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世界是我念過最好的大學作者名: 孫一帆本章字數: 2445字更新時間: 2024-12-27 18:12:03
5 政治社會的基礎可以是愛——無為而治,天下大同
黑石城居民的開放與互動程度,是我未曾感受過的。街上遇見的每個人,你都可以走過去道聲好,聊聊天,分享彼此的故事。而黑石城的每一個主題營,也都是你可以“擅自闖入”并交流互動的小社區。這就讓每個主題營里的小世界,同黑石城這個大世界,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結。
多娜大姐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在美國,平均每戶人家有近三臺電視,也就是說,每一個家庭成員會在自己的房間里看自己的電視。現在的社會,大家看電視的時間比跟家人朋友交流的時間多太多了。也有很多人,他們每天開著電視,卻根本不在看,因為他們內心太孤寂了。黑石城里沒有一臺電視,每個人都在與周圍的人交流,這讓我好開心啊!”

也正是因為這些自由、開放與互動,黑石城成為千萬靈感的誕生地。我原本以為黑石城只是匯集了藝術家和嬉皮士的盛會,但事實上這里近七萬的參與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硅谷的科技領域的極客。這也許也解釋了為什么從小熱衷IT的喬布斯會迷戀神秘主義,選擇了以自由精神與嬉皮士生活方式著稱的里德學院,又一路追尋去了印度。
最撼動我內心深處的,是那安靜坐落在中心廣場一角的寺廟,它是黑石城居民的心靈家園。黑石城中到處都是歡聲笑語、表演與慶典,而這個角落卻只有靜謐與圣潔。寺廟很大,由很多規則的幾何圖形構成,建筑本身精美的鏤空設計讓人嘆為觀止。與以往我所見過的寺廟不同,這個寺廟里并沒有供奉任何神靈,而是祭奠逝去的生命。幾塊黑色巨石在寺中央疊置得很高,還有幾個身著黑白袍子的居民演奏著空靈的音樂,每個人都在默默地沉思、禱告,或在墻壁上書寫,為逝去的親人、朋友甚至是寵物留下愛與思念的話語。有的人閉目靜坐于一角,淚光閃耀。我含淚在墻上為五個月前離去的外公寫了一些話,多么希望他在天堂可以聽見我的聲音。
黑石城中第一次出現寺廟是在2000年,是由兩個美國男孩David和Jack建造的。在他們來黑石城之前,朋友剛剛在一場車禍中逝世。于是他們希望借由這座寺廟,來祭奠朋友的離去。萬萬沒想到,這座寺廟成了2000年黑石城中居民最心愛的建筑,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居民在那里祭奠自己離去的親人和朋友。自那之后,寺廟成為黑石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的寺廟都有不同的設計和主題,而今年的主題是Whollyness(完全),是希望居民們可以在其中沉思與冥想,讓自己同自己、自己與世界成為一個整體,活出真正的自己。
八天之后,整座城市片甲不留。在黑石城的晚上,每天都有一些雕塑等藝術作品被焚燒。“為什么要被燒毀?這些藝術品多么精美,是多少人的心血啊!”我憤憤地問多娜大姐。她淺淺地微笑:“這不就像我們的人生?是輪回,一切都是暫時的,再繁華的一切也終將消失。”這讓我想起傳說中米開朗琪羅最偉大的雕塑作品,它被塑在冰上。也許正因為知道要失去,我們才會更加迫切地想珍惜現在。去欣賞一件件即將逝去的藝術作品,去見黑石城中每一個想見的生命過客。
無論是在木人還是藝術作品被焚燒的時候,整個城市像在進行一場盛大的慶典,萬眾歡騰。然而星期日晚上,幾萬人安靜地盤坐在四周,與鄰座的人手牽手,默默地祝福、祈禱。淚光閃耀地望著漫天的火光,直至消失。在這一過程中,雖然有幾萬人聚集,卻安靜得可以聽到每一根木頭燃燒的聲音。倘若你有任何喧嘩,周邊的人會以異樣的眼光望向你。
黑石城里充滿愛,鼓勵愛,無論是情侶夫妻之間的愛,家人朋友之間的愛,陌生人之間的愛,還是對自己的愛。
在這里,每天都有好幾對夫婦結婚。有的婚禮由朋友或神父來公證,有的是請在黑石城新認識的朋友來主持。婚禮往往是露天的,在教堂或者寺廟前,任何人都可以來參加。我參加了一對五十多歲的夫婦的婚禮,新郎告訴我:“憑什么婚禮只能辦一次呢?我們每過幾年就辦一次婚禮,這已經是我們第六次婚禮了。婚禮可以為我們的愛情保鮮,提醒我們攜手多年的感情來之不易,又可以邀請朋友來分享我們的幸福與快樂。”
黑石城里有三個郵局,你可以免費給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家人朋友寫信,或者寫信給黑石城里任何主題營的朋友。郵局的工作人員還會鼓勵你給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后的自己寫一封信,期滿時他們會負責寄送給你。這是多么美麗的主意啊!一天下午我就靜靜地坐著,給十年后的自己寫了封長長的信,提醒她別忘了還有夢想,還有星空和世界,別忘了要快樂。
因為隨處能感受到愛,你便沒有任何害怕與恐懼。新加坡是人身最安全的城市,犯罪率幾乎為零;而黑石城,則是我見過的身體與心靈上都最安全的城市。我不僅可以在黑漆漆的夜里騎車回家,身體與生命不會受到威脅;而且我也知道,當自己有內在恐懼與不安時,周圍的每個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隨時會來幫助我。
一個社會,可以只用愛來支撐嗎?
我不知道,但至少在黑石城是可行的。在這里,每個人都是社會建設者,沒有人是旁觀者;每個人都在盡一份力,按照自己的理念來締造一個社會。在這里,沒有人會問,我的社會可以為我做什么;大家都是在思考,我可以為我的社會做些什么。
每日每夜,黑石城的點點滴滴都在向我發問,我那曾經熟悉的社會里的一切,是合理的嗎?是必要的嗎?還有別的可能性嗎?
那天深夜,我騎車回家,路過一個主題營房,里面傳來爸爸最喜歡的那首約翰·列儂的Imagine(《想象》),我不由得停下車,在一片漆黑中駐足聆聽。
設想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天堂
試試看,這并不難
我們腳下也沒有地獄
在我們頭頂只有天空
想象著全世界的人們啊
只為今天而活
設想這個世界不存在國家的分界
這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難
沒有殺戮和死亡
也沒有宗教的糾纏
想象著全世界的人們啊
過著和平的生活
設想這個世界沒有財產與占有
不知你是否向往
沒有貪婪與饑餓
四海之內皆兄弟
想象著全世界的人們啊
和平分享著整個世界
也許你會覺得我在做白日夢
但我不是唯一的一個
我希望有一天你會加入我們
世界合一,天下大同
Imagine there’s no heaven
It’s easy if you try
No hell below us
Above us only sky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for today...
Imagine there’s no countries
It isn’t hard to do
Nothing to kill or die for
And no religion too
Imagine all the people
Living life in peace...
Imagine no possessions
I wonder if you can
No need for greed or hunger
A brotherhood of man
Imagine all the people
Sharing all the world...
You may say I’m a dreamer
But I’m not the only one
I hope someday you’ll join us
And the world will live as one
我會心地笑了。我想,也許我愿意加入他們。那么你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