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研發日常,裝修婚房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2991字
- 2025-01-24 21:07:27
回來之后,于洋沒有繼續休息,雖然也挺疲憊的,不過集團和研究院積壓的事情太多,都需要他親自處理。
還好有“白澤”這個“弱”人工智能,有戰略部和秘書部一大幫人,有他們替分擔于洋的工作。
要不然,只是簽字這一項就能讓于洋的手簽抽筋,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離不開座椅。
太一集團,或者習慣上仍稱呼的一元科技集團,現在的規模太大了。
萬億夏幣的資產,每年的營收也是過萬億夏幣,數百家子公司分公司,還有大量的工廠,研發基地(中心),近十萬的員工。
再完善的規章制度,管理集團時候也是相當的困難,而且還要保障不出問題或者少出問題,太難了。
在于洋看來還是要加快“白澤”的升級進化,還有盡快完善“伏羲”的量子化。
未來對兩個人工智能進行分工,“白澤”將主要負責集團的行政管理事務、對外運行業務和于洋的私人事務,“伏羲”主要負責協助混沌研究院進行技術研發。
有兩個人工智能去輔助于洋和集團的運行,可以減少不必要的人工和避免一定的人為失誤。
雖然它們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差的很遠,不過以現在全世界的技術水平來說(2X13年),已經是藍星最頂尖的了,遠勝于漂亮國那幾家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
雖說一元科技集團有行政總經理,有戰略決策部,但是一些工作上的最終決定權還得是于洋同意才行,那些老板被下屬架空攆走的情況又不是沒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在集團總部處理了整整一天文件,于洋連翻看的時間都沒有,都是讓“白澤”讀出來,秘書在一旁解釋,一邊翻頁讓他簽字。
處理完行政事務,于洋就急忙回了混沌研究院(1號研發基地)。
還是搞研發比較輕松啊,于洋心中想到,對于技術性人員來說,有時候做研究是一種享受,解決一個難題會帶來很大的愉悅感。
現在混沌研究院各部門都有各自的研發重點,這些年也陸陸續續招來一些技術大牛,可以獨當一面,不用于洋事事親為。
天工研發部的重點是那些被稱為大國重器,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那些玩意,還有航空發動機和機器人。
星耀研發部的研發重點除了量子計算機和超級計算機,還有人工智能,5G、6G通信技術,太空通信技術、智能終端技術。
祝融研發部的研發重點是新型材料,碳纖維、石墨烯、納米材料等的研發。
金烏研發部的研發重點是無限能源技術和儲能技術。
銀河研發部的重點是重型運載火箭,重復使用火箭和重復使用航天器,衛星技術是和星耀部合作的,不算最重點的研發任務。
女媧研發部的研發重點是生態環境治理和針對重大疾病,傳染病毒的治療藥物研發。
天御和天權最舒服,不用搞復雜的技術研發,直接把幾大研發部門能用的技術和設備拿來用就行了。
缺什么就讓他們研究什么造什么,只有天權的土木工程算是半個技術活。
科學技術是研究不完的,所以于洋也只是優先安排集團將來能用到的領域去研究。
畢竟于洋也不是萬能的,雖然重生一世,但是并沒有獲得所謂的重生福利,金手指系統啥的。
有的只是一些先知先覺和上一世學到的一些技術,這一世還是要靠自己辛苦打拼,技術研發和管理公司,說著容易,里面的艱辛復雜,不足為外人道也。
……
在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研發組的實驗室悶頭待了一個多月,幾乎沒離開大樓,期間都是王馨抽空來看看望于洋,陪他吃吃飯聊聊天。
于洋也是只顧搞研發,有點不修邊幅,人也消瘦了不少,王馨看著挺心疼,差點就要搬過來陪他。
好在于洋一個多月功夫沒有白費,帶頭攻克了量子芯片的一些主要技術難題。
剩下的就交給組里其他研發人員就行了,自己終于可以休息一下。
至于王馨要搬來基地陪自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于洋覺得住這邊王馨上班就比較麻煩了,沒有住在公寓那邊方便。
不過研發基地這邊也只是公寓式的住所,兩人一起當家住著實有些不方便。
于洋干脆讓人提前把長安城人才公寓2期小區里自己那套別墅收拾出來,本來開發的時候就給自己留著將來結婚住的。
人才公寓2期,于洋的那棟別墅從建好就沒住過,只是簡裝的,當時考慮將來結婚對象喜不喜歡的,所以就沒有直接進行精裝修。
現在這個任務交給了王馨,看她喜歡什么風格的就裝什么風格的。
這棟別墅算是給他們倆將來結婚住的,全國各地只要是一元科技集團旗下有產業有地產的地方,都給于洋留了房子,以后交給王馨慢慢拾掇吧。
裝修設計什么的由天權的設計公司和裝修公司負責,這兩家公司也知道是給大老板裝修婚房,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功力,力爭討老板和未來老板娘的喜歡。
連設計帶裝修,沒有兩三個月下不來,再加上需要散散氣味除除甲醛,想要住進去估計要到明年元旦之后春節之前了。
不過于洋和王馨現在也不著急了,不過是前些天看著于洋廢寢忘食的搞研發有些憔悴,王馨著急心疼而已。
又休息了幾天,于洋帶著王馨去了一趟天鵬航空的飛機工廠,看一看自己那架“祥云”號的制造情況。
飛機制造工廠“祥云”總裝車間,一次可以制造4架“祥云”型噴氣公務機。
于洋來的時候,4架“祥云”型公務飛機的機體已經完成了80%,剩余幾架的零件還有發動機也已經造好,那些自己生產不了的零件也已經采購回來。
按照工廠負責人匯報,預計第一架“祥云”型公務飛機—“祥云”號,再有3個月就可以下線,經過測試,沒有問題之后,就可以交付使用。
至于另一邊的“鵜鶘”型運輸飛機—“小鵜鶘”,已經制造好8架,“大鵜鶘”也已經制造好2架。
運輸機的構造比公務機相對簡單一些,加上廠房更大,一次可以造好多架。
已經造好的“鵜鶘”型運輸飛機,正在進行最后的測試。
預計下個月就可以陸續交付給天御集團使用,張燕那邊也是望眼欲穿了。
天鵬航空現在已經制造或者正在制造的機型有—“麻雀”“飛燕”“祥云”“鵜鶘”,“小蜜蜂”“蜻蜓”“大蜻蜓”一共七型飛機。
于洋秉著制造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的研發策略,早在這七種型號的飛機研發成功之時,于洋就給研發部門下達繼續研發的指令,研發部門沒有停下腳步,一直繼續進行下一代飛行器的研發工作。
“麻雀”輕型飛機主要作為教練機和運動飛機使用,后繼延生的型號—“云雀”,發動機和操控系統更先進一些,沒有太大的改變。
“飛燕”通用型飛機,用途主要是旅行觀光、巡邏飛行、飛行訓練之類。
“飛燕”本來就延生了3種型號,于洋經常乘坐的“飛燕”77號機就是最新型,除了發動機是螺旋槳式的,外型上和噴氣式商務機沒有太大差別,前兩型就是比較傳統的方形機體的螺旋槳飛機。
“飛燕”型飛機也有衍生型號—“雨燕”,不過由于螺旋槳飛機的發展前途不大,除了螺旋槳運輸飛機外,于洋要求研發部門不再研發新型的固定翼螺旋槳飛機。
“鵜鶘”型運輸機正在研發衍生型—“鵜鶘”水上飛機和“超級鵜鶘”大型螺旋槳式運輸機。
這幾型完成之后螺旋槳式固定翼飛機就要停止新機型研發,研發人員全部轉入噴氣式飛機的研發工作項目組。
噴氣式飛機那邊的研發工作并沒有停滯不前,現在主要是繼續研發噴氣式商務機。
已經開始立項研發的代號“騰云”的新一代噴氣式公務機,飛行速度可達到超音速,航程在一萬公里以上。
還有使用渦扇發動機的客機和大型運輸機,代號“鴻雁”。
以目前的研發進度來看,陸陸續續的大概需要至少兩年才能全部完成設計研發,如果順利的話,制造出來得三年左右的時間了。
至于直升機還有一些研發空間,于洋知道未來一段時間,低空飛行器發展迅猛。
繼“大蜻蜓”中型直升機之后,研發部門正在研發代號“巨脈蜻蜓”的重型直升機,還有兩大航空研發部門合作研發的傾轉旋翼運輸機,代號“信天翁”。
預研一代的研發,各研發部門沒有太多頭緒,畢竟一元科技集團滿打滿算才成立十年,底蘊不足。
最后,還是于洋提供的30多年之后,重生之前全藍星最先進的飛行器概念讓研發部門參考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