春寒料峭,這位周族首領心懷壯志,廣施仁德,禮賢下士,常與賢能之士促膝長談,探討治國安邦之策。他目睹紂王奢靡,百姓身處水火,暗自積蓄力量,以待天時。周地百姓在姬昌治理下,男耕女織,倉廩漸實,民心歸附,皆愿為姬氏效命。

姬昌三年,暖風吹拂,姬昌重用姜子牙。姜子牙,年逾古稀,卻精神矍鑠,智謀超群,垂釣磻溪,以待明主。姬昌親往拜謁,與之相談,如撥云見日,當即拜為太師,委以軍國重任。姜子牙獻策,首重發展生產,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使周地糧食充足;又整軍練武,革新兵制,訓練出一支精銳之師,號“周師”。

姬昌五年,夏日炎炎,紂王聽聞周族漸興,心生猜忌,借口將姬昌囚禁于羑里。周地上下震動,然姬昌處變不驚,于獄中潛心推演周易,窮究天地陰陽之變,為后世留下千古奇書。周臣散宜生等,搜羅美女、珍寶、良駒,獻于紂王,以贖姬昌。紂王見利忘義,欣然放歸姬昌。

姬昌七年,秋風送爽,姬昌歸周后,矢志復仇,變革圖強。他深知民心向背乃成敗關鍵,于是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頒布“有亡荒閱”令,保護逃亡奴隸,使其歸田勞作,周地人口大增。同時,他上修文德,下練武備,威望日隆,周邊諸侯紛紛歸附,周漸成天下共主之勢。

姬昌九年,寒冬凜冽,羽翼漸豐的姬昌決定出師征伐,先攻犬戎,解除后方隱患。周師士氣高昂,在姜子牙指揮下,勢如破竹,犬戎大敗,逃竄遠方。此戰不僅拓展周地疆土,更讓諸侯見識到周師威力,歸附者愈眾。

姬昌十年,春暖花開,姬昌未及大展宏圖,卻溘然長逝。次子姬發繼承父志,繼位為周王,是為周武王。武王承繼先王遺策,重用姜子牙、周公旦等賢臣,日夜操演兵馬,籌備伐紂大業。

武王二年,夏日灼灼,紂王倒行逆施更甚。他沉迷酒色,寵信妲己,建酒池肉林,以供日夜享樂;又設炮烙之刑,殘害忠良,朝堂之上,人人自危。百姓苦于苛政,怨聲載道,商王朝搖搖欲墜。

武王四年,秋風送爽,武王見時機成熟,遍告諸侯:“商紂無道,虐殺無辜,天怒人怨,吾奉天命,興兵伐之!”諸侯云集響應,組成聯軍,戰車千乘,甲士數萬,浩浩蕩蕩向商都進發。大軍行至盟津,武王舉行誓師大會,慷慨陳詞:“今商紂棄德逆天,我等正義之師,必當誅滅暴君,救萬民于水火!”士氣大振,呼聲震天。

武王五年,冬雪紛飛,聯軍與商軍決戰于牧野。商軍雖人數眾多,然多為臨時拼湊的奴隸與戰俘,毫無斗志。周軍陣前,姜子牙布下奇陣,戰車沖鋒,步兵跟進,銳不可當。交戰伊始,商軍前排倒戈,反向紂王殺去,商軍大亂。武王乘勝追擊,紂王見大勢已去,奔回鹿臺,自焚而亡,商朝覆滅。

武王六年,春回大地,武王入主商都,舉行盛大開國大典,國號周,定都鎬京。立國之初,百廢待興,武王以周公旦為輔佐,分封諸侯,將同姓親族、功臣謀士、前朝遺貴分封各地,以藩屏周室。同時,頒布《牧誓》,重申周之德政,告誡諸侯以民為本,勿蹈商紂覆轍。

武王八年,夏日初長,為穩定天下,武王巡視四方,考察民情,調解諸侯糾紛。每至一地,百姓夾道歡迎,感恩周王帶來太平。武王見狀,愈發堅定推行德政決心,下令減免賦稅,鼓勵農耕,興修水利,促進商業,各地經濟逐漸復蘇。

武王十年,秋風送爽,周王朝蒸蒸日上,然武王積勞成疾,重病纏身。臨終前,他托孤周公旦,叮囑道:“朕將崩,太子年幼,望公輔之,守我大周江山,施德政于萬民。”言畢,溘然長逝,舉國悲痛。

成王元年,春寒料峭,成王年幼即位,周公旦攝政。此舉引發管叔、蔡叔等貴族猜忌,流言蜚語四起,稱周公欲篡位自立。周公旦為避嫌,暫離鎬京,居于東都洛邑。然成王年幼,朝綱不穩,管蔡二人竟聯合紂王之子武庚,起兵叛亂,史稱“三監之亂”。

成王二年,暖風吹拂,周公旦見形勢危急,不顧個人榮辱,毅然回師平叛。他調遣大軍,精心謀劃,先破武庚,再伐管蔡,歷經苦戰,終平定叛亂。周公旦回朝后,向成王及群臣解釋攝政緣由,成王醒悟,君臣重歸于好。

成王三年,夏日炎炎,經此一亂,周公旦深感加強王權、規范制度之必要。于是,他主持制定周禮,涵蓋禮儀、祭祀、官制、刑法等諸多方面,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依禮行事,社會秩序井然。周禮成為維系周王朝統治的精神支柱,傳承千載。

成王五年,秋風送爽,周公旦輔政期間,大興土木,營建洛邑,作為東都。洛邑地處天下之中,交通便利,便于掌控四方。同時,周公旦繼續推行分封制,細化諸侯職責與義務,加強中央與地方聯系,周王朝統治更加穩固。

成王七年,寒冬凜冽,成王逐漸長大成人,周公旦還政于成王。成王親政后,繼承先王遺志,重用周公旦、召公奭等賢臣,發展經濟,鞏固邊防,周王朝迎來新的繁榮。在農業上,改進農具,推廣耦耕,糧食產量大幅提高;商業領域,設立市場管理機構,規范交易,貨幣流通順暢,城市繁華熱鬧。

成王十年,春暖花開,周王朝國力強盛,文化昌盛。成王組織學者整理典籍,將上古以來的歷史、文化、科技知識編纂成冊,供后人學習;鼓勵文人創作,詩歌、音樂蓬勃發展,雅頌之音傳頌四方。

康王元年,夏日初長,成王崩,康王姬釗即位。康王承繼盛世余緒,遵循周禮,無為而治,與民休息。在軍事上,保持威懾,命大將南宮括征伐鬼方,大獲全勝,鬼方遠遁,邊境安寧。在經濟上,繼續鼓勵生產,降低賦稅,百姓安居樂業,倉廩充實,史稱“成康之治”,周王朝達鼎盛。

康王十年,秋風送爽,周王朝看似一片祥和,實則隱患暗藏。長期的和平繁榮,使部分貴族滋生奢靡之風,土地兼并漸起,平民百姓生活受壓。康王雖有所察覺,然措施不力,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昭王元年,寒冬凜冽,昭王姬瑕即位,面對貴族積弊、百姓困苦,決心改革。他限制貴族土地兼并,打擊奢靡之風,重新分配土地給貧民,引起貴族強烈反對。昭王不為所動,強力推行改革,初期成效顯著,百姓感恩,社會矛盾有所緩解。

昭王三年,春暖花開,南方楚國崛起,不服周室管轄,時常侵擾周邊。昭王大怒,親率大軍南征。楚軍利用地形,頑強抵抗,周軍雖裝備精良,卻不熟悉南方山水,屢戰屢敗。昭王十年,昭王再次南征,不幸途中船毀人亡,全軍覆沒,周王朝威望大損。

穆王元年,夏日初長,穆王姬滿即位,面對昭王南征失利后的困境,他銳意改革,重振軍威。穆王擴充軍隊,改進戰車戰術,親自訓練士兵,使周軍戰斗力回升。在外交上,穆王與周邊部落修好,互派使者,交流頻繁,穩定了周邊局勢。

穆王五年,秋風送爽,穆王好大喜功,欲彰顯周王威德,于是決定西征。他率大軍穿越沙漠,長途跋涉,與西戎諸部落激戰,雖有斬獲,但損耗巨大,國力有所下降。同時,穆王在位期間,制定《呂刑》,規范刑法,以嚴刑峻法維護社會秩序。

共王元年,寒冬凜冽,穆王崩,共王姬繄扈即位。共王時,周王朝經濟持續發展,商業繁榮,然土地兼并問題再度惡化,貴族與平民矛盾尖銳。共王為緩解矛盾,實行土地私有化改革,允許土地買賣,本意是讓平民獲得土地,結果卻使貴族大量收購土地,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懿王元年,春暖花開,懿王姬囏即位,周王朝開始走下坡路。氣候異常,天災頻繁,糧食減產,百姓生活困苦。懿王無力回天,只能祈天求福,組織百姓抗災自救,效果甚微。同時,西戎再次侵擾,周軍屢戰屢敗,懿王被迫將都城從鎬京遷往犬丘,周王朝威望掃地。

夷王元年,夏日初長,夷王姬燮即位,為扭轉頹勢,他打破常規,下堂接見諸侯,以示謙遜,希望得到諸侯支持。夷王曾親率大軍征伐太原之戎,雖取得小勝,然無法改變周王朝衰落局面。此時,周王朝內部貴族爭權,外部邊患不斷,已深陷困境。

厲王元年,秋風送爽,厲王姬胡即位,面對內憂外患,他試圖通過嚴刑峻法、壟斷經濟來重振王權。厲王任用榮夷公,實行“專利”政策,將山林川澤收歸國有,禁止平民使用,百姓怨聲載道。又命衛巫監視民眾言論,有敢非議者,立即處死,國人敢怒不敢言,社會矛盾極度尖銳。

厲王三年,寒冬凜冽,民眾忍無可忍,終于爆發“國人暴動”。憤怒的國人包圍王宮,厲王狼狽出逃,逃至彘地,在那里度過余生。周公旦、召公奭等大臣臨時代行王事,史稱“共和行政”,這一年也被后世作為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

宣王元年,春暖花開,宣王姬靜即位,在周公旦、召公奭后人輔佐下,宣王試圖重振周王朝。他吸取厲王教訓,廢除“專利”政策,與民休息,重新贏得百姓支持。在軍事上,宣王派大軍征伐獫狁、西戎、淮夷等,取得不少勝利,周王朝局勢有所好轉,史稱“宣王中興”。

宣王十年,夏日初長,然而好景不長,宣王后期,好大喜功,頻繁用兵,導致國庫空虛,軍隊疲憊。同時,在分封制下,諸侯勢力逐漸壯大,開始不聽從周王號令,周王朝再度陷入危機。

幽王元年,秋風送爽,幽王姬宮湦即位,他是周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幽王昏庸無道,寵愛褒姒,為博美人歡心,竟烽火戲諸侯,失信于天下。褒姒生一子,幽王欲廢嫡立庶,引發太子宜臼外祖父申侯強烈不滿。

幽王五年,寒冬凜冽,申侯聯合繒國、犬戎,舉兵進攻鎬京。幽王慌忙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救,然諸侯以為又是戲耍,無人前來。鎬京淪陷,幽王被殺,褒姒被擄,周王朝宣告覆滅。宜臼在諸侯擁戴下即位,是為平王,周王朝進入東周時期,王權衰落,諸侯紛爭,華夏大地陷入漫長亂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瓯市| 石柱| 昆山市| 东阳市| 罗田县| 石台县| 涟水县| 界首市| 盐亭县| 武威市| 漳平市| 万州区| 怀柔区| 库尔勒市| 汝州市| 堆龙德庆县| 临泉县| 永春县| 漠河县| 积石山| 正安县| 铁力市| 宜州市| 灯塔市| 日喀则市| 桐柏县| 广元市| 天柱县| 定远县| 石阡县| 阜新市| 濉溪县| 郧西县| 伊金霍洛旗| 彭山县| 新昌县| 昌邑市| 那坡县| 杂多县| 习水县| 鄂伦春自治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