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明深陷調查風波之中時,柳明蘭正帶著她的團隊,在田間地頭開展試驗示范,推廣她的無人機業務。他們走過了一村又一村,腿跑疼,嘴說干,收效都不好。
但柳明蘭沒有氣餒,她帶著團隊不停地穿梭于各個村組,做宣傳,搞演示。這天,他們又來到了一個自然村,在村口一塊空地上支起了宣傳牌,并啟動無人機在空地上空盤旋。聽到動靜,不一會,場邊就聚集了很多圍觀的群眾。
“這啥無人機,能比我們人工做得好?”一位滿臉皺紋、皮膚黝黑的老農皺著眉頭說道,他粗糙的雙手緊緊握著鋤頭,仿佛那是他堅守傳統農耕方式的最后武器。
“就是啊,萬一出了問題,誰負責?”另一位農戶附和著,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和對新事物的不信任。
面對農戶們的質疑,柳明蘭微笑著,耐心地解釋:“大叔大嬸們,這無人機飛防飛播效率高、效果好,能精準地施肥、播種、噴藥,而且還能節省人力成本。您想想,現在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的地靠咱們老一輩,多辛苦啊。這無人機能幫咱們減輕不少負擔呢。”
但農戶們還是半信半疑,沒有人愿意第一個嘗試。
這時,一位中年模樣的農民走了過來,圍著無人機轉著看了幾圈,說:“真有這么神?”
柳明蘭立刻開了精神,說:“要不我們在您的田里試一試打藥。”
中年農民說:“不會把我的莊家打死吧。”
柳明蘭接著說:“放心,我先用水試一試效果。”
中年農民猶豫了一會,點頭同意。
柳明蘭立即啟動無人機開始作業。當無人機在田地上空快速而精準地完成噴灑任務時,在場圍觀的人都瞪大了眼睛,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這還真行啊!”中年農民說道,他走到田邊,仔細查看了噴水的效果,“比我自己干得好多了,又快又均勻。”
有了這個成功的例子,消息漸漸在鎮里傳開了,農戶們的態度開始有所松動,已經開始有人聯系他們進田作業了。
經過調查洗禮后的李明,獨自坐在辦公室里,望著窗外,心情沉重。提拔受阻和被調查的雙重打擊讓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和失落之中。他回想起自己為供銷社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如今卻遭遇這樣的挫折,感到無比的委屈和迷茫。
就在這時,輕輕的敲門聲響起。“請進。”李明有氣無力地說道。
向杰推開門,看到李明那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心中一陣刺痛。她緩緩走到李明身邊,輕輕說道:“李明,別這樣消沉,這點挫折算什么?你以前可不是這樣容易被打倒的。”
李明抬起頭,看著向杰,眼中滿是無奈:“向杰,這次不一樣,感覺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
柳明蘭也被向杰的電話叫了過來,她跟在向杰的身后走了進來,著急地說道:“李明,你別老在辦公室呆著了。我的無人機植保專業合作社試驗示范推廣效果很好,準備大批量進貨,完成總公司布置的銷售任務,可資金不夠,這代理權眼看就要保不住了,你可得幫幫我。”
李明聽了,心中微微一動,但還是嘆了口氣:“我現在自身難保,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向杰握住李明的手,鼓勵道:“李明,咱們一起想辦法,柳明蘭的合作社需要支持,這也是咱們供銷社的責任。”
李明沉默片刻,緩緩說道:“行,那咱們一起商量商量。”
三人圍坐在一起,柳明蘭先開口:“我了解到現在農機補貼是農民購買無人機時買一補一,但咱們得先為無人機爭取到補貼資格,還得幫農民申請,這程序繁瑣,我有點摸不著頭腦。”
李明思索片刻說:“這事兒急不得,咱們得一步步來。先把需要的資料準備齊全,再按流程申請。”
向杰點頭應道:“我可以幫忙整理資料。”
接下來的日子,向杰忙著收集和整理各種資料,李明則四處打聽申請補貼的細節和注意事項。
就在他們為農機補貼奔波的時候,總公司給柳明蘭的進貨期限越來越近。
柳明蘭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這可怎么辦?要是失去代理權,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
李明安慰她:“別慌,咱們再想想辦法。”
這時,李明想到可以去農業局爭取飛防飛播補貼。
李明找到農業局的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合作社的情況和飛防飛播項目的規劃。
負責人認真聽完后說:“你們的想法不錯,但要爭取到這個補貼,得有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服務面積計劃,還得保證服務質量。”
李明連忙說:“您放心,我們一定做好。”
回去后,李明和柳明蘭一起制定方案,核算服務面積。
向杰也沒閑著,她在網上查找相關案例和經驗,為方案提供參考。
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終于完成了一份詳細的飛防飛播補貼申請方案。
李明再次來到農業局,提交了方案。
負責人看后,比較滿意:“先這樣,等審核通過,你們就可以按計劃實施了。”
在等待審核的過程中,李明他們也沒閑著,繼續為籌集進貨資金想辦法。
向杰聯系了幾家銀行,咨詢貸款事宜,但都因為各種原因不太順利。
就在他們焦頭爛額的時候,李明的一個朋友介紹了一家民間金融機構,可能愿意提供資金支持,但利息相對較高。
李明和柳明蘭商量:“利息高是高了點,但能解燃眉之急,只要咱們后續業務發展好,這點利息不算什么。”
柳明蘭咬咬牙:“行,那就試試。”
經過一番溝通和協商,終于從這家民間金融機構借到了一部分資金。
加上之前準備的一些資金,柳明蘭先購進了一部分無人機,暫時保住了代理權。
然而,這只是解決了燃眉之急,后續的資金壓力仍然很大。
就在他們憂心忡忡的時候,農業局傳來好消息,飛防飛播補貼申請審核通過了。
柳明蘭激動得跳了起來:“太好了,這下有希望了!”
有了補貼的支持,合作社的資金狀況逐漸好轉。
隨著無人機植保服務的推廣,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接受這一新技術。合作社的生意越來越好,李明他們也看到了希望。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于業務量的增加,合作社的人手不足,服務質量開始下降,一些農民出現了不滿的聲音。
一位農民抱怨道:“你們這服務也太慢了,我這地等著植保呢!”
李明趕緊召集大家商量對策:“咱們得趕緊招聘一些專業人員,同時加強培訓,提高服務質量。”
向杰說:“招聘容易,可培訓需要時間,這段時間怎么保證服務質量?”
柳明蘭想了想:“要不咱們先調整一下服務流程,優化工作安排,盡量提高效率。”
大家紛紛點頭,開始按照新的方案行動起來。
他們在招聘網站上發布了招聘信息,同時也在周邊的村莊張貼了招聘啟事。很快,就有不少人前來應聘。
李明親自面試,挑選出了一批有經驗、有技術的人員。
新員工入職后,馬上開始了緊張的培訓。向杰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從無人機的操作到植保知識,一一進行講解和示范。
在培訓的同時,他們也對服務流程進行了優化。合理安排人員和設備,提高工作效率。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合作社的服務質量逐漸提升,農民的滿意度也提高了。
正當他們以為可以松一口氣的時候,市場上出現了一些低價競爭的對手,對合作社的業務造成了沖擊。
李明看著報表上下降的業務量,陷入了沉思:“咱們得想辦法突出咱們的優勢,比如服務質量、技術水平,不能只和他們拼價格。”
向杰和柳明蘭表示贊同,開始策劃一系列的宣傳和推廣活動。
他們制作了精美的宣傳海報和視頻,展示合作社無人機植保的高效和精準。還組織了現場演示活動,邀請農民親自觀看效果。
向杰說:“我們還可以推出一些優惠套餐,吸引更多的客戶。”
柳明蘭接著說:“對,比如購買一定次數的植保服務,贈送一次免費的檢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合作社逐漸在競爭中站穩了腳跟,業務不斷拓展。
李明回首這段經歷,感慨萬分:“雖然過程充滿了困難,但只要咱們不放棄,總能找到出路。”
向杰和柳明蘭笑著點頭,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隨著業務的不斷擴大,合作社需要更多的場地和設備。李明四處尋找合適的場地,終于在郊區找到了一個廢棄的工廠。
“這個地方雖然舊了點,但是改造一下還是很不錯的。”李明說道。
向杰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就是交通不太方便,運輸成本可能會增加。”
柳明蘭想了想:“但是價格便宜啊,我們可以自己修一條路。”
經過一番商量,他們決定租下這個場地。
接下來就是艱苦的改造工作。他們請來了工人,清理場地、修繕房屋、鋪設道路。
李明每天都到現場監督工程進度,確保一切按計劃進行。
在改造場地的同時,他們也在不斷升級設備。引進了更先進的無人機和植保技術,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新的場地和設備投入使用,合作社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然而,新的麻煩又接踵而至。由于業務的快速發展,合作社的管理出現了混亂。訂單處理不及時,客戶信息丟失,財務賬目也出現了差錯。
李明意識到,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他邀請了專業的管理顧問,對合作社的管理流程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優化。制定了嚴格的訂單管理、客戶服務和財務管理規范。
向杰負責組織員工培訓,確保每個人都熟悉新的管理制度。
柳明蘭則親自監督制度的執行,對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
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合作社的管理逐漸走上正軌。
就在這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襲擊了當地。暴雨導致農田大面積受災,許多農作物急需植保服務。
李明迅速組織合作社的力量,投入到救災工作中。
“大家加油,一定要盡快幫助農民恢復生產!”李明鼓勵著大家。
向杰和柳明蘭也身先士卒,帶領員工們日夜奮戰在田間地頭。
經過艱苦的努力,受災農田的植保工作順利完成,為農民減少了巨大的損失。
合作社的善舉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也贏得了更多農民的信任和支持。
業務越來越繁忙,李明他們又面臨著人才短缺的問題。
“我們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向杰說道。
李明想了想:“我們可以和當地的農業院校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吸引優秀的畢業生加入。”
柳明蘭表示贊同:“這是個好辦法,還可以提高我們合作社的知名度。”
他們立即行動,與幾所農業院校達成了合作協議。
一批批優秀的學生來到合作社實習,其中不少人畢業后選擇留了下來。
隨著合作社的不斷發展,李明他們開始考慮拓展新的業務領域。
“我們可以開展農產品的檢測和認證服務,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向杰提議道。
“還可以涉足農業大數據,為農民提供精準的種植和銷售建議。”柳明蘭補充道。
李明點頭:“這些想法都很好,我們逐步推進。”
在拓展新業務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技術難題和市場認可等一系列問題。但李明他們沒有退縮,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經過不斷的嘗試和努力,新業務逐漸取得了成效,為合作社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李明的身體卻出現了問題。長期的勞累和壓力讓他病倒了。
向杰和柳明蘭焦急萬分,勸他好好休息。
“李明,你別太拼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向杰心疼地說。
柳明蘭也說:“是啊,這里有我們,你放心養病。”
李明在醫院里住了一段時間,經過治療和調養,身體逐漸恢復。
出院后,他又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合作社在李明他們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了當地農業領域的一面旗幟。
在這個過程中,柳明蘭對李明的感激之情越來越深。她看到李明為了幫助她,不辭辛勞,四處奔波,心中充滿了敬佩和感動。
而李明也在幫助柳明蘭的過程中,逐漸走出了陰影,重新找回了工作的熱情和信心。每一次面對困難,每一次共同努力克服,都讓他們的關系在不知不覺中更加親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