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云霄”空間站運行
- 挖礦太陽系,從奧陌陌開始
- 自由分子
- 3010字
- 2025-03-21 23:22:48
“鰩魚1號準備完畢……”
“玄鳥3號準備完畢……”
“云霄1組準備完畢……”
“出發……祝你們一路順風……”
隨著指揮中心的指令下達,跑道盡頭的“鰩魚”號尾部噴射出淡藍色的火焰,背著“玄鳥”號穿梭機開始滑行。
組合機體漸漸加速,很快離開了地面,迅速爬升,幾分鐘后就消失在視線中進入云層。
半小時后……
“指揮中心,鰩魚1號到達預定高度……”
“鰩魚1號,開始放飛玄鳥……”
“鰩魚1號收到,玄鳥開始脫離……”
“指揮中心,玄鳥已脫離,啟動正常,開始加速……”
“鰩魚1號開始返航……”
“玄鳥已進入預定軌道,預計30分鐘后與云霄進行對接……”
“玄鳥開始對接云霄……”
“對接成功……開啟聯接閘門……云霄1組進入空間站……”
“開始轉運物資……”
這次任務除了5名常駐空間站的宇航員,還有25噸的給養物資。
以后除了空間站的建設任務,“玄鳥”穿梭機每個月還有一次補給任務,給宇航員們運輸生活補給。
好在太空中沒有重力,“玄鳥”號機組3人在機械臂的輔助下,通過聯接通道,將一包一包、一箱一箱給養的向空間站推去。
通道另一頭的空間站里面,云霄1組宇航員2人負責接住飄過來的物資,3人負責將物資送到指定的艙段安放整齊。
畢竟二十多噸的物資,聯接艙可放不下,按照空間站操作手冊,也不會只放到一個艙室,這是為了以防萬一。
整個物資轉運耗時4個小時,雖然太空沒有重力,但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每隔40分鐘宇航員們就得休息10分鐘,中間還一起吃了一頓飯,只是不知道算是夜宵還是早餐。
等到物資全部送到空間站內部,這次運輸任務就算是完成了,接下來該是兩組人員道別的時間。
相互在兩米寬的聯接通道擁抱握手告別,“再見,我們地面見……”
“再見……”
空間站的閘門內外都可以打開,像雙開門一樣,先是關閉空間站這道閘門,再關閉“玄鳥”號的閘門。
空間站的5人來到舷窗,3名“玄鳥”機組回到駕駛艙,檢查穿梭機的狀態。
“指揮中心,玄鳥已完成運送任務,請求返回……”
“玄鳥3號,這里是指揮中心,可以返回……”
收到指令的機組3人一番操作,隨后“玄鳥”穿梭機緩緩脫離“云霄”空間站聯接艙,5名空間站成員通過舷窗揮手告別。
拉開了一段安全距離后,“玄鳥”號穿梭機機頭部位的發動機啟動,調整機體角度,然后主發動機啟動,一個猛子扎向了藍星,開始返航。
“玄鳥”穿梭機憑借著優異的性能和先進的技術,就是這么生猛,只是在黑障區的時候機體姿態稍微調整,以腹部面對地面。
“玄鳥”穿梭機的外殼由祝融實驗室研發的隔熱材料打造,機腹的隔熱材料最厚,最高可承受3000度的高溫,其他部位的也能承受2000度以上的高溫。
而且在穿越黑障區時候產生的通訊中斷問題,也被混沌研究院量子通信技術的項目團隊解決。
雖然還沒能做到真正的量子通信,但是讓電磁波穿透高溫使空氣電離形成等離子體還是可以的。
從“玄鳥”3號穿梭機脫離“云霄”空間站,一直到返回航天基地,整個過程也只用了1一個小時。
安全降落后,早已等候多時的3輛拖車,一輛卡住一組“玄鳥”的輪子,將其拖回了機庫,機組人員該休息的去休息,該寫任務報告的去寫報告,地勤和工程師們該保養穿梭機的進行保養,該檢修的進行檢修,基地早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飛行流程。
于洋現在可以說一元科技集團(銀河集團),已經具備自由、快捷、安全、高效……進出近地太空的能力。
征服星辰大海的步伐又向前邁了一步。
……
另一邊,“云霄”空間站內,“玄鳥”是返回藍星下班了,他們的工作才剛開始。
“玄鳥”返航之后,站長李銘首先帶領“云霄”空間站第一期成組,向地面指揮中心進行任務匯報。
“指揮中心,這里是云霄1組,我組已全部成功進駐云霄,請下一步指示。”李銘對著視頻通話器道。
“指揮中心收到,云霄1組,可以按計劃開展本次任務,空間站已授權……”
“云霄1組收到”
得到地面指揮中心指令后,幾人拿出各自的手持終端戴在手腕上。
李銘作為空間站第一任站長,開始下達計劃任務。
第一項工作就是重新檢查一遍今天轉運而來的物資,是否有放置錯誤的艙室。
什么東西放在什么地方都是有規定的,不能隨意放置。
好在每個物資包和設備箱除了表面印有編號和名稱詳情,都帶有電子標簽,使用手持終端就可以定位查找,非常方便。
因為“云霄”空間站還沒有正式建成,主系統還沒有開機,不能直接檢測所有艙室的情況,只能用人工的方式,手持終端挨個艙室檢查。
還好宇航員們都是經過專業訓練的,只有三四包主食和飲用水,因為當時聯接艙臨時存放的時候,沒有重力相互碰撞之后飄離了原來的位置,導致后來送錯了艙室。
很快,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5名宇航員就完成了這一批次物資的檢測任務,把放錯的物資包重新放回它應該在的艙室位置。
休息了十分鐘,補充了一些飲水和零食,向地面指揮中心匯報了任務情況,等待下一步指令。
下一個任務就是他們這次進駐“云霄”空間站的主要任務——啟動主系統,還有對所有獨立的設備進行檢測并開機聯網測試。
在建設“云霄”空間站的時候,有一部分獨立的設備是分開運輸的,當時只是簡單的安裝在指定的接口位置,并沒有開機檢測。
現在就是要他們5人,對每一個獨立的設備安裝情況進行檢測,然后開啟設備。
等到所有設備開啟之后,再開啟“云霄”空間站的主系統,與所有設備進行聯網測試,確保每一個設備,每一項功能可以正常使用。
5名宇航員每個人需要做的工作,地面指揮中心早已分工完成,他們只需要對著終端上顯示的流程一步一步操作就可以了。
在地面指揮中心,又分為5個小組,每個小組6-8名工程師,對應一名“云霄”空間站的宇航員,給他們提供技術指導。
因為宇航員在太空中也是實行8小時工作制,沒有特別的情況不需要加班,每天的工作完成之后就是吃飯、休息自由活動的時間。
按照“云霄”空間站目前只有核心中軸主艙的情況,所有需要檢測的設備,正常完成一輪檢測至少需要177個工時。
每逢周末,宇航員們只工作4個小時,所以這項工作完成的時間正好需要一個月。
接著就是啟動“云霄”空間站主機,由地面指揮中心的專業人員進行遠程操作檢測,畢竟銀河集團第一批宇航員都是駕駛員和機械師出身,其他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有些吃力。
這些都完成了之后,就是宇航員正常開展太空訓練任務和輔助空間站建設任務,每三個月時間輪換一批。
因為第一宇航員大隊有100名宇航員,如果每次5人,每三個月輪換一次,至少需要5年時間,這顯然不太現實。
所以后面批次輪換常駐“云霄”空間站的宇航員,每次則是8-10人,空間站完全建成之后增加到每次12-15人,兩年時間就差不多全部輪換完成。
到時候銀河集團第一批太空計劃都差不多要基本完成,空間站、太陽花、月球科考站。
至于月球秘密基地,因為工程龐大,而且是秘密進行,所以進度相對緩慢,于洋估計,到那時候,第二代的“玄鳥”穿梭機也應該研發成功了。
這些后話暫且不提。
……
今天是5名宇航員進駐“云霄”空間站的第一天,他們5人之前也參與過空間站的建設任務,但是真正進入空間站內部還是第一次。
第一項清點、整理物資的工作完成,地面指揮中心給他們的指令是休息,先適應空間站的工作、生活環境。
明天開始才正式的投入下一項工作。
休息的第一件事,5名宇航員都選擇了給家里人打視頻電話報個平安,雖然任務保密,但是于洋并沒有不近人情的讓他們斷絕聯系,和地面聯系都是用的內部通訊衛星,加密信號。
只要宇航員的家屬不泄露信息就行,所有宇航員的家屬都簽署了保密協議,集團對他們也進行過這方面的培訓。
“白澤”也在后臺秘密監控著,一旦有信息泄露的風險,“白澤”會第一時間進行阻斷,集團安全部也會派遣人員隨時出動,以秘密信息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