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次浪潮:人工智能時代的國家、公司與個人
- (日)大前研一
- 1012字
- 2024-12-30 15:54:50
落后于時代的索尼與本田
下面看一下半導體產業。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TSMC,以下簡稱臺積電)在熊本縣[2]建設工廠,日本政府預計補助4000億日元,約為投資額的一半。該工廠為附近的索尼(SONY)工廠提供22/28納米和12/16納米制程工藝的芯片,不過這些芯片都是10多年前的老式芯片。目前最尖端的制程工藝已達1納米~2納米,臺積電顯然無法與三星匹敵。
現代汽車制造的電動汽車(EV)也位于世界前列。2021年,現代旗下搭載350千瓦快速充電的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現代艾尼氪5”(IONIQ5)在歐美發售。雖然現代汽車曾于2009年退出日本的轎車市場,但2022年5月開始再次進入日本并發售此款車型。據稱該款車型滿電續航里程高達498千米~618千米(WLTC純電動續航里程,下同),快速充電只需5分鐘就能行駛220千米。充電如同加油,特斯拉的“Model3”,滿電狀態下續航里程達到565千米~689千米,250千瓦快充15分鐘就能行駛275千米。“IONIQ5”與“Model3”正在全球市場一較高下。
日本的電動汽車起步過晚。比如東風日產(NISSAN)的“聆風”滿電狀態可行駛322千米~450千米,其續航能力遠不及“IONIQ5”和“Model3”。而日本電動汽車快充協會倡導的快充標準“CHAdeMO”,其大部分快速充電器的最大功率還不到50千瓦。雖然不同汽車的續航能力有一定差異,但一般情況下使用50千瓦快速充電器充電15分鐘只能行駛80千米。
現代和特斯拉的電動汽車雖然存在因成本、安全、環境應對、大雪等因素造成的缺電拋錨風險,也存在其他各種問題有待解決,但毫無疑問的是,它們仍然遙遙領先于日本的電動汽車。
本田技研(HONDA)與索尼合資成立“索尼本田移動公司(SHM)”,共同開發銷售電動汽車。不過兩家公司往日的輝煌已然不再。雖然索尼本田移動公司計劃2025年交付新款車型阿菲拉(AFEELA),但是已經全面落后,想要追上現代和特斯拉的步伐很難。
日本音響設備制造商也面臨困境。山水電氣、特麗音(現JAC建伍)、先鋒(Pioneer)、安橋(ONKYO)、赤井電機等日企曾經憑借高端產品橫掃全球。然而時過境遷,山水電氣和赤井電機已經破產,安橋收購先鋒后也在2022年5月破產。相比于美國的音響制造商杰寶(JBL)和博士(BOSE),日本企業由于無法與智能時代的客戶需求接軌而紛紛破產。
歸根結底,如今日本的根本問題在于日企的停滯不前和無法轉型。此次拜登優先訪韓,日本政府應該有所警覺。但岸田政府的《經濟財政管理和改革基本方針(基本方針2022)》中只有“為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推動政企合作的重點投資等”空洞無物的套話。日本已經失去世界知名的企業,其頹勢僅憑政府的幾句口號恐怕回天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