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改組完成,新項目紛紛上馬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2521字
- 2025-01-07 18:31:33
完成改組的一元科技集團運轉起來更顯流暢,以前公司營銷部門一邊賣挖掘機一邊推銷軟件,身兼數職,手忙腳亂,現在是各司其職,互不干擾,效率明顯提高。
接下來,按照集團規定流程,就是各子公司向集團總部提交2X07年各公司的項目和預算申請。
日常運行是子公司各自負責,每年的營收,除去自身運營成本,上交集團分配,稅務方面也是集團負責。
子公司重大項目則需要向集團總部提出申請和資金的支持,總部負責審批,資金撥付和監管。
……
天工機械公司改組后第一個申請的項目,就是新建一座卡車制造工廠和農用機械制造工廠。
主要用來生產制造卡車和大型農用機械。
現在夏國市場上對卡車和農用機械的需求量都很大。
一是隨著夏國經濟飛速發展,交通設施的完善,物流運輸行業也迎來了發展春天;
二是夏國取消了農業稅,農業開發越來越現代化規?;?,大型農用機械也十分緊俏。
現在天工機械公司這邊發動機有了,卡車的通用型底盤也有,整車也早就被工業設計部門設計出來了,就差一個制造工廠了。
工程機械雖然需求量也很大,但是天工機械廠三晉廠區有6座大型廠房,1號廠房負責總裝,6號廠房負責工業機器人制造,2-5號廠房負責工程機械的生產制造,每座廠房2條生產線,8條生產線可年產15萬臺(輛)工程機械設備。
按照2X06年的工程機械銷售量來看,8條生產線才使用不到60%的負荷,目前是暫時不需要增加工程機械的生產線。
天工機械公司的申請項目是建造一座年生產10萬輛重型卡車,10萬輛輕型、中型卡車的大型卡車工廠。
另外一座年產10萬輛大型農用機械的農機工廠,合計申請預算資金14億元夏幣,卡車工廠10億,農機工廠4億。
星耀科技公司提出和研究院共同建立一座數據中心的項目資金申請,該項目是建造一座10萬臺服務器組成的數據中心,資金預算12億元夏幣。
集團原有的數千臺服務器早已經滿足不了網絡部門的運行,每次都只是幾百臺幾百臺的增加,主要還是受到場地的限制。
現在一大部分的服務器都是租用的通信公司的服務器,長時間來看,自建數據中心相對更劃算,也有自主權。
祝融金屬公司由于金屬冶煉工廠是新建的,暫時還沒有新的項目需求,不過于洋直接要求研究院在金屬冶煉工廠建立一座材料和金屬冶煉實驗室,資金預算1億元夏幣。
魁星教育公司的項目申請還是延續之前的規劃,只不過要重新申請,建造一所技工培訓學校,資金預算2億元夏幣。
天御商貿公司的項目申請也是之前一元科技公司的規劃,人才公寓3期和三晉地區的職工小區項目,資金預算5億元。
加上新總部大樓,一下子需要資金三十多個億,雖然2X06年集團掙了不少錢,但是也已經花出去了不少,余錢不多了。
所以,集團行政部負責審批的部門,給出的意見是把各子公司的項目分批實施,先建卡車工廠,再建農機工廠。
數據中心分兩期建設,每期5萬臺服務器,技工學校也分兩期,人才公寓和職工小區本來就分期進行。
反正不是一次性投入,資金壓力就會小很多。
戰略部給出一個意見就是再以子公司各自名義向銀行貸款一部分,以緩解集團資金壓力。
2X07年年初,需要于洋簽批的項目暫時就這么多,這些項目也夠集團和幾個子公司從年頭忙到年尾了。
日常運行的權利已經下放到各子公司,集團總部只需要把握戰略方向,審批大的項目和監管審計就行了,于洋的主要工作還是研發,做技術儲備。
他要把上一世學到(白嫖)的技術對照現階段的技術水平給“研發”出來,超出現階段太高水平的技術進行封存儲備。
等配套的產業達到標準了再拿出來,不然有些技術就算研發出來,配套產業不升級也是不能批量生產,只能算是實驗室產物。
集團總部按照于洋的簽批向各子公司項目預撥了一部分資金用于項目啟動。
剩下的設計、施工就交給子公司各自負責,集團總公司不過多干預,只按項目進度進行撥款和監管。
不過于洋想到以后還會建更多的工廠、研發中心、數據中心、住宅樓、寫字樓,還可能有秘密工廠等項目。
總是找別人建造的話一是貴,二是不能保密,過一段時間還是自己成立一家工程建筑公司比較穩妥。
正好爸爸是工程兵出身,平時通過聊天于洋得知爸爸還經常和老部隊老戰友們有著聯系,所以這個關系還是能用到的。
每年都有很多退役兵沒地方安置,一元科技集團如果成立工程建筑公司也可以和部隊加強軍民魚水情,開展合作共建。
三晉那邊有不少小的工程建筑公司,到時候找一家資質齊全的直接收購過來,這樣就可以省去重新申辦證件的麻煩。
這個事情就委托爸爸在老家那邊物色,長安城這邊也有不少工程建筑公司,但是大的一般不好收購,小的不清楚底細,還是在老家那邊穩妥一些,先把建筑公司的架子搭起來再說。
……
春節假期回家,于洋和爸爸說了建筑公司的計劃,爸爸說交給他辦,過些時間給于洋答復。
過完年不出一個月,爸爸就幫于洋物色了三晉這邊三家小型的建筑公司,都是資質比較齊全的。
一家平時主要承建住宅小區,另外兩家主要是承建工廠和基礎設施,其中一家還分包過天工機械廠的3號廠房項目建筑,和三晉礦業公司、天工機械廠這邊也是比較相熟的。
三家建筑公司規模都不是很大,正式員工都在三五十人左右。
普通工人都是攬到項目后再招的臨時工,勝在證件資質相當的齊全,于洋也懶得挑來挑去,直接大手一揮,三家一起收購。
收購三家建筑公司的設備加上資質證件一共花費了九千多萬元夏幣,他們自有的設備已經有些老舊,加一起不值一千萬。
主要是建筑行業的資質證件和各自擁有的公司駐地的幾塊地皮,還有建筑工程師、技術員,這些價值較高。
一元科技集團總部對三家建筑公司進行了改組合并,總部進行臨時代管。
改組完成后將成立天權工程建筑公司,因為資產和規模的原因,勉強算是乙級子公司。
三家建筑公司除了部分之前老板的親信和親戚之外大部分人都選擇了留下來,當然還是要由集團總部統一培訓考核后才能真正的留下來。
集團人事部門考核之后還有近50人留了下來,又通過爸爸在部隊的老戰友聯系了一批退役的工程兵,在社會和大學招聘了一些土木工程的畢業生和從業者,把原有的老舊工程設備全部更換,忙碌了兩個多月總算是把建筑公司給搭建起來。
至于天權工程建筑公司的負責人暫時還沒有合適的人選,只能通過獵頭公司去尋找,在找到之前由集團總公司代管。
天權工程建筑公司的第一個項目就是一元科技集團和三晉礦業聯合開發的職工住宅小區。
現在項目交給了天御公司作為開發商,天權工程建筑公司為承建商,先拿自己的項目練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