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春秋強君鄭莊公

鄭莊公是鄭武公之子,今河南鄭州市新鄭人,生于公元前757年。

鄭莊公是春秋初年的鄭國的有為國君,公元前743年至公元前701年在位。他曾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亂,繼武公之后,為周平王的卿士。鄭莊公在位四十三年,將鄭國從弱小經營得非常強大。

鄭莊公英雄一世,但也有兩個重要的政治失誤。一個重要失誤是生前沒有對太子忽(即鄭昭公)之位做出妥善安排,以致自己一死,鄭國立即陷入無止休的奪權之爭。另一重要失誤是重用高渠彌,這為鄭國留下了嚴重后患。這兩個失誤,導致鄭莊公死后,鄭國迅速由盛轉衰。

第一節 鄭國交上了好運

鄭國的出現與壯大,離不開一連串的幸運事件。第一個幸運,就要追溯到鄭莊公的曾祖父周厲王的不幸。

周厲王是西周末期的一位國王,他極其專斷,鎮壓言論自由,導致百姓見面后連招呼都不敢打,生怕被誤認為議論朝政而喪命。壓迫的反作用力最終爆發,公元前841年,鎬京的居民掀起了一場大規模暴動,周厲王被迫逃離王宮,越過黃河,躲到周朝邊境的彘(今山西霍縣東北)。14年后的公元前828年,周厲王在彘凄涼地去世。

周厲王逃走后,朝廷沒有國王,國家陷入混亂。公元前841年,太子姬靜登基,即周宣王。周宣王勵精圖治,為了擴大王室勢力,從家族中選拔能助其中興的人才,他的同父異母弟弟姬友幸運地被看中了。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將姬友封到槿林(今陜西華縣東)為鄭伯,建立了鄭國。這是西周王朝最后一個分封的諸侯國。

姬友史稱鄭桓公,受封時已33歲。與其他諸侯相比,鄭桓公的封地面積較小,但由于周王室當時已經非常衰微,能在有限的國土中獲得一塊封地,已是極大的幸運。雖然封地小,但總歸是個國王,有了做大做強的可能。

鄭桓公為人寬厚仁慈,對百姓關懷備至,因此深受民眾愛戴。消息傳到京都,周宣王已死,其子周幽王在位,將鄭桓公調入京都,封為司徒,協助處理國家事務。鄭桓公在新職位上盡心盡力,贏得了更多人的擁護。然而,周幽王因寵幸褒姒疏遠大臣,天下諸侯蠢蠢欲動,國家局勢岌岌可危。

鄭桓公預見到王室將面臨變故,便向周太史伯請教如何保全家族。太史伯分析后認為,成周(今洛陽)四方侯國都不適合鄭國,唯有洛邑以東、黃河和濟水交匯以南的地方最為安全。于是,鄭桓公請求舉族東遷,周幽王答應了。果然,不久后犬戎叛亂,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鄭桓公為保護幽王而戰死,雖然不幸,但也因此被譽為忠臣,給后代留下了光輝的名聲。

鄭桓公死后,其子掘突即位,史稱鄭武公。鄭武公在周幽王死后,與秦襄公、衛武公等一起擁立太子宜臼繼位,并護駕東遷洛陽,史稱平王東遷。鄭武公趁機兼并了東虢和鄶地,遷都于鄶,改名為新鄭,以滎陽為京城,在險要之地設關制卡,逐漸強大起來。鄭武公與衛武公一同在朝中擔任卿士,衛武公死后,鄭武公掌握了更多權力,專心建設鄭國,使其日益強盛。

這正是鄭國的幸運之處。鄭桓公和鄭武公都善于把握時機,而周幽王和周平王則是平庸之王,使得鄭國得以迅速壯大,為鄭莊公日后的稱霸中原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談論一個人的成功時,我們常提到“幸運”這個詞。確實,成功離不開汗水,但汗水不一定能換來成功。汗水需要一劑叫“幸運”的催化劑,才能產生成功。有些人認為幸運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但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鄭桓公被周宣王封為鄭伯,若非他才華出眾,怎能輪到他?鄭氏家族的東遷避難,若非鄭桓公有遠見,又怎能實現?因此,幸運與不幸往往是性格和能力的體現。

想成為幸運的人,首先要錘煉自己,擁有更好的性格和更強的本事。通過鄭桓公和鄭武公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崛起,不僅需要明智的領導者,還需要他們能抓住機遇,順應時勢,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立于不敗之地。

在這些幸運與不幸交織的歷史事件中,鄭桓公和鄭武公展現了他們非凡的治國才能和政治智慧。他們的成功,正是鄭國崛起的關鍵所在。

第二節 史上最偏心的母親

鄭莊公名叫寤生,父親是鄭武公,母親武姜。武姜是申國人,鄭武公在執政的第十年娶了申侯的女兒武姜為妻。武姜生下鄭莊公時,本應順利生產,但莊公卻不按常規,先伸出一條腿,另一條腿橫著卡住了,令初為人母的武姜疼痛難忍,幾乎要了她的命。

經過一番折騰,鄭莊公終于出生,但武姜對這個差點要了她命的兒子心生不滿,給他起名“寤生”,意為倒著出生的家伙。相比之下,武姜的第二個兒子叔段順利出生,長大后濃眉大眼、唇紅齒白,是個標準的小帥哥,深受母親寵愛。武姜偏心地希望立叔段為繼承人,屢次慫恿鄭武公:“立老二當繼承人吧,老二更有能力!”

鄭武公對此不予理會。武姜很不高興,但也無計可施,只能拿寤生出氣,常常罵打他。然而,這個不受待見的寤生在母親的冷眼中頑強長大。到他十五歲時,鄭武公病重在床,眼看就要去世。武姜再次提出立叔段為繼承人的請求,稱贊叔段一表人才、力大善射、武藝超群。鄭武公聽后勃然大怒,召集大臣們宣布:“自古以來,長幼有序,不能亂立,更何況寤生無過,豈可廢長立幼?我的繼承人是寤生,不可更改。”

大臣們在繼承人問題上始終保持明哲保身的態度,紛紛表示:“主公英明,臣等一切聽主公的!”于是,鄭武公交代了后事,不久便薨逝(“公”死叫薨,“王”死叫崩,士大夫死叫卒,老百姓死就死了)。

鄭武公薨逝后,鄭莊公順利繼位,并代父作為周朝的卿士輔佐朝政。武姜見大兒子莊公活得滋潤,又找到他:“你繼承了你父親的位子,享有數百里的土地,可卻讓同胞兄弟只有那么一點地方,你于心何忍?”鄭武公在世時,被武姜纏得無奈,把小小的共城賜給了叔段,稱為共叔。

鄭莊公答道:“母親認為該如何處置呢?”

“讓他去制邑吧。”

鄭莊公說道:“制邑以險要聞名,先父有遺命,不準分封,除此之外的地方我都可以答應您。”制邑即虎牢關,是戰略要地,鄭莊公深知其重要性,不能輕易分封。

武姜接著說:“那就去京吧。”京位于今河南滎陽東南。

鄭莊公心想:母親真會挑地方,京城可是鄭國最大的城市,比都城新鄭還要大得多。他不愿意答應,但又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只好保持沉默。武姜見狀,臉色一沉道:“你如果不同意,那就把你的弟弟逐到別國,讓他受盡白眼,過著勉強糊口的日子吧!”

鄭莊公孝順,一見母親生氣,急忙說:“我同意,我同意。”于是,叔段便高高興興地赴任京城。

古語有云:“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意為禍福相依,可以互相轉化。寤生的出生不幸,但最終幸運地活了下來。雖然出生有難產經歷,不幸遭母親嫌棄,但由于父親堅持原則,他幸運地繼承了王位。而弟弟叔段在母親寵愛下,原本不屬于他的王位并未失去,還在哥哥繼位后得到了一座大城作為封地,真是個不折不扣的幸運兒。

然而,叔段的幸運中也隱藏著不幸。母親的偏心讓叔段心生不滿,逐漸滋生了野心。他覺得自己才是應該繼承王位的人,對哥哥的統治越來越不滿。叔段在京城安穩了一段時間后,開始不滿足于現狀,他利用母親的偏愛和支持,暗中積蓄力量,圖謀更多的權力。

武姜對叔段的野心視而不見,甚至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相信叔段比寤生更有能力帶領鄭國走向輝煌。叔段利用這一點,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甚至開始在京城修筑城墻,建立自己的小朝廷,逐漸與鄭莊公分庭抗禮。

鄭莊公雖然心知肚明,但一直忍耐。他深知,一旦動手,將會引發一場兄弟相殘的血戰。為了國家的穩定,他選擇了暫時忍耐,希望通過其他方式解決這一矛盾。然而,叔段的野心日益膨脹,最終走上了反叛之路。

歷史總是充滿了戲劇性。叔段的反叛,不僅讓鄭莊公陷入了困境,也使得武姜在內心深處倍感痛苦。她一直希望兩個兒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她的偏心和溺愛最終導致了兄弟之間的仇恨。鄭莊公被迫出兵鎮壓,叔段被徹底擊敗,這場兄弟之爭以叔段的失敗告終。

武姜的偏心不僅影響了她的兩個兒子,也對鄭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這一事件,我們可以看到,家族內部的矛盾與斗爭,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偏心和溺愛,最終導致了兄弟相殘的悲劇。

鄭莊公在平定叔段的叛亂后,逐漸穩固了自己的統治。他明白,要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必須以公正無私的態度治理國家,避免因偏心而引發內部紛爭。通過這一事件,他吸取了寶貴的教訓,進一步完善了自己的治國策略。

幸運和不幸往往相互交織,正是這些經歷,塑造了鄭莊公的堅韌和智慧。他不僅成功地應對了內部的挑戰,還在外部的對抗中展現了卓越的領導才能,為鄭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他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成功的領導者,必須具備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善于從失敗中汲取教訓,不斷完善自己的治國方略。

第三節 鄭莊公智敗共叔段

叔段到了自己的封地京城,心情十分愉快。對于一般人來說,擁有京這個大城,已足以心滿意足,享受榮華富貴。然而,叔段并不是一個滿足現狀的人,他喜歡折騰,尋求更大的權力和地位。

首先,叔段一到任就修筑了超規格的城墻。按照當時的規定,非國都的城邑,城墻的規模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國都的城墻為三百雉(約兩千一百米),而叔段的京城城墻遠遠超出了百雉(約七百米)的限制,幾乎相當于一所重點大學的面積。這一舉動立即引起了朝中大臣祭仲的憂慮。

祭仲對鄭莊公說:“草長得太高會不好收拾,何況是被您母親寵愛的弟弟?不趕緊采取措施,遲早會出大事。”鄭莊公淡然一笑:“多行不義必自斃,等著瞧吧!”

不久后,叔段果然更加放肆。他命令郊區的西鄙、北鄙之地的邑宰把土地和稅收歸他所有,并進行軍事演練,逐漸擴展自己的勢力。叔段甚至占領了鄢城和廩延,這一行為引起了鄭莊公的注意。雖然鄭莊公聽了報告只是微笑不語,但朝中有位大臣公子呂激動地建議:“叔段可以誅殺了!”

鄭莊公卻說:“叔段是我母親的愛子,又是我的親弟,我寧愿失去土地,也不愿傷了兄弟之情。”公子呂反駁道:“如果您不盡快控制住他,恐怕國將不國!”鄭莊公沉思后表示會認真考慮。

散朝后,公子呂對正卿祭仲說:“主公忽略了國家大計,我對此十分憂慮。”他再次見鄭莊公,指出叔段和武姜可能內外勾結,危及鄭國。鄭莊公解釋說:“我主要是為了母親才一再遷就。”公子呂進一步勸道:“周公曾誅殺管蔡,‘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望主公三思。”

鄭莊公終于被說服,但他知道沒有確鑿的證據,貿然動手會被母親和外界責難。于是,他決定以計策引出叔段的叛亂之心。公子呂獻計:“主公可聲稱去京都,叔段必以為國內空虛,乘機興兵犯鄭。臣預先埋伏在京城,待其兵到時夾擊,必能成功。”

鄭莊公同意此計,并秘密籌備。第二天早朝,他宣布去周輔政,由祭仲代管國內事務。武姜得知后大喜,急忙寫信約叔段在五月中旬襲擊鄭都。鄭莊公截獲信件,改動后送給叔段,并約定以五月初五為期,立白旗為接應暗號。鄭莊公看到叔段的回信,心中有數,便出發前往廩延。

叔段接到信后欣喜若狂,立即行動。他假借奉命輔政之名,帶領滎陽和二鄙的軍士開往鄭都。公子呂派遣兵車四十乘,扮作商賈潛入京城。叔段的大軍出城后,城中放起了火光,公子呂帶兵攻入,不費吹灰之力便占領京城,并公布了叔段的罪行,百姓紛紛譴責叔段。

叔段聞訊大驚,急忙回軍,卻發現士兵已大半離去。原來,城中的家書使士兵們明白了真相,紛紛棄叔段而去。叔段見勢已去,逃到廩延,但鄭莊公和公子呂兩路大軍迅速攻破城門。叔段自知大勢已去,仰天長嘆:“母親誤我,我無顏見兄長!”遂拔劍自刎。

鄭莊公的計策得逞,叔段的反叛被平息。這一事件顯示了鄭莊公的智慧和深謀遠慮,也揭示了叔段過于輕率和缺乏遠見的致命弱點。叔段的悲劇告訴我們,做事需要有眼光和心機,謀定而后動,否則,幸運很快會耗盡,留下的只有不幸和悔恨。

這場兄弟相爭,既是權力斗爭的縮影,也是家族矛盾的極端表現。鄭莊公通過這次事件,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統治,也讓我們看到了歷史中權謀與親情的復雜交織。叔段的命運,讓人感嘆不已,既是幸運兒的悲哀,也是權力游戲中的一顆犧牲品。

第四節 鄭莊公的誓言與食言

在整理叔段遺物時,武姜的書信自然落入鄭莊公之手。他教人將這封書信與叔段的回信一并送給祭仲,并要求祭仲呈與母親武姜閱后,將母親送往潁地冷宮軟禁。鄭莊公對母親的行為極為憤怒,立下毒誓與母親武姜“不及黃泉無相見”,并讓祭仲將這個誓言傳達給母親。

武姜見了這兩封書信,羞愧無比,感到無顏見鄭莊公,于是離宮去了潁地。

然而,鄭莊公發過毒誓后,有一天卻后悔了。畢竟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血濃于水。鄭莊公突然想見自己的母親,這個念頭一旦冒出來,就在他的心里生根發芽,且日益生長。他無法忍受對母親的思念之苦,卻又不能違背誓言——這可怎么辦呢?

幸好,有個叫潁考叔的人幫鄭莊公想了一個辦法:“掘地及泉,隧而相見”。意思是挖掘一個很深的地下隧道,深至泉水奔涌,然后母子二人在那里相見,不就是黃泉相見了嗎?

這個辦法讓鄭莊公大喜過望。他立即派出數百名壯士在城外掘地,直至十余丈深方見泉水涌出。然后,鄭莊公和憔悴的母親武姜就在這個隧道里相會。不用說,母子相見,自然是重歸于好。他們各自作了一首“到此一游”的詩,兒子云:“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母親曰:“大隧之中,其樂也泄泄。”——后世的成語“融融泄泄”便誕生在這個黑暗的地下通道里。可見,黑暗與潮濕,也能帶來幸福、快樂與滿足。

因為一句話,鄭莊公不得不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掘地及泉”來彌補。把話說得太滿太絕的代價真是太大了。好在鄭莊公高居廟堂,要人有人、要物有物,否則他真的除了食言,別無他法見到母親。

前事之師,后世之鑒。可惜時至今日,把話說得絕對的現象仍屢見不絕。諸如“這樣若成功,我就不姓X”或“除非……否則我絕不……”之類的句式,在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們無法預料其發展態勢,有的甚至不了解其發生背景,因此切不可輕易下斷言,不留余地,使自己無回旋空間。

話莫說絕,要留余地。言不至于極端,行方不會被逼絕境。《菜根譚》中有云:“天道忌盈,業不求滿。”意思是凡事要留有余地,如此則“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損我。若業必求滿,功必求盈,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在處理人際關系時也是如此。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同事,我們都要謹慎言行,避免過于極端的表達。鄭莊公和武姜的故事,正是我們最好的教訓。鄭莊公雖然用聰明才智化解了誓言帶來的困境,但也讓我們看到,他在憤怒時立下的誓言,給自己帶來了多大的麻煩和痛苦。

第五節 鄭國打敗衛國

鄭莊公正沉浸在與母親團聚的幸福中,一個壞消息傳來:北邊的衛國發生了宮廷政變。衛國在鄭國北面一百公里,衛國公子中的弟弟州吁驕奢好戰,趁機殺了大哥衛桓公,自立為君。

按說,鄰國的宮廷喋血與鄭國關系不大。但鄭莊公的眼光深遠,當衛國使者送來訃告,鄭莊公得知公子州吁弒兄自立時,不禁嘆道:“我鄭國也將有兵事了!”群臣驚問原因,鄭莊公解釋:“州吁嗜好爭戰,如今奪位,一定會窮兵黷武。鄭、衛兩國有隔閡,衛國若試鋒芒,必選我鄭國。我們要做好準備。”

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衛國公子州吁的背景。州吁的父親衛莊公有個妃子戴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完,一個叫晉。莊姜無子,但視戴媯之子如己出,鼓動莊公立完為太子。晚年,衛莊公又納一妃,生下州吁。州吁頑皮暴烈,喜武不喜文,衛莊公溺愛縱容。

大夫石碏曾勸衛莊公:“若真愛州吁,應當好好教育他。若不立他為太子,就應抑制他,不讓他妄自稱大,否則會引發禍端。”然而,衛莊公不聽勸告,石碏自己也有個問題兒子石厚,與州吁臭味相投,常在一起欺男霸女。

衛莊公薨后,太子完繼位為桓公。桓公生性懦弱,石碏辭官還鄉。桓公對州吁肆無忌憚,不加管束。周平王崩,桓公要去吊唁賀新王。石厚對州吁說:“機會來了!明天設宴餞行,在西門埋伏五百刀斧手,酒至三巡,殺了他們,你就可以當王了!”

州吁大喜,命石厚帶領五百壯士埋伏在西門外。州吁親自駕車,迎接桓公到行館,擺好筵席。桓公毫無防備,酒至三巡,州吁一刀刺殺桓公,桓公至死不知是誰所為。桓公的臣子因畏懼州吁和石厚,只得投降。州吁謊稱桓公暴病身亡,回國篡位,并拜石厚為上大夫。桓公之弟晉逃至邢國避難。

州吁雖篡位,但百姓不認可,議論紛紛。州吁召來石厚商議,石厚建議:“找鄰國打仗,讓百姓知道我們的厲害。”州吁問:“打誰?”石厚答:“鄭國。鄭莊公滅了京城的叔段,叔段之子公孫滑在我們這避難,鄭莊公曾討伐我們,這是恥辱。現在打鄭國,名正言順。”

州吁擔心:“我們能打贏鄭國嗎?鄭莊公是個狠角色。”石厚說:“我們可以聯合宋、魯等國,共同伐鄭。”州吁同意,遣使求兵,派寧翊游說宋國。寧翊見宋殤公,說:“鄭國收留公子馮,圖謀伐宋。若聯合伐鄭,可除心腹之患。”宋殤公同意起兵,魯國公子翚受賄也出兵。陳、蔡兩國如期而至,組成五國聯軍,圍攻鄭國。

五國大軍如鐵桶般包圍鄭國。鄭莊公果然未雨綢繆,早已做好迎戰準備。這場大戰在即,鄭莊公將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大敵?讓我們拭目以待。

鄭國上下驚恐不安,但鄭莊公卻沉穩應對。州吁弒兄自立時,鄭莊公就已預見到這場兵禍,早有準備。

鄭莊公對群臣說:“州吁弒君篡位,不得民心,因此借舊怨聯合四國來攻打我們,只是為了立威恐嚇百姓。魯國公子翚受賄發兵,不過是敷衍。陳、蔡與我們無仇,不必死戰。只有宋國忌憚公子馮,有意助戰。若送公子馮去長葛,宋兵必然轉移。再令公子呂帶兵五百出東門單挑衛國,詐敗而走,給州吁一個勝利的名分,讓他滿足即可。”

群臣聽了,心服口服。鄭莊公的高瞻遠矚和未雨綢繆,使得他在眾人驚恐時,仍能看出機會。他立即派大夫瑕叔盈率兵護送公子馮去長葛,并遣使告知宋殤公:“公子馮已去長葛服罪。”宋殤公果然轉兵襲長葛。

蔡、陳、魯三國見宋兵轉移,有了班師之意。鄭國公子呂出東門挑戰衛國,三國便做壁上觀。石厚率兵迎戰公子呂,未及數合,公子呂詐敗而逃。石厚追至東門,得勝而歸。

州吁問:“為何匆匆班師?”石厚說:“鄭兵強橫,莊公為王朝卿士,今勝一仗足以立威。主公剛上位,國事未定,久留恐生變。”州吁同意,魯、陳、蔡三國也賀勝班師。從出兵到解圍,不過五天。石厚令三軍齊唱凱歌,擁州吁回國。

鄭莊公早已預料到這一切,雖然鄭國損失不大,但無端被扁一頓,心中窩火。鄭莊公加緊操練兵士,準備報復。

衛國內部也發生了變化。州吁凱旋后,百姓仍不服,在街頭唱道:“一雄斃,一雄興。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恨無人兮訴洛京!”州吁問石厚:“百姓不服,該怎么辦?”石厚說:“請我父石碏,他位居上卿,百姓敬重他。”

州吁派人請石碏,石碏托病不出山。石厚親自請父,石碏建議:“應稟明周王室,請陳侯幫忙遞話。”州吁同意,由石厚護駕奔向陳國。

石碏寫血書給陳國大夫子咸,請求誅殺州吁和石厚。子咸和陳桓公認為衛國的罪人也是陳國的罪人,州吁和石厚一入陳國就被捉了。石碏帶百官議罪,眾人認為州吁該殺,石厚是從犯可免死。石碏卻堅持大義滅親,命右宰丑和家臣儒羊肩一人殺一個。

鄭國派兵前來報復,燕衛聯軍搶先攻入鄭國。鄭國采取避實擊虛策略,重點打擊燕國,最終擊潰燕軍,衛國軍隊不敢對抗,逃回衛國。

鄭莊公見衛國服軟,轉而攻打宋國,攻破宋都外城,搶了大量財物。次年,鄭莊公準備報復陳國,陳國請和,結盟并聯姻,脫離宋、衛同盟。

鄭莊公擊敗了衛、宋、陳三國,東門之恥盡雪。翌年,在齊僖公調解下,鄭、宋、衛三國重歸于好,盟于瓦屋。但不久,宋國挑釁,鄭莊公奉周平王旨意,聯合齊魯伐宋,攻下郜城、防城,將城邑送給魯國,魯國大喜。

宋國不滿,聯合衛、蔡反攻鄭國,圍攻戴國。鄭莊公設計讓公子呂先救戴,自己混在兵卒中,奪取戴城,三國聯軍被擊敗。右宰丑陣亡,孔父嘉逃命,三國殘兵敗將多成俘虜。

鄭莊公展示了卓越的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成功化解內外危機,鞏固了鄭國的地位。

第六節 箭射周天子

鄭國在周平王東遷和組建東周政權上立下大功,因此鄭莊公和他的父親鄭武公都曾擔任周王室的卿士,掌握權力。然而,到了鄭莊公時期,兩者不斷發生沖突,主要因為鄭莊公權力過大,野心勃勃。

周平王為了限制鄭莊公的權力,起用虢公全權處理政務,但虢公不敢接受,回到本國。鄭莊公雖身在鄭國,但朝中事務都能及時傳達給他。得知周平王將政務分給虢公后,鄭莊公非常不滿,立即前往周都,當面質問平王,使平王難堪。為了平息鄭莊公的不滿,周平王將太子狐送到鄭國作為人質,而鄭莊公則將太子忽送到周王室。這種互為人質的做法在諸侯國間普遍,但在周王室與諸侯國之間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表明周王室已失去威嚴。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駕崩。鄭伯與周公黑肩共攝朝政,讓世子忽回鄭,迎太子狐繼位。太子狐因父王之死悲痛過度,不久也去世,兒子林繼位為周桓王。

周桓王因父親在鄭作人質而早逝,懷恨在心,削減鄭莊公的權力,將權力交給虢公。鄭莊公問計于大夫祭仲,祭仲建議以牙還牙,向溫大夫和洛大夫乞助,如周王遣使責備,就有理由對抗;如無表現,再上朝不遲。

于是,鄭國給周桓王送了“厚禮”。祭仲率兵到溫界,要求借粟四千斗,溫大夫不肯,祭仲便帶士卒搶割田中麥稻。祭仲又在成周郊外偷割早稻,帶回鄭國。周桓王雖氣憤,但奈何不了鄭國。

周桓王八年,周王室與鄭國互換土地,周得鄭國四塊田地,鄭國卻得不到交換土地,心存恨意。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罷免鄭莊公的卿士職位,鄭莊公不再朝拜周桓王,兩國關系降至冰點。周桓王聯合衛、蔡、陳三國討伐鄭國。周公黑肩勸阻無果,周桓王決定出兵。

按周朝軍制,天子擁有六軍,諸侯大國有三軍,小國有一兩軍。東遷后,周朝僅能動員三軍,每軍一萬余人。周桓王請衛、陳、蔡三國助戰。公元前707年,周天子率多國部隊直抵鄭國長葛,鄭莊公嚴陣以待。這是中央軍與地方軍的第一次對抗。

多國部隊中,中央軍實力強,兩翼衛、陳、蔡軍隊較弱,鄭國公子突建議集中主力攻擊兩翼。鄭莊公采納,布置“魚麗陣”,戰車與步兵協同作戰。

鄭軍擊鼓進軍,從兩翼率先發起攻擊,兩翼蔡衛聯軍和陳國聯軍很快陣腳大亂,紛紛逃竄。周桓王丟掉兩翼,只剩中央軍,鄭軍圍攻中央軍,周軍大敗。周桓王沉著應戰,揮舞銅鉞鼓舞士氣,但被鄭將祝聃射傷。周桓王忍痛指揮撤退。

祝聃請求追擊,鄭莊公搖頭:“君子不逼人太甚,尤其是周天子。”當晚,鄭莊公派祭仲探望周桓王,以示禮儀。

鄭莊公戰后的善后工作做得很好,而周桓王既無由師出,又不自量力。此次戰役宣告了周桓王外強中干。此后,天子威望盡失,諸侯之間開始爭權,周天子不再受重視。

這場大戰中,鄭莊公展示了卓越的戰略眼光和軍事才能,成功化解內外危機,鞏固了鄭國的地位。而周桓王的失敗,則標志著周王室權威的徹底崩潰。

為你推薦
天亮了,你就回來了
會員

《夏有喬木雅望天堂》作者籽月闊別3年全新力作,電子書全文首發。穿越時空元氣少女VS風度翩翩優質大叔。如果愛人突然消失,你會等幾年?江倩兮撞上時空折疊,短短10個小時,外界已過了23年,好不容易追到手的新婚丈夫,轉眼變成陌生大叔?!完美言情男主再添一員猛將:顧池!少年時,他是腹黑學霸,牢牢抓住姐姐的心。新婚時,他是甜美奶狗,撒嬌男人最好命。愛人無故失蹤,他在漫長等待里事業有成,溫潤不油膩的優質大叔誰能拒絕?

籽月 11萬讀過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會員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

烽火戲諸侯 2.8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會員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當年明月 275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枞阳县| 渝中区| 鹤庆县| 鲜城| 芦山县| 清镇市| 襄垣县| 鄢陵县| 六盘水市| 镶黄旗| 汝阳县| 西和县| 如皋市| 大渡口区| 鄯善县| 体育| 呼和浩特市| 满城县| 南投市| 南开区| 柏乡县| 海城市| 太仓市| 出国| 新丰县| 怀集县| 邢台县| 岳阳县| 河北省| 北碚区| 响水县| 静海县| 嘉荫县| 海原县| 龙南县| 卢湾区| 六枝特区| 金华市| 永胜县| 鹤岗市| 河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