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再弄一臺超算,機器人工廠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2698字
- 2025-01-05 00:17:31
7月初,于洋又去了一趟津市,2號研發中心的項目已經開始了,配套的超算也該準備了。
這次還是向陽光公司定制一臺超算,一回生二回熟,也算是老關系了,夏國內陽光公司在這個行業也是首屈一指。
和張師兄約好了見面時間,現在這個時候動車高鐵還在試驗階段,高速公路也沒有十幾年后四通八達,于洋這次去帶著李云凱和新招的2名助理一行4人還是坐飛機直飛津市。
和上次不同,這次于洋一行直接來到陽光公司,張師兄和陽光公司高層直接在公司門口接待,像于洋這樣的大客戶,隔一年就要買一臺超算,他們還是十分歡迎的。
高科技研發很燒錢的,再加上超算的特殊性,陽光公司的客戶很少,上面給撥的經費也有限,尤其是遇見一個帶技術的大客戶可得打好關系。
由于芯片技術的迭代更新,于洋現在需要制造的的超算和一年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原來的超算方案也已經過時了,好在陽光公司在超算的研發上也一直沒有停止腳步。
這次于洋同樣帶來了按照目前市面上最先進的芯片技術設計的,新一代超算技術方案。
按照于洋的方案,新一代的超算計算能力可達到百萬億次,直接升級一個臺階。
比上一世陽光公司推出的陽光5型超級計算機,提前了一年半時間達到百萬億次的計算值。
上一世,在一年半之后研制出來的陽光5型超算,系統峰值運算速度可達到每秒230萬億次浮點運算。
這次有于洋的介入,不僅會提前問世,而且按照設計方案,計算能力更是可以達到500萬億次浮點運算(后話暫且不提)。
因為于洋提供的技術過于先進,陽光公司不得不再次直接給于洋抵扣了大部分超算的研發費用,這也是于洋的目的之一,該省省該花花。
但是今年因為芯片技術迭代更新,價格有所上漲,所以最終的單是芯片成本就達到了9000萬元夏幣。
比第一臺超算的價格直接翻了2.6倍,如果按市場價的話這臺超算研制出來不會低于2.2億元夏幣。
于洋頓生買不起的感覺,但是為了技術研發又不得不買,有了超算的算力加持,配合研發工作會事半功倍。
于洋對未來的規劃,是等到了他規劃的發展第一階段末期,第二階段初期,一元科技公司才有自己制造超算的能力。
而且是完全自主研發制造的那種,包括芯片的研發制造,于洋預計這個時間還需要大概十年左右。
陽光公司已經具有豐富的研制超算的經驗,經過研發人員的估算,于洋定制的這臺超算預計明年春節前后就可以研制出來,到時候一元科技公司新的2號研發中心大樓也差不多要完工了。
和陽光公司簽署了超算研制合同,于洋并沒有著急直接離開陽光公司,這次來還有一件事情要和他們商議。
那就是兩家公司合作開發超算,上一次加上這一次只能是算購買,算不上真正的合作開發。
于洋想的是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一元科技公司對超算的需求還會很多,一直用買的方式去獲得,公司再掙錢也招架不住。
不如用合作研發超算的模式,于洋自己掌握了一些技術加上一元科技公司自己組建的超算團隊,再出一部分資金。
陽光公司出一部分技術、人員和資金,雙方都能節省不少的資金,人才和技術能最大化的利用起來,合作雙贏。
這也是于洋設想的一種技術研發模式,夏國很多人才其實都還是在國家的科研機構和學校里面,他不可能都招攬到自己麾下。
科研機構和學校有人才有技術,但是缺資金和設備,自己這邊有資金、有一定的技術也有一些人才,那就可以采取雙方合作的模式共同研發新技術。
雙方都只用出一部分人財物,技術共享,轉化成產品之后利益分成,合作共贏,這樣性價比更高,也能帶動雙方的技術提升。
于洋拿出了準備好的合作方案,陽光公司眾人去了另一個會議室開會商議。
一個多小時后,張師兄和另一個經理回來向于洋做了答復。
陽光公司原則上是同意和一元科技公司合作搞超算的技術研發,雙方合作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但是他們不能完全做主,還需要上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不過估計上級也會同意。
最起碼于洋是純正的夏國人,一元科技公司也是夏國的高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的成果將來也是為夏國服務,還能帶動夏國科技的發展,何樂不為。
隨后陽光公司和一元科技公司簽署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書,共同研發超算及相關的技術。
最終的合作協議還需要上級批準之后才能簽署正式的協議。
于洋謝絕了陽光公司的宴請,表明下次來簽正式協議的時候再聚不遲。
一行人又匆匆的回了長安城,公司還有很多事情要處理,坐飛機來回已經耽誤了一天多的時間。
回到長安城,沒過一天,于洋又匆匆的趕往了三晉,天工機械廠6號廠房的工業機器人生產線已經完成。
制造工業機器人的材料和零部件也準備完成,只等一聲令下就可以開始制造“天罡”系列機器人。
6號廠房第一批制造的機器人,是為天工機械廠1-5號廠房準備的機械臂式機器人,負責焊接和搬運,每座廠房大概需要100臺左右。
6號廠房本身也需要他們自己研發的機器人進行升級改造,一邊制造一邊升級改造,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個月就可以完成。
到時候整個天工機械三晉廠區的產能預計提高35%左右,這還是不完全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情況下,工業機器人的推廣和應用只能逐步提高,不能一下完全取代人工。
工業機器人除了自用之外還得往外推銷,現在國內的人工成本很低,相比較使用先進且昂貴的工業機器人,絕大多數工廠還都是人工為主,只有少數現代化工廠使用工業機器人。
機器人的推廣應用任重道遠,為了打開“天罡”系列機器人的銷路,于洋決定化整為零,推出的口號是,一臺也賣。
讓銷售人員先到沿海經濟相對發達,工廠較多的地方去推銷。
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推銷“天罡”系列多種功能型號的工業機器人,用比國外的同類產品優惠的價格和高性價比來吸引用戶。
大規模的工業機器人應用那已經是十年之后人工成本不斷升高之后的事情了,尤其是汽車制造業、電子電器制造業、化工、醫藥、食品、倉儲等行業。
按照于洋的規劃,以后凡是一元科技公司旗下的工廠都盡可能的多使用工業機器人,一個是因為自己生產制造的機器人價格相對便宜。
另一個是工業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在低溫、高溫、有毒等惡劣環境下,完成繁重、單調重復的生產工作,能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提升效率。
當然也不是全部使用,畢竟人類才是社會的主體,做企業也要負起社會責任,讓普通人有工作,能吃上飯。
將來一元科技公司旗下,按照不同種類的工廠,機器人和人工占比不同,最低30%,最高80%,如果有秘密工廠的話機器人使用會達到95%以上,甚至100%。
未來一元科技公司工業機器人部門還會從天工機械廠分離出去,成立單獨的部門或子公司,包括制造工廠,研發也會成立單獨的研發項目部。
還不僅限于工業機器人,民用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無人機、軍用機器人之類的都在于洋的研發范圍之內,畢竟未來在捕獲“奧陌陌”的時候是需要用到機器人的。
一元科技公司創業初期,之所以上來就進入機器人領域,也是因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上一世于洋涉獵的領域,當年還小有成就,連漂亮國的科研機構也對于洋有所夸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