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公司改組計劃

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不停施工,一元科技公司發動機工廠和金屬冶煉工廠終于在2X06年的年底先后完成了項目建設。

兩座工廠所需的技術工人和工程師,也早已提前半年開始招聘培訓。

由于是新成立的工廠,人事部門在招聘的時候盡可能的多招聘了一些有相關行業工作經驗的人。

尤其是金屬冶煉工廠,甚至高薪從一些大型鋼鐵廠和金屬冶煉廠挖來高級技術工、工程師。

于洋在新發動機工廠40%的工位上,使用了天工機械廠制造的“天罡”系列工業機器人。

金屬冶煉工廠也使用了近30%的“天罡”系列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主要是在一些比較繁重或者危險的工位上,就算是這樣兩座工廠依然需要近三千名技術工人和工程師。

兩座工廠建成并不能立即投入使用,還要對所有設備進行檢驗測試,再進行試生產,產品主要還是自產自用。

等發動機工廠正式投產之后,天工機械廠制造的工程機械將逐漸減少購買重工集團的發動機。

于洋之前和他們簽的三年采購優惠合同也要到期了。

而于洋和重工集團簽的兩年內不得進入發動機行業的協議也早已到期,一元科技公司研發中心發動機項目組根據于洋提供的一些核心技術,已經設計研發出多款不同型號的柴油發動機。

天工發動機工廠制造的新型發動機被命名為“CY-2005”系列柴油發動機,可以替換重工集團之前購買于洋專利生產的發動機,而且性能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綜合性價比更高。

這款發動機一經推出給重工集團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雖然他們早有準備,也在那臺發動機的基礎上開發了自己的新發動機。

都知道于洋不會止步于此,又無可奈何,重工集團不得不放下身段,和于洋接觸尋求再次合作,這是后話暫且不提。

使用自己工廠制造的新型發動機后,天工機械廠制造的“搬山-2004”系列工程機械就可進行全面升級。

研發部門根據新款發動機的性能設計了性能更優異、更多種類的工程機械,于洋最初設計的一些中、大型設備也可以拿出來了。

用來增加天工機械廠的底蘊,沿用公司編碼規則,“搬山-2006”系列工程機械應運而生(大型挖掘機、起重機,自行腦補一下吧,就不敘述了)。

新款工程機械上市,營銷部建議適當的把價格降了下來,讓更多的人可以買的起,銷量提上去一樣可以賺錢,于洋和幾位公司高層商議后,同意了營銷部的這個建議。

按照規劃天工發動機工廠全力生產可每年制造15-20萬臺“CY-2005”系列各型號柴油發動機,可以滿足現階段天工機械廠的工程機械設備的產量,還有富裕。

多出來的發動機還可以賣給其他機械制造公司,一元科技公司打算搶占進口發動機的市場。

當然這只是公司高層們的設想,畢竟,這款發動機好不好用,不是你一元科技公司自己說了算,需要市場和用戶去驗證,經得起驗證的發動機才是好發動機。

一元科技公司專賣發動機也可以,畢竟是機械的核心部件,也算是價值最高的部件。

目前夏國制造工程機械設備的公司廠家不少,能制造發動機的就屈指可數了。

而且發動機技術一直是個軟肋,自產的發動機性能差了進口的發動機很多,大頭都讓外國的發動機公司給賺了去。

自從重工集團制造出于洋研發的第一款發動機,國產發動機就有了崛起的趨勢。

現在于洋也進入了這個行業,更研發了的性能比進口的更好、更便宜的發動機,只要不傻都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天工發動機工廠除了能制造柴油發動機,于洋還建造了單獨的廠房,用來制造工程機械上使用的液壓系統,液壓缸和液壓馬達。

這也是機械設備上很重要的部件,在于洋看來,只要是核心的東西,還是盡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還有機器人身上的伺服電機,現在天工機械廠制造的工業機器人使用的還是進口的電機。

為了擺脫這個現狀,于洋其實早已在研發中心組建相關的研發項目組,只等發動機工廠建成,也給伺服電機留了一間廠房。

至于汽油發動機和未來新能源汽車上的主驅電機,因為一元科技公司暫時還沒有涉及汽車制造產業,只有研發中心存在幾個相關的研發項目組進行初步研發。

動力項目方面暫時就這么多,也沒有建其他類型的發動機生產線,只留了少部分廠房配合研發中心試驗,為未來公司進軍汽車等行業做準備。

于洋把天工發動機工廠當做整個一元科技公司的動力部門,專門負責各種動力設備的生產制造。

……

另一邊,金屬冶煉工廠主要負責冶煉優鋼材質鋼、高優鋼材質鋼,基本不生產普通鋼材。

生產出來的鋼材主要用于天工機械廠的機械設備制造,優質鋼材用于機械臂桿、高優鋼材用于磨損部件(比如挖掘機的鏟斗這些磨損部件),計劃年產可達到5萬噸。

天工金屬冶煉工廠還有制造合金鋼、特種金屬合金、鋁合金的廠房,合金鋼和特種金屬合金一元科技公司自身暫時用途不多,市場上除了一些特殊裝備也用不多。

剩下的就是軍工行業,這個是于洋暫時涉足不了的,只是軍部會私下通過別的公司購買一些天工機械廠的設備。

天工金屬冶煉工廠現在只計劃每年生產五千噸左右的特種金屬合金,主要用于制造起重機用合金鋼絲繩(索具)和一些特殊機械設備的零部件,至于鋁合金之類的高質合金則是用于制造發動機,每年計劃產量一萬噸左右。

……

一元科技公司已經成立三年時間,于洋也重生了三年時間,于洋改變了自己和家人的命運,從無到有創立了一家科技公司。

隨著公司規模越來越大,于洋愈發覺得原來的管理模式和公司機構已經無法滿足公司發展需求,也是時候再次對一元科技公司進行改組了。

按照于洋的想法,首先行政管理和技術研發徹底分開,讓技術研發遠離公司雜務,專心科研。

組織機構方面,將一元科技公司升級改組為一元科技集團,于洋升格為集團董事長(設立虛擬董事會),仍兼任研發部門首席技術官,擁有集團100%股權和股份。

一元科技集團仍然分成行政管理和技術研發兩大部分,行政管理部負責集團及旗下子公司的一應行政管理事務。

除了原有的人事部、財務部、法務部、后勤部等,新成立戰略決策與風險管理部、審計部、監察部、金融投資部、信息部、安全部(后勤部保安部門改)等,設首席執行官CEO一人,副經理3-5人,各部門總經理一人、副總經理2-3人。

原一元科技公司旗下天工機械廠、發動機工廠改組為天工機械公司,下轄天工機械廠、天工發動機工廠等裝備制造公司及工廠,為集團甲級子公司。

新成立星耀電子科技公司,原研發中心計算機研發部產品項目組和原一元科技公司軟件銷售部、售后部門并入其中。

負責商用軟件的銷售、售后、軟件初級代碼研發,云計算服務、3D引擎二次開發、視頻播放器、音樂播放器、瀏覽器、門戶網站、社交軟件等網絡服務,同樣為甲級子公司。

新成立祝融金屬冶煉公司,金屬冶煉工廠歸其管理,負責金屬冶煉、化工、新材料等業務,暫定為乙級子公司。

原一元科技公司培訓中心改組為魁星教育公司,負責技術工和職業教育以及將來成立大學的籌建和管理,為乙級子公司。

新成立天御商貿公司,由公司后勤部改組而來,負責集團公司旗下辦公、研發等地產建筑項目的開發、集團旗下物業、食堂餐飲、保潔服務等管理,以及成立自己的物流運輸、商業貿易等業務部門,暫為乙級子公司。

兩個甲級、三個乙級子公司的股權股份100%歸集團所有即全資子公司,集團的股權和股份100%歸于洋所有。

原一元科技公司研發中心改組為一元科技集團研究院,于洋自任為研究院院長、首席技術官。

設置副院長若干名,研究院負責管理旗下1號、2號研發中心及后續建立的研發基地(中心),負責中級(丙級)和高級(乙級)、核心(甲級)技術研發,子公司研發部門負責初級(丁級)技術研發任務。

技術研發成果由研究院授權給子公司轉化為產品制造銷售,研發成本計入子公司營收后返還給研究院。

研發人員另外增加一項研發產品銷售分成獎勵,拿出一部分銷售利潤,按比例獎勵給研發項目組和研發人員,現階段于洋設置最高獎勵1000萬元夏幣,不是他不舍得,是怕獎金太高了研發人員后續會躺平沒上進心了。

……

人事方面,甲級子公司的總經理同時兼任集團總部的副總經理,特殊子公司的總經理同時兼任集團總部的經理。

子公司M6-9級的管理層由集團總公司任命,6級以下職位子公司自行任命,營運P和后勤S部門6級以上由集團人事部門考核任命,6級以下子公司自行任命。

T1-4級為初級技術人員(研究員),在各子公司的初級研發部門(丁級),5-8級為中級技術人員,少量為初級研發部門負責人,大部分在乙級、丙級研發中心。

9-12級為高級技術人員,可為丙級研發中心負責人或在甲級、乙級研發中心任職,13-16級為專家級技術人員,多在甲級研發基地或中心。

于洋給自己定的是T16級加M9級,以于洋的技術能力足以勝任,所以他也不自謙。

還有改組后集團總經理人選,各部門經理人選,五家子公司總經理等高層人員,還是得征求一下現在公司高管的意見和建議。

于洋又對未來十年內公司要涉足的行業和發展進行了初步規劃,寫寫畫畫了大半天,把這些規劃都在電腦上打了出來。

叫來秘書通知公司高層,元旦假期過后照例召開公司年會,到時候,于洋就把改組計劃公布出來實行。

一元科技公司現在的高管,除了老班底鄭巖、趙東明、張燕、李云凱、李磊、張麗幾人,還有后來加入的一些優秀的管理人員。

他們有的是通過獵頭公司在一些大企業挖過來的,有的是在全國招聘會上招聘來的。

獨資公司有一點好處就是,老板說的算,沒有股東的掣肘,只要于洋這個老板不是昏庸無能,又整天對下屬指手畫腳胡亂指揮,而且給的待遇又高,下面的人也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城县| 河西区| 米林县| 淅川县| 高青县| 富源县| 德化县| 达州市| 辽阳市| 长寿区| 象山县| 确山县| 敦化市| 南安市| 瑞金市| 育儿| 宣恩县| 和龙市| 田东县| 西乌珠穆沁旗| 漾濞| 博白县| 衡山县| 高青县| 介休市| 宝坻区| 闻喜县| 环江| 康保县| 丘北县| 安仁县| 盱眙县| 和林格尔县| 乌审旗| 石屏县| 浠水县| 彭山县| 漳浦县| 维西| 日照市| 台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