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半個小時,羅秉文在麗江古城創作的《火》出現在了幾個自媒體平臺上。
推進式的運鏡緩緩拉近,展現出了帶著納西族紋理的榆木邊框,質樸而典雅。
隨著鏡頭逐漸靠近,各種高清的細節緩慢呈現,讓這張只有8開的紙顯得是一副大尺寸畫似的,一個鏡頭裝不下。
畫面的火焰被羅秉文用靈動的筆觸勾勒得栩栩如生,仿佛正從紙面跳躍而出。
穿著色彩艷麗衣服的人們圍著篝火跳舞,那種火一樣的熱情,熱鬧,快樂,似乎可以讓畫面外的人感受得到。
畫的好,拍得也好。
在鏡頭的捕捉下,每一處的細節都被放大,讓觀者身臨其境,走進了那個充滿熱情與活力的麗江古城篝火晚會現場。
一時間,評論區開始熱鬧起來。
“哇,這細節,絕了!每一處都經得起推敲。”
“之前以為羅老師只是曝光酒店的普通人,沒想到繪畫功底這么深厚,這才是真正的實力啊!我允許你改名字了。”
“色彩碰撞,美炸!”
“濕畫絕了,超有氛圍!”
“好想加入跳舞!”
“我我我里面有我!!當時我真在現場,原來那個畫家就是羅老師,老師你收學生嗎?”
“這才是畫!感受民族的魅力吧!”
“哥們,畫賣嗎?”
之前很多看了視頻沒關注的人,這會兒刷視頻又把這幅畫給刷出來了,躲過了一次沒躲過第二次,覺得這個主播確實有才華,給出一個珍貴的關注。
私信也少了很多污言穢語的謾罵,多了些新粉絲的熱情問候,還有對《火》的溢美之詞。有詢問創作靈感的,也有請教繪畫技巧的。
他也不厭其煩的去回復這些人的私信。
之前發的兩個動態他都沒有這樣的心情,都是發出去后就不管不顧的,像極了生了兒子后不負責任的爹媽。
而畫可是他的親女兒,待遇完全不一樣。
回復消息后刷了會兒視頻,看到了白云海酒店昨天發布的道歉直播錄像,這個賬號有一條新發布的視頻,說是已經聯系到事件當事人,進行了賠償。
評論區里一堆人說羅秉文不講道義。
臣等皆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唔……
我降了嗎?
他也沒說原諒酒店,不管是自己發的評論還是酒店發的視頻,都只是說對他進行了賠償……但這賠償是自己該拿的啊。
本來就是自己付出去的錢,現在退回來了而已。
算了。
羅秉文也不想看了,評論也不想繼續回,找出之前放好的那張標簽打了個電話過去。
對面可能在做什么事情,隔了好一會兒才接電話。
“喂,誰?”
“你好。”羅秉文說,“我在一個畫框上看到了你們留的標簽,那些畫框都是你們做的嗎?”
電話那頭還能聽到哐哐哐錘擊木頭的聲音。
但很快這個聲音越來越淡,好像人拿著手機到了一個安靜點的地方,才繼續說:“是啊,是啊,老板,要畫框嗎?”
“全都是你們自己手工的?”
“對,我和我兒子,兩個徒弟,他們都是干了十多年的老師傅,老板你要什么類型什么風格我們都能做,要訂嗎?”
“不不不,我想先去看看。”
那些畫框確實都風格迥異,羅秉文的這兩幅畫,一副熱情如火,頗有民族風情,一副磅礴大氣,金邊逸彩,他找到的這兩幅畫框都能完美融合。
也不能說畫框,別人工藝品店都是用來裝民族刺繡。
估計賣給游客也賣不少錢。
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他也接觸過不少高端的畫框,但那都是用料扎實,看起來大氣,在情緒的釋放上沒有這兩套好。
所以羅秉文真想去見一見他們的制作人。
對面的聲音聽起來年齡也不小了,羅秉文要他微信的時候他說自己不會用,加了他的兒子。
看朋友圈,這應該是個三十歲左右的人,最近一個月的朋友圈基本都是曬老婆和兒子,有一張年齡對得上,但有點禿頂的男人,也不知道是不是。
問過位置,要了一個導航,發現他們就在麗江邊上的小鎮里。
反正今天去玉龍雪山時間也晚了,要不就先去看看?
自己開車過來就是這一點方面,想去什么地方自己開車就去了,不用自己找車,等車,尤其是這種不太遠,一兩個小時就能開個來回的地點。
簡單收拾了一下,便開著寶馬,按照導航的指引出發了。
一路上,麗江的美景都在不斷從窗外掠過,而且今天的天氣特別好,能見度高,玉龍雪山在遠處的樣子清晰可見。
羅秉文下車拍了照片,和《火》這幅作品一起發在朋友圈。
——麗江,一半是熱烈,一半是靜謐。篝火和雪山,都是古城的煙火人間(圖)(圖)(圖)——
“喲?文哥最近這么瀟灑啊?麗江高低得給你頒個最佳代言人獎!”
“這幅畫太好看了!”
“你這是饞死我們,快賠!”
“才華盡顯,未來大火!”
他的朋友圈有同事,也有以前加的美女們,他現在的狀態對于女孩們的吸引力是很高的——人長得帥,職業又很浪漫,性格還好。
現實接觸過就知道,羅秉文有時候性格也許不太穩定,但人品真的很不錯。
生活中是彭于晏那種陽光快樂的類型。
大約過了一個小時,他來到了那個位于麗江邊上的小鎮,兩個地方只隔了40公里,但一個熱鬧非凡,一個寧靜祥和。
根據導航,羅秉文找到了那家工坊。
這時候他已經從小鎮的一頭,、開車到了另外一頭,鎮上還有一些小高層的建筑,但到了這邊基本都是平房。
手藝人的工坊也在這邊,是個稍微大一點,像汽修廠的地方。
還未進門,就聽到里面傳來電鋸的聲音。
推開那一道門,一股濃郁的木材香氣撲面而來,很吵,而且木屑紛飛。離電鋸遠一點的地方,靠近羅秉文這邊,一個老師傅正專注的雕刻一塊木板。
他的旁邊還有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正仔細的打磨畫框,都很出神,連有人進來了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