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集團再改組方案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3349字
- 2025-01-14 21:33:04
10月,一元科技集團在島市的船舶工廠一期工程終于建成,一期建造了3座兩萬噸級船臺,1座5萬噸級船臺。
一期主要是船舶工廠練手之用,建造一些萬噸級以下的工程船和拖輪。
船舶工廠二期將建造1座400×110米的大型干船塢、1座10萬噸級浮船塢和1座10萬噸級船臺,是將來建造重型海上起重船和海上火箭發射平臺等等一些重型特種船舶。
二期工程還要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畢竟在造船方面有經驗的高級工程師和技術工人還是比較稀缺的,集團一邊挖人,一邊自己培養,不能一蹴而就。
比造船廠更早建成的島市研發中心(3號),早已經設計出“填海”系列第一款三千噸級的工程船舶-自航絞吸式挖泥船和五百噸級的“海上力士”型拖船,這就是于洋所說的練手之作。
發動機使用的都是天工動力最新研發的“CY-2010”系列船用發動機,拖船使用的有1萬馬力和2萬馬力型號,更大功率的研究院正在研發。
拖船一次性建造了4艘,挖泥船也建造了1艘,都還沒有完工,暫時還沒有找到買家,只能自用,天御的銷售部門也在積極的向外推銷。
……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已是2X11年。
元旦假期過后,是照例召開的一元科技集團的總結年會。
2X10年天工機械公司營收達1462億元夏幣;
星耀科技公司營收1840億元夏幣;
天御商貿公司營收770億元夏幣;
天權工程建筑公司營收118億元夏幣;
祝融金屬冶煉公司營收223億元夏幣;
魁星教育營收7.8億元夏幣。
合計營收4420.8億元夏幣,凈利潤663億元夏幣,除此之外還有三晉礦業的分紅和投資其他公司得到的分紅80億元夏幣,專利授權27億元夏幣。
年會結束之后,信息部負責人并沒有著急離開,交給于洋一份剛剛得到的報告。
集團信息部就是負責搜集于洋和公司需要的信息,主要集中在科技和商業方面,還有就是關于一元科技集團和于洋的,只要沾邊就是搜集方向,集團安全部則是負責行動的,就是干粗活的(懂的都懂)。
一元科技集團雖然才成立不到8年時間,但是已經發展到數千億夏幣的規模。
雖然于洋一直按照化整為零去經營的,但實際還是一個很大的公司,現在不僅僅吸引夏國高層的關注,更多的是引來了很多資本的關注。
其實早在5年前就有資本公司和于洋接觸過,不過當時于洋以家里開礦不缺錢給拒絕了,再加上一直在山陜兩省范圍經營,沒有沿海經濟那么發達,受關注的比較少。
高層對于洋的關注是從賣給重工集團合金配方和發動機技術開始的,一直也是適當關注不予干涉的原則,只要于洋不叛國不違法犯罪就行。
隨著一元科技集團走出山陜兩省,愈發的受到資本的關注,還有海外資本,一直試圖入股一元科技集團。
還好于洋這兩年又和部隊搭上了一些關系,打消了一些夏國內不懷好意之人的念頭,但總歸還是有一些背景深厚的人對一元科技念念不忘。
因為這些外部因素和集團內部發展的關系,于洋覺得整個一元科技集團又該動一動了,一是規避風險,另一個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壯大。
在集團戰略發展與風險管理部門分析后,結合于洋的一些想法,前前后后花費一個多月時間,新制定了一套關于整個一元科技集團的改組方案。
現在的一元科技集團戰略發展與風險管理部,除了各個子公司的負責人和集團高層管理人員之外,還有大量的法律、財稅、統計、信息人員。
專門為于洋和集團高層決策提供分析依據,就相當于一個智庫,當然,也少不了“白澤”在背后默默提供算力和大數據支持。
戰略部的方案中,首先讓于洋新成立一家控股公司,由于洋100%控股,名為太一控股集團,于洋將所持100%的一元科技集團股份轉入太一控股集團名下。
一元科技集團研究院從集團剝離出來,升級改組為混沌研究院,與一元科技集團平級,由太一集團100%控股。
所有甲級研發基地、乙級以上的研發中心、實驗室歸混沌研究院管轄,負責中高級的技術研發任務,集團所有的技術專利也歸研究院。
部分中級和所有的初級研發任務,由集團下屬各子公司的研發中心(丙級)、研發部門(丁級)負責,研究院和各子公司雙重領導,研究院管研發,行政由各子公司負責管理,專利歸研究院。
再新成立一家東皇投資集團公司,由太一集團100%控股,與一元科技集團、混沌研究院平級,負責管理原來所持的三晉礦業集團35%股份。
還有之前投資的其他一些企業公司的股份,主營金融、風險投資,新成立的慈善基金、于洋的家族基金、信托基金的管理。
原一元科技集團旗下甲級子公司改組為甲級集團公司,由一元科技集團100%控股,根據不同業務再拆分不同的乙級子公司。
1組建天工集團:負責工業制造產業,旗下主要子公司:天工重工公司(工程機械)、天工動力公司(發動機)、天工農機公司(農用機械)、天工汽車公司(卡車、汽車)。
新成立天工精工公司(工業母機機床、光刻機、3D打印機等)、天罡機器人公司(機器人、無人機)、天龍船舶公司(造船)、天鵬航空公司(飛行器制造)等;
2組建星耀集團:負責半導體及信息技術產業,原星耀公司旗下產業進行了重組,成立子公司:星光網絡科技公司(門戶網站、搜索引擎、社交軟件、游戲、音樂視頻直播、新聞、微博、娛樂傳媒等,和天御商貿合作創辦網絡商城和移動支付);
耀世信息技術公司(軟件、操作系統、云計算、數據中心、人工智能);
天星通信公司(手機、智能穿戴設備、通訊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等);
新成立天府半導體公司(生產制造晶圓、芯片、主板、顯示屏),
天梁計算機公司(商用計算機、服務器、超算等),
天同光電公司(光學設備、激光、遙感測量),
天相電氣公司(生產電氣設備,與金烏集團合作)等;
3組建天御集團:負責商業貿易等產業,旗下主要子公司:天御地產公司(地產、物業)、快驛運輸公司(物流、倉儲)、天御商貿公司(批發、零售)、天御酒店餐飲公司(餐飲、酒店),新成立天集電子商務公司(與星光網絡合資開發的網絡商城)、天御寶網絡金融服務公司(網絡支付)、天翊服飾公司(服裝制造)、天福居糧油公司(糧油、食品)等;
4組建祝融集團:負責金屬冶煉及化工產業,旗下主要子公司:祝融金屬公司(金屬、鋼鐵冶煉)、新成立祝融材料公司(新材料,碳纖維、石墨烯等)、祝融化工公司(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等;
5組建天權集團:負責工程建設,旗下主要子公司:天權建設公司、天權監理公司,新成立天權建筑設計事務所、天權建材公司、天權裝飾公司等;
6從天工集團剝離航天業務,成立銀河集團:負責航天業務,新成立子公司:扶搖火箭公司(火箭制造、發射)、星斗衛星公司(人造衛星制造)、銀河探索公司(太空探測與服務)、鯤鵬飛船公司(宇宙飛船制造)等;
按照于洋的十年規劃布局,今年開始,一元科技集團將要涉足其他的產業和領域。
7新成立金烏集團,負責:新能源、新型電池等產業,組建子公司:金烏電池公司、金烏太陽能公司、金烏新能源技術公司(太陽能、風力發電技術及發電站)等;
8新成立女媧集團,負責:生物、醫藥產業,組建子公司:造化生物公司(生物科技)、回天制藥公司、一元科技集團附屬醫院(暫定6家,集中在中西部,非盈利)。
一元科技集團對金烏集團和女媧集團分別投入20億元夏幣作為啟動資金,年底前完成組建,2X12年初要開始運營,其他新成立組建的子公司作同樣的要求。
長安城1號研發基地兼混沌研究院總部,所有后續建立的研發基地均為甲級綜合型,研發中心為乙級專一型,部分特殊的研發中心或實驗室為甲級。
一元科技集團直屬部門:戰略決策發展與風險管理部、信息部、安全部、法務部、人事部、財務部、監察部、審計部、后勤部、外聯部等。
魁星教育集團作為一元科技集團直屬乙級子公司,主要負責技校(職業技能培訓)、駕駛培訓(車、船、飛機、航天員)和集團職工子弟學校(幼兒園到高中)、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捐贈的學校。
天御集團還負責管理所有的海外馬甲公司和海外商業活動。
整個一元科技集團改組方案制定就花費了一個多月,修修改改,最終確定開始執行時已經是春節之后的事情了。
方案主要涉及的是公司機構,人員動的倒不是很多,但是工作量也不小,加上新成立組建的,有數十家乙級子公司,上百個業務部門,一直到6月底才把大的框架給調整好。
還好方案很詳細,再加上有“白澤”在后臺指導,改組過程沒有出現大的差錯,公司業務也沒有受到影響。
之所以又大費周章的改組公司,還是為了將公司化整為更零,一元科技集團沒上市,不需要公布財務情況,把業務都拆分成不同的獨立子公司,外人一般查不到關聯,府院那邊也有意幫于洋隱瞞,這樣就降低外界的關注度,保持于洋一貫低調的發展方式。
(PS:步子太大會不會扯到淡……小說就不按常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