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清靜可以為天下正(今45章)
帛書版: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盅,其用不窮。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贏如絀①。躁勝寒,靜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
傳世版: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版本重大差異:
①大贏如絀:傳世版是“大辯若訥”。帛書版全文都沒有提到“辯”字,包括“善者不辯,辯者不善”也是傳世版竄入,帛書版是“善者不多,多者不善”。高明認為“大贏”與“大辯”,二者必有一歸屬原文,一為后人篡改。又易順鼎曾云:“《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篇》‘大巧若拙’下又云‘是以贏而若詘’,疑所據本有‘大贏若詘’一句,無‘大辯若訥’一句?!备呙鞣Q贊其見解獨到,頗有見地。此處帛書甲本為“大贏如?”,乙本只余一個“絀”字,應為“大贏如絀”?!摆A”作有余、超出講,反義即為虧損、不足,而“絀”正是指不足、不夠。另外,“贏絀”二字自古就有合用的范例,指“有余和不足”,如《荀子·非相篇》“緩急嬴(贏)絀”。古“出”“內”二字讀音相同,“?”字或通“絀”字。北大漢簡本為“大盛如絀”,“盛”是豐足、盛滿的意思,與“贏”義同。
直譯:
最大的成就好像有所欠缺,因此它的作用不會衰竭。最大的盈滿好像仍是空虛,因此它的作用不會窮盡。最大的伸展好像是在屈伏,最大的靈巧好像仍顯笨拙,最大的盈余好像還有不足。躁動可以祛除寒涼,而清靜可以制服燥熱,所以清靜才是天下保持正態的根本。
解讀: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span>“敝”是困頓、衰敗的意思。缺,本義指殘缺、破損,引申指缺漏而不完滿,《說文》:“缺,器破也?!钡谒氖徽隆按笃髅獬伞保饔腥眲t是不成,故而大成若缺。最大的成就好像有所欠缺,因此它的作用不會衰竭。
為何說“大成若缺”?因為如果不缺,也就意味著滿了,沒有更新的空間了。第五章說“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指的便是時時更新,不斷產出。如果失去了更新產出的空間,它的作用就很有限了,總會有用完的一天。
在球王貝利創造1000個進球紀錄后,有人問他:“您哪個球踢得最好?”貝利總是意味深長地說:“是下一個?!币呀涍M了1000個球,但還沒有達到最佳,也正是因為這種“欠缺”,為貝利留出了更進一步的空間,讓人對他新的進球充滿期待。
“大盈若盅,其用不窮。”“盅”是空虛的意思,最大的盈滿好像是空虛的,因此它的作用不會窮盡。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空間全部被填滿,便不能再容納新的東西進來,它的作用也就窮盡了?!疤斓兰蓾M,人道忌全”,要留一個缺兒,這樣才有變化更新的空間。
“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贏如絀?!?/span>“贏”,本義指獲利,引申為超出。“絀”,不足、不夠。最大的伸展好像是在屈伏,最大的靈巧好像仍顯笨拙,最大的盈余好像還有不足。
這“大直”“大巧”“大贏”,都可稱之為“大成”“大盈”。“大盈”不能封頂,“大成”需要留缺,留出更新發展的空間,居中而左右皆有余地。所以,最大的伸展,是看上去還能再伸展一下;最大的靈巧,是看上去還能更靈巧一點;最大的盈余,是看上去還能再多出一些。
“躁勝寒,靜勝熱,清靜可以為天下正?!?/span>高明說:“‘躁’乃疾急擾動,正與‘靜’字相對。‘躁’與‘靜’是指人之體魄在不同環境下而表現的不同情緒或狀態。肢體運動則生暖,暖而勝寒;心寧體靜則自爽,爽而勝熱?!薄皠佟敝缚酥啤⒅品?、戰勝的意思。躁動可以克制寒涼,比如我們冬天總喜歡動一動,讓自己暖和起來。而清靜可以制服燥熱,比如我們煩躁的時候,清靜可以讓人恢復理智。那為何說“清靜可以為天下正”呢?
第二十六章講“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根”與“君”,具有主掌、控制的作用,即“生殺予奪”,可令其生,亦可使其滅?!爸貫檩p根”,則重可生輕(有輜重則居住輕松),也可制輕(穩重則消除輕?。??!办o為躁君”,則靜可生動(靜養則生機萌動),也可制動(清靜則消除躁動)。
“清靜”既能通過生“動”來祛除寒涼,又能通過制“動”來消除燥熱,自然也就可以把天下調和至適中的正態,所以說清靜才是天下保持正態的根本。故“清靜可以為天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