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二代玄鳥穿梭機下線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2159字
- 2025-04-07 23:01:48
在黑洲礦山基地視察完,于洋只待了2個小時,沒有返回印島國海島基地,直接乘坐“夜梟”回到了夏國西北航天基地。
本來于洋出去就沒有報備,回去當然也是偷偷的,從長安城到11號基地,再從11號基地返回西北航天基地。
轉了這么一大圈,近21000公里的行程,除了乘坐“騰云”號的時候速度稍微慢了一些,耽誤了不少時間。
從10號基地到航天基地,“夜梟”也是飛行了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可讓于洋過足了瞬息萬里的感覺。
于洋之所以沒有直接返回長安城,也是因為第二代“玄鳥”穿梭機正式下線測試。
第二代“玄鳥”穿梭機是由集團旗下各個工廠制造的零部件,在西北航天基地的工廠進行的總裝,地面上的靜態測試已經全部完成。
接下來就要進行飛行測試,而且還是從藍星地面直飛月球的測試,事關重大,于洋在檢閱完“夜梟”之后就馬不停蹄的來到了這里。
于洋來到西北航天基地的時候,正是晚上九點,于洋從長安城出門的時候也只是下午兩點剛吃過午飯,轉了一大圈,回來正好趕上一波夜宵。(坐著夜梟回來吃夜宵,有些拗口)
西北航天基地經過多年的建設,秘密修建了大量的地下設施,于洋的7號“夜梟”直接降落在了基地最偏遠角落的一座機庫前。
普一落地,無人牽引車就直接上前拖住“夜梟”進了機庫,剛一停穩,機庫里就閃爍起黃色的信號燈,照著機庫忽明忽暗,飛行員的耳機中傳來就緒的聲音,機庫的地面開始緩緩下降。
一直下降了近50米的距離,才到達一個開闊的地下空間,里面居然也有一架和“夜梟”非常相似的戰機,周圍還有著不少的工作人員在忙碌著。
其實這里的“夜梟”只是用來進行地面靜態測試的驗證機,和量產型還是有一定的區別,而且還沒有做過飛行測試。
更遠處則是一架和“玄鳥”穿梭機相似的飛機,這就是于洋此行的目的——第二代“玄鳥”穿梭機。
飛機停穩,于洋幾人走下了“夜梟”空天戰機,基地負責人也是在此等候多時,見到于洋下來連忙上問候。
“老板”
“辛苦了,老劉。”
“這輩子能見到如此先進的飛機,無憾了,嘿嘿……”劉總工道。
“這才哪到哪啊,咱們的目標可是星辰大海……還得繼續努力才行!”于洋道。
“是啊,都攢著勁要去月球基地造“鯤”級宇宙飛船吶。”劉總工感慨道,他也是于洋太空計劃的核心人員,知道不少核心機密。
“哈哈,再急也得一步一步來,月球基地還沒建好,而且他們想上月球,先得過了宇航員訓練這一關。”于洋笑道。
說話間兩人已經走到了第二代“玄鳥”穿梭機跟前,而于洋的座駕7號“夜梟”也已經被牽引車拖到了停機位,一群科研人員立馬圍了上去開始檢測保養。
“老劉,二代玄鳥,我們還得再多造幾架,加速月球基地的建設。”于洋道。
“但是老板,玄鳥的造價還是有點高,集團能承受的了嗎?”劉總工道。
“十架八架集團還是能負擔的起,到時候就可以大規模開采月球資源,這樣能貼補一些,不用擔心。”
于洋的急迫感,主要是這幾年,一元科技集團和夏國在航天領域的動作太大,引發了新一輪的宇宙競賽,一元科技集團的一些秘密計劃隨時有暴露的風險。
歷史的軌跡因為于洋重生的原因,發生了一些改變,蝴蝶效應并不是說著玩的,是可以真實發生的。
還好“玄鳥”穿梭機和“云霄”空間站暫時還沒暴露,其他的航天大國,被吸引到“種太陽”太空發電站和月球“前哨站”、“科考基地”上去了。
“盡快完成二代玄鳥的測試,生產線提前造好,這邊測試完,就安排批量制造。”
于洋直接下達了指令,劉總工和于洋的機要助理記下了于洋的指令,一個負責實施,一個負責監督和結果反饋。
“好的,老板,咱們的測試體系已經非常完善,加上有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機的輔助,很快就可以完成,您放心吧。”劉總工保證道。
“嗯,最遲明年初,我要看到二代玄鳥組成的地月機隊。”
“明白。”
看完了二代“玄鳥”穿梭機的下線,隨即通過內部通訊,視頻連線了整個集團參與月球計劃的各部門負責人。
一元科技集團有自己的通訊衛星,保密方面不用擔心,所以現在開會直接視頻連線,不用所有人都集中在一起。
“各位集團精英,今天召集大家開會,有幾個安排一下。”于洋在視頻里對各個負責人安排道。
“從下周起,增加月球基地建設用機器螃蟹的數量,每月至少發射50只,配套的充電設備和維修設備也要跟上。”
“現在二代玄鳥穿梭機已經下線,很快就會完成測試,我要求最遲明年初組建一支10架二代玄鳥穿梭機的地月機隊,加快月球秘密基地的建設。”
“為了避免云霄空間站和玄鳥穿梭機提前暴露,瓊州基地要開始大規模發射太陽花太空發電站。”
“和宇航部合作的月球前哨站、科考基地,可以開始第一批的批量建設。”
“蒼穹飛船現在還有大用,也增加10艘。”
“集團現在還有不少閑置資金,完全可以支撐這些計劃,所以大家放開手腳去干,爭取早日拿下月球屬于我們的那一部分,早日踏足星辰大海!”
于洋巴拉巴拉的安排了一大堆,但是于洋只安排總計劃,細節方面還是需要各部門去完善。
連線的各部門制定自己所負責的計劃細節,再匯報給于洋最后定奪。
同時,為了滿足一元科技集團的整體太空計劃,于洋安排集團其他子公司,加大出口力度,賺取更多的資金。
以前控制先進產品的出口量,現在改為不限量供應,大有一副傾銷的架勢。
之前控制整個集團的規模和營收,主要也是防止樹大招風,但是此一時彼一時。
而且于洋調整了一元科技集團的結構,讓旗下子公司分的更細,更多,化整為零。
逐漸淡化作為母公司的一元科技集團存在感,著重提升丙級、丁級子公司的社會地位,吸引別人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