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摶煉五精
- 家師太上老君
- 癇魚
- 3152字
- 2025-06-11 06:00:00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開篇乃是這樣一句話,未曾斷句,似有提醒所學之人自己參悟的意思。
翻開下一頁,有老君道音傳來。
“聽玄,修行沒有具體方法,唯有一個‘悟’字,為師只能告訴你該如何悟,至于具體悟到什么,只在你自身。希望你能走出一條獨屬于自己的道來。”
隨即,一段奧妙玄音在靈臺之中響起。
明明之前夢里還說不管我來著,這會又忍不住來指點我了,老師還真是……
李聽玄無奈一笑,依照老師所傳的法門,不斷調整呼吸。
原本修煉之前該有個“百日筑基”過程,可李聽玄入定后才發現,自己體內的“基”竟不知何時早已筑好。
數十息后,靈臺忽而一空,哪怕并未睜眼看,他也察覺到,周圍有不少半青半透明的氣體在緩緩流動。
這氣息清靈純真,又親和近人,他只是稍作嘗試,便將一縷清氣引入體內。
而后,更多清氣入體,惹得滿室生風,窗簾微動。
霎時間,清靈之氣在他體內扎根、播種,又將體中雜質滌蕩一空,教他耳聰目明,身輕體健。
這股清靈之氣又很快填充在他經脈各處,李聽玄只覺這氣息宛如天生,如臂使指。
此即法力。
猛地睜眼,劍指凌空點出,直指桌上一個水杯。
清靈之氣涌出,細小無力,只將水杯打一個趔趄。
再想進步,卻無從下手。
只因經脈存儲法力有限,這一招已幾乎將其耗盡,加之不懂法術,縱使有再多法力,也如孩童持槍,空守寶山而不知用。
復觀體內,雜氣盡去。
隱約可見五團顏色各異邊界朦朧的氣團仍舊屹立不倒,有青、赤、黃、白、黑五色,分別對應心、肝、脾、肺、腎五臟之位。
那便是體內的“精”。
他如今是煉精化氣境界,將其全部煉化后,五臟之內皆可儲存法力,自身法力儲備將提升五倍不止,能施五行小術,更兼氣息自內循環,成小周天,哪怕法力枯竭,也只需調息片刻便可恢復。
此乃修行之始,大道之基,待跨過此境界,入了煉氣化神,方算入道。
一念今朝睡起,窗外大雨滂沱。
再一念今日讀到道經中關于水的部分。
又一念,冥冥之中有聲音告訴他,先取腎水之精。
他心有所感,五精本無先后之說,然水者,萬物之生也,至柔,亦至剛。
各人修行不同,自身修行之始,當在腎水位。
李聽玄選定其中黑色氣團,正對腎臟之位,催動法力,以此為路徑上的一點,于體內構建小周天,慢慢循環。
只是一身法力耗盡,黑色氣團也僅僅磨掉一些皮毛,相對于整個氣團而言,依舊九牛一毛。
煉精化氣尚是個水磨工夫,可煉精化氣之后,仍有三重境界,仍需請五人、化陰神、全天地、降二神、架鼎爐,此后再有“效驗九證”之說,如此方才得窺仙途。
求仙問道,何其難也!
此時,識海中的《道妙真經》自行翻頁,給出提示。
只待找到“五氣精粹之寶”,便可省去這其中諸多麻煩,幫助快速煉化體內五氣。
只是這精粹之寶,需要至純至凈,不摻半點雜質,李聽玄所在九州,何處去尋此物?
妙法亦有記載,凡五氣者,乃金、木、水、火、土之五氣也,與之對應的有先天錕鋼、建木之葉、天河之水、金烏之火、九天息壤等物。
李聽玄心神默默合上書頁。
若能覆手間得此等物,自身道行已然至高深處矣。
若至高深處,則無需這五等物。
卻不知老君為我老師,是否又有法力降下?
等了片刻,無風無浪。
……
也罷,且修行去!
拿起紫金葫蘆,向其中注入一縷法力,葫蘆便自行認主,也無需復雜流程,更無需擔憂被人變化模樣,以“更大的葫蘆”這等瞞天過海之計盜走,反過來對付自己。
老君出品,當屬仙品。
一縷心神浸入其中,兩道信息傳向靈臺。
【存元】:葫蘆可以自行吸納天地之氣,凡清氣、濁氣、正氣、煞氣、官氣、惡氣、儒生氣、魔鬼氣,皆可吸納,轉為精純法力存入葫中,可隨時調出補充。
【納物】:大肚能容天下事,隨身物品、萬千法寶,無論大小,盡可存入葫中。
李聽玄心頭一喜,嘴角勾起一抹明顯的弧度。
將葫蘆舉起,葫蘆頂蓋打開,對準方桌,暗自灌輸法力,方桌“嗖”的一聲被吸入葫中,而手上絲毫不覺沉重。
當真是個神奇的寶貝!
愛不釋手地把玩一番后,將其放下,復拿起七星劍,同樣方式與其溝通。
【斬滅】:七星劍七日一養,一劍既出,諸邪授首;
【誅惡】:通過七星劍釋放術法神通,對身懷業力的生靈將威力大增,對手業力愈重,則威能愈甚;
【七星】:待時機成熟,可逐步解鎖七星神通。
好一件殺伐至寶!
心頭又是一喜,這七星劍竟比紫金葫蘆還多一道神通,舉起劍身查看,只見其上七星已亮其六,想來就是“斬滅”的蘊養時間。
只要再養一日,便可使出那道“斬滅”!
想來老師思慮周全,他無護道手段,又無護道之人,若沒有這殺伐重寶護身,何時得參大道?
卻是不知,誅惡與這斬滅能否疊加使用,若是可以,這法寶的威力便不可估量。
又不知那七星神通該怎樣解鎖,威力又是如何?
思緒發散間,復而想到,既然自家老師是太上老君,那是否其他仙神也存在于世,天庭是否存在,如今又是什么世道,那只大鬧天宮的猴子可曾出世……
只可惜無人為他解答,此前十八年觀內潛修的經歷也不足以判斷。
思緒如潮水般涌來,又如潮水般退去。
既得妙法,他當求長生,向大道。
心中迅速平靜下來。
道經有言: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法寶雖好,只是外物。
常言道打鐵還需自身硬,若自身道行不夠,哪怕手持法寶,亦不過是個中看不中用的銀樣镴槍頭,那長生大道更是窯頭土坯、鏡花水月。
念此,將劍放下,與葫蘆分別置于兩側,盤膝榻上,開始苦心修行。
二法寶則暗自散發仙光,護持左右。
有了修行法,李聽玄便不再和那女鬼耽誤時間。
是夜三更時分,一可愛女童扎著羊角髻,蹦蹦跳跳來到觀前,左顧右盼,面上疑惑。
“怪哉。”
女童喃喃一句,扯下臉上蒼白面皮,又扯下羊角頭繩,身形恢復原樣,長舌舔一口唇角殘留的肉渣。
“往日里都在此等候,今夜卻不見蹤影。”
正欲離去,忽而感到觀中一股清靈浩然之氣滌蕩開來,微微愣神,旋即放聲大笑。
“我道你今夜怎么沒出來,原是得了修行法,妄圖靠這一兩日的修行將我誅殺?”
“修吧修吧,你縱是修出個踢天弄井的神通,亦難逃出我的掌心!”
厲鬼嘶嘯,聲音傳入李聽玄耳中,他卻默不作聲,只是嘴角微微揚起。
身旁七星劍,只差分寸便可蓄滿了。
……
轉眼一日過去,大雨依舊不停,觀前空地上已經積起了許多水洼。
那女鬼自昨日起,便一直徘徊在道觀周圍,一寸不離,只等李聽玄自己出來送死。
她原本還擔心對方哪怕沒了吃食,寧愿餓死也不愿成全她。
如今小道士有了修行法,必定信心滿滿,走出觀門試圖斬妖除魔。
然而小道士兩三日的修行,又豈能與她十數年的怨氣積累相比?
觀內,李聽玄停止了持續兩日的打坐修行,初入煉精化氣,單靠那點靈氣無法支撐身體,不得不靠吃東西補充體內消耗。
見鍋中黃粱飯約莫還有三頓的量,索性一并煮熟,三兩口吃了下去。
只是邁入修行境界后,他食量大增,加之兩日未曾進食,這一大鍋飯下肚,竟只吃了個三分飽。
如今觀中再無余糧,今日,便是與那女鬼見生死之時。
大雨接連數日,陽光對鬼怪的壓制也沒了作用,時辰并不重要,李聽玄挑在未時末,穿戴整齊,整束衣冠,腰間挎著葫蘆寶劍,深吸一口氣,堅定不移地走出門去。
陰風怒號,道道黑氣逐漸在半空中凝聚成形,依舊是那張可怖可憎的女人臉。
“道長,你終于肯出來啦!”
女鬼陰沉一笑,自半空中直沖而下,“讓我嘗嘗你是個什么滋味!”
李聽玄身體微微顫抖,暗自握緊腰間寶劍,屏息凝神,調動全身法力,待女鬼近身之際,圓睜雙目,長劍悍然出鞘。
女鬼本是農家女,怎識天上仙劍來,看到劍光,竟不閃不避,直愣愣沖下。
這一剎那,雨水仿佛靜止,樹葉不再搖動。
直到劍光來到面前,她才面露驚恐,拼命止住向前的動作,大喊:“道長饒我性命!”
李聽玄大喝:“饒你性命,誰去饒那些被你害死的冤魂性命!”
長劍自下而上斬出,劍光帶著開天辟地之勢斬破雨幕。
女鬼短短兩月便戕害數十條人命,一身業力何其厚重。
劍光在觸碰到女鬼身上業力時,如烈火烹油般再次暴漲,長至十丈長短,女鬼身形剎那間湮滅在劍光中。
斬斷其身軀之后,劍光又向前飛行百丈距離,緩緩消散。
天空的雨幕似是斷了一層,前一批雨水落地,兩息之后方有新的雨水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