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1號研發基地,進軍航空領域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6119字
- 2025-01-13 21:31:17
中秋節過后,于洋就從三晉回到2號研發中心,一邊做著他親自帶頭的幾個項目的研發工作,一邊還得指導其他研發項目遇到的技術難題。
沒過幾天,于洋就同時接到天權建筑公司和研究院1號研發基地負責人的匯報。
為了區分研究院內部級別和功能,于洋將原定的3號研發基地編號重新編制為1號研發基地,以后基地是基地,中心是中心。
1號研發基地一期工程,3棟研發大樓和3座大型實驗室、1棟輔助大樓已經全部完工,按照需求采購的各種科研設備已經開始安裝調試。
1號研發基地一期的研發和實驗室分別對應天工、星耀、祝融三個公司項目的技術研發和實驗。
技術研發大樓和實驗室是分開的,集團旗下每家科技型子公司的項目對應兩棟樓,相輔相成。
輔助大樓是負責供整個1號研發基地工作人員們吃飯、休息的地方,大樓負3、4層是停車場,負2層是超市、負1層到地上2層是各種小吃和自助餐廳、宴會廳,而且集團對員工吃飯都有補助,幾乎等同于免費,只要不浪費就行。
大樓1、2層還向外延伸了一部分,有醫務室和其他一些室內健身館,里面可以游泳、打球、健身還有各種游戲設備。
3-5層是可以用來休息的公寓,如果有加班太晚不回家的員工可以在這里臨時休息,也不收費。
6-7層是大大小小5間會議室,7層之上還有一個露臺,被改造成為露天花園,一是為大樓降溫,另一個是員工們放松心情之用。
加上之前完成的超算和數據中心大樓,整個1號研發基地項目已完成57%,明年五月前后就可以完成二期剩余的3棟研發大樓和3座實驗室。
之前擠在2號研發中心辦公的項目組,還有幾個因為場地限制還沒有正式成立的項目組,都可以搬遷過來了。
各研發項目組也可以開始大規模擴編人員,于洋對科研人員的要求很少,只要有真才實學,學歷不太重要。
另一個就是,只要沒有違法犯罪,人品道德方面能達到大眾可以接受的程度,統統高薪招募。
從現在開始,還可以少量招募外籍科研人員,除了基本的真才實學和人品問題之外,只要他這個人不反夏,祖上沒有入侵過夏國。
不是其他國家或者組織的探子就行,給的待遇和夏國人才一樣高,這方面由集團信息部和安全部審核甄別。
得到于洋指令的研究院在集團人事部的配合下,開始大規模招聘各研發項目部(組)需要的人才。
早在1號研發基地一期還沒完工的時候,集團人事部趁著大學畢業季,已經招聘了一部分研發人員,先把于洋規劃的研發項目架子支棱起來,但是人都擠在了1號和2號研發中心。
1號研發基地完工開始運行之后,又招聘了一大批畢業生和研究員,前前后后不到半年時間就招來超過5000多人。
加上集團原有的研發人員5000多人,研究院的研發人員直接翻倍突破一萬人,占整個一元科技集團員工數的55%左右。
之前1號、2號研發中心場地有限,有一部分不太主要的研發項目臨時在集團總部閑置的樓層辦公。
現在終于有了能施展開的場地了,集團研究院對旗下所有的研發部門重新進行了調整規劃。
1號研發中心仍對應天工機械公司,隸屬于研究院天工(機械)研發部,從事工程機械的項目設計研發工作。
2號研發中心的研發項目,大部分都會搬遷到1號研發基地,保留下來的是對應星耀電子科技和研究院星耀(電子)研發部的一些網絡、軟件方面的研發項目。
2號研發中心的1號實驗室,保留電子研發部--半導體的研發項目組,祝融冶煉工廠的2號實驗室對應祝融集團和祝融(化工)研發部的新型合金實驗項目。
1號研發基地負責一元科技集團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其中有天工(機械)研發部--動力項目部,又細分為柴油發動機、汽油發動機、電動機等幾個大的項目部,新增了航空發動機、火箭發動機等分支項目組;
天工(機械)研發部--精工項目部,又分為機床、軸承、液壓系統項目部,新增了3D打印機(與星耀電子合作項目)等項目組;
還有天工(機械)研發部--機器人項目組、汽車項目組,新增了飛行器項目組、船舶項目組等研發部組。
船舶項目部和巨型工程機械設備這些研發項目組,等到在東省島市的研發中心(3號)建成后將搬遷過去一部分,配合島市造船廠以及天工機械2號(巨靈神)工廠的項目進行設計研發。
星耀(電子)研發部分為網絡、軟件、云計算、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項目組、半導體等項目組,新增了光學項目組、量子計算機項目組、通信等項目部組。
這里的軟件項目組只做核心的程序或引擎,外圍的產品例如游戲、瀏覽器、播放器這些交由星耀公司旗下的初級研發部門負責。
星耀(電子)研發部各項目部組具體又分成若干項目組--光刻機、半導體材料(硅晶圓)、芯片、雷達、3D打印機(與天工機械合作)、光學設備、電氣設備等。
祝融(化工)研發部負責特種鋼材、新型合金、新材料(碳纖維、石墨烯等)、煤化工、石油化工等研發實驗項目部組。
至于剩下的幾座大樓,對應一元科技集團未來將要涉及的航天、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項目,目前集團正在籌劃,于洋也早早的安排在全球招募專業的科研人員。
不過像飛行器發動機、火箭發動機、航空飛行器這些項目另外需要在空曠安全的場地進行實驗。
于洋在組建項目的時候,就安排了研究院的技術人員長安城附近勘探,尋找適合用作火箭機發動機實驗、發射和飛行器發動機、飛行器測試的場地,這個地方要遠離民航的航線和居民區,需要杜絕大部分的安全隱患。
這個試驗場地將作為長安城1號研發基地的附屬試驗場,規劃修建火箭發動機試驗和制造廠房、航空發動機試驗廠房、飛行器制造廠房和小型測試風洞。
還有一座50米高的小型火箭發射架和一條800米左右長的飛行跑道,作為簡易飛機場。
經過技術人員們一個多月的實地勘測,在長安城南郊的山里找到一塊合適的空地,但是因為交通不便還需要從山里到國道修一條3.5公里左右的柏油路。
為了能通過大型設備,至少是雙向四車道的寬度,整個試驗場加上修路又需要集團投入近6億元夏幣的資金。
不過需要等到明年,集團資金回籠之后才能開始項目建設,今年集團的資金早已見底,賬上只留了一年半的員工工資不能動,于洋只能望洋興嘆。
一元科技集團的科研人員,首先要在這里制造和試驗已經設計研發出來的火箭發動機、航空發動機、輕型飛行器,實驗成功之后才能正式生產制造。
天工機械公司的發動機工廠,也已經臨時開辟了單獨的車間用于制造航空發動機,正式的航空、航天發動機工廠已經在集團的規劃中,預計兩年內建成。
未來島市那邊還將建造一座海上火箭發射基地,負責部分火箭型號的海上移動平臺發射試驗(后話暫且不提)。
……
長安城1號研發基地啟用不到三個月,天工部航空發動機項目組就傳來好消息,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研發成功。
這是在于洋的意料之內,這款發動機本來就是于洋拿出來的半成品技術,都是大路貨,是讓項目組的研發人員練手用的。
按照研究院編碼規則,這款發動機被命名為“WJ-2009-甲”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按功率又分為100匹馬力型、150匹馬力型、220匹馬力型三款。
柴油、汽油均可以作為燃料使用,現在已經安裝到飛行器研發項目組同樣剛剛設計研發的編號“SY-2009”輕型固定翼螺旋槳飛機的驗證機上。
由于1號基地附屬試驗場還沒有建成,于洋這邊只能通過和長安市政的一些關系,花錢租用長飛公司的場地,來試飛“SY-2009”輕型固定翼螺旋槳飛機的驗證科目。
“SY-2009”型驗證機只是一元科技集團的練手之作,是一種單發雙座輕型固定翼螺旋槳飛機,定型之后將作為運動類私人飛機、教練機使用。
機身使用復合材料、碳纖維等材料制造,航電系統暫時使用的從外國進口的同類型飛機上拆下來改裝的,星耀和天工研發部聯合自主研發的航電系統還沒有完成。
之所以從螺旋槳飛機開始,也是為了鍛煉航空部的研發團隊,為了未來一元科技集團能制造出穿梭大氣層內到太空的飛行器,現在得打基礎,一步一步來。
于洋他沒有外掛,也不算是正經的科學家,只能算是一個綜合型的高級工程師,上一世幾十年的工作中儲備(白嫖)了很多技術。
即便如此,他也不能一下制造出直接飛到月球火星的宇宙飛船,所以于洋選擇創辦公司,投入大量研發經費,招募專業人才,一步一步實現他的夢想,依靠團隊的力量,馳騁未來和星辰大海。
“SY-2009”驗證機計劃制造5架,分別配備100匹馬力、150匹馬力和220匹馬力的發動機,單發的3架,雙發的2架。
試飛員是招募的6名空軍退役飛行員,還有8名直升機飛行員,同時他們在沒有試飛任務的時候,將擔任一元科技集團旗下駕駛培訓學校航空班的飛行教練。
將來飛機對外銷售的時候,還可以搞一搞學飛行駕駛,送飛機的活動,這也是給一元科技集團培養飛行員和未來的宇航員做準備。
“SY-2009”驗證機這邊剛剛制造出來,天工機械公司就向航空部門提交了試飛申請。
3架驗證機分別驗證不同的科目,即便如此也要試飛近3個月才可以全部完成,還有相關部門的審查,能真正取得適航證對外銷售最快也要大半年時間(小說不要按照現實的規則)。
……
忙碌中時間已經來到2X10年,一元科技集團的擴張腳步一直沒有停歇,一直在悶聲發大財,低調且有內涵。
集團規模大了,錢也賺了不少,元旦后,春節前,按照往年慣例,于洋召開了集團年會,為了不引人注目,這幾年都是化整為零,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面。
2X09年天工機械公司營收955億元夏幣;
星耀科技公司營收1135億元夏幣;
天御商貿公司營收300億元夏幣;
天權工程建筑公司營收65億元夏幣;
祝融金屬冶煉公司營收103億元夏幣;
魁星教育營收3.7億元夏幣。
合計營收2561.7億元夏幣,凈利潤405億元夏幣。
除此之外還有三晉礦業的分紅和投資其他公司得到的分紅50億元夏幣,技術專利授權15億元夏幣。
去掉成本和納稅之后,今年的各個項目又直接花出去四百多億夏幣。
銀行的貸款到期的還了一部分,沒到期的還有五十多億元夏幣,于洋打算逐步減少貸款,做一個干凈的企業。
……
2X10年夏國的私人航空規模很小,只有一些大老板和飛行愛好者在玩私人飛機。
小型的私人飛機大都是進口的,國產的也有,但是價格貴,市場太小,利潤少,一直不溫不火。
最有錢的那一撮大老板都是買的噴氣式公務機,死貴的那種,上一世于洋因為給漂亮國的實驗室打工需要轉場坐過幾回,實話實說確實挺舒服。
次一級的大老板買的螺旋槳飛機,6座以上的那也是價格千萬元夏幣以上。
普通人是玩不起的,所以一元科技集團的飛機剛開始還是以銷售到海外為主。
早在和三晉礦業集團一起黑洲挖礦的時候,按照于洋的指令,天御商貿公司就負責在海外建立馬甲商貿公司。
于洋打算集團制造的飛機取得夏國適航證之后,先讓馬甲商貿公司負責國外的市場和辦理相關的手續。
貼牌銷售也可以,看看能不能先帶火外國市場,再反過來刺激國內市場(出口轉內銷?)。
現在一元科技集團推出來的東西都還在合理范圍之內,將來如果有太先進的東西,肯定會被諸如漂亮國或者西洲盟、小日子這些不懷好意的人給盯上。
于洋可不想被養肥了再殺,所以就需要多準備一些馬甲公司來做掩護,事可為,名不為人知,才是最高境界。
等天工的飛機通過審核之后,按計劃,需要先給自己集團的飛行培訓班配10架雙座、6架6座飛機用來培養飛行學員。
飛行員太少,將來需要的時候再培養就來不及了,還得花高價招募退伍飛行員和民航飛行員。
1號研發基地的附屬試驗場地,將作為培訓班的臨時駐地,正式場地修建后再搬走。
不久之后,“SY-2009”型飛機定型,這5款飛機中,單發動機型的編號為“麻雀-2009”甲型(雙座)、“麻雀-2009”乙型(四座)、“麻雀-2009”丙型(4+1座)。
雙發動機的編號為“飛燕-2009”甲型(六座)、“飛燕-2009”乙型(八座),售價分別是150萬、270萬、340萬、800萬、1100萬元夏幣。
……
現在規模小還好說,將來推出更多的飛行器需要試飛,還有大規模培養飛行員,就需要在更西邊,地廣人稀的西北尋找一個更開闊的地方,遠離航線和人群。
于洋思考了一下,決定把這件事交給“白澤”,“白澤”這個偽人工智能誕生一段時間了,也該拉出來溜溜了。
“白澤”按照于洋提出的條件直接在電子地圖上進行初步篩選,比人工篩選尋找效率高百倍千倍。
于洋安排之后不到1分鐘,“白澤”就篩選出在甘省南部和川省交界的一片區域。
這里地廣人稀,距離長安直線距離僅500公里,非常適合建造專業的試飛機場和飛行員培訓基地。
看著“白澤”的篩選報告,于洋忍不住點頭稱贊,確實沒白下功夫,不是人工智障。
目標選好之后,于洋隨即通知天工公司,讓他們負責出面向當地市政部門申請,租賃這塊10平方公里左右的戈壁灘,用來建設集團1號飛行基地。
于洋還讓“白澤”做了一份機場規劃,1號飛行基地計劃投資10億元夏幣。
建造兩條超過 4000米長的跑道和四條千米以下的跑道,還有大型機庫、室內訓練大樓、塔臺、生活娛樂等配套設施,基地可以維修甚至組裝各種飛機(飛行器),預計半年內建成。
人工智能生成的規劃當然不能直接拿來用,畢竟現在“白澤”的智能還是有限,需要人工審核校對。
2條短的跑道給飛行培訓班使用,離這里最近的城鎮也要20公里路程,將來這里的員工和學員上下班主要靠飛機,開車回長安最快也要開8個小時。
但是對外的飛行學校(俱樂部)不能選這里,更不適合在1號基地附屬試驗場,一是保密需要,一是安全需要。
對外的飛行學校要離城市不能太遠也不能太近,還得另外在長安附近找一處。
一元科技集團的第一種輕型固定翼螺旋槳飛機制造成功后,項目直接由天工機械公司獨立新組建一家乙級子公司,命名為天工飛行器制造公司,仍歸天工機械公司管理。
項目相關人員經過集團考核后任命為新公司的負責人和部門主管,負責飛機及其他后續飛行器生產、制造和銷售等工作。
飛行器制造工廠也同時在長安城以西遠離城市的地方選址建設,因為還要建造跑道,所以需要的地方非常大。
經過天工公司與長安市政部門的協商,天工飛行器制造公司獲得一塊面積7000畝大小的工業用地,工廠項目按規劃分三期建設,預計總投資200億元夏幣。
第一期占地500畝,包括一條1000米長的小型跑道、塔臺等機場設施和1座輕型飛行器制造廠房、1座直升機制造廠房、1座航空發動機制造廠房,由三支天權的建筑隊負責,建設工期6個月。
第二期占地2000畝,包括一條2500米長的中型跑道,3座中型飛機制造廠房,建設工期1年。
第三期占地4500畝,包括一條5000米長的大型跑道,2座大型飛機制造廠房,預計2X16年前建成。
天工飛行器制造公司成立之后,按照集團戰略規劃又上馬了直升機的設計研發項目,研究院項目組同步組建,開展人員招聘、研發設計工作。
飛行學校的手續審批比較麻煩,好在一元科技集團是國家府院重點關注的企業。
各方面都是走的綠色通道,加上土地租賃,設計圖紙花了一個多月,建設又花了三個月時間。
設備和人員到位已經是九月份了,臨時工廠(附屬試驗場)那邊這半年又制造了20架雙座機和六座機作為飛行訓練使用。
還制造了4架八座機作為工作人員和學員們的“通勤機”在航校(試飛基地)和長安之間飛行。
后續各種型號的飛機(飛行器)都將在集團1號飛行基地進行試飛,不再借用別人的機場。
直升飛機項目組和航校項目一起啟動的,現在已經磨合的差不多。
于洋拿出來的2款輕型直升機技術也在試驗階段,年底通過申請之后就可以試飛。
一款是被命名為“小蜜蜂”式雙座輕型直升機、另一款是“蜻蜓”式4座輕型直升機,將來用在城市中或者短途飛行使用。
主要需要攻克的技術還是直升機的渦軸發動機技術,這個于洋那里也有儲備,拿出來一些技術讓研究院的技術員們進行研究應用。
至于旋翼系統、傳動系統、飛控系統直接研究市面上現有的技術就可以了,這些技術很容易獲得,航電系統由研究院的星耀部門配合研發,于洋偷偷拿出技術進行指導。
好在飛行器項目組已經招到了不少人才,于洋的擔子又輕松一些,只指導一些技術難題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