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78.八月
- 從博浪沙刺秦開始創立千年世家
- 一指游鯊
- 3085字
- 2025-06-02 20:05:00
成功收降宛城之后,劉季并未過多為難,而是留下了那位已經投降的南陽郡守呂齮繼續治理城池,以安撫地方人心。
緊接著,劉季的大軍馬不停蹄,又耗費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如同秋風掃落葉般,逐一肅清了南陽郡內其余的秦軍殘余勢力,徹底平定了整個南陽郡。
耗費這段平定完南陽郡,劉季收到探子稟告章邯已降項羽的消息,不再耽擱,火速朝武關進發。
西進的途中,道路崎嶇,秋意漸濃。
原先與劉季有些隔閡的同鄉王陵,也審時度勢,帶領著他的部曲前來投奔,使得劉季的兵力進一步壯大。
浩浩蕩蕩的西進部眾,歷經艱辛,終于在八月成功抵達了雄偉險峻的武關之下。
夕陽的余暉灑在關墻之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
劉季勒住馬韁,望著眼前壁立千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武關,眉頭微蹙。
劉季緩緩踱著步子,腳下的石子發出輕微的聲響,心中沉吟:
“這武關素有天險之稱,秦軍憑借堅固的關隘據守,若是強行攻打,恐怕我軍將士要折損過甚……”
他停下腳步,目光掃過身邊的眾將,聲音低沉地繼續說道,
“方才探馬來報,說那奸賊趙高已經弒殺了秦二世胡亥,另立子嬰,并且派人前來,想要與我平分關中之地。
諸位以為此事如何?”
在劉季的軍隊剛剛抵達武關之時,就被趙高派遣來的使者攔住,并向他傳達了趙高意圖平分關中的提議。
張逸聞言,輕輕捻著頜下短須,嘴角勾起一抹洞察世事的微笑,朗聲道:
“沛公明鑒萬里,那趙高乃是禍國殃民的奸佞之徒,弒君篡權,只為茍延殘喘,其言語之間,豈能有半分誠意可言?
他所謂的平分關中,依逸看來,不過是引誘我等放松警惕,踏入他預設陷阱的卑劣詐術罷了。”
酈食其也立刻從隊列中走出,對著劉季恭敬地拱了拱手,聲音洪亮地說道:
“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如今關中秦軍的將領們,哪個不知秦二世已死,趙高弄權,其敗亡之日亦不遠矣。
酈某斗膽,請與陸賈一同入關,前往游說武關守將。
我們可以用重利來引誘他,用天下大勢來壓迫他,曉以利害,動之以情,或許可以不必經過一場血戰,便能使其開城投降!”
說到這里,酈食其話鋒一轉,臉上露出一絲略帶為難的表情,繼續說道:
“不過,沛公,酈某想要說服那武關守將,恐怕需要數目眾多的金銀財寶作為敲門磚和見面禮,還請沛公體諒,莫要怪罪酈某貪心。”
劉季聞言,卻是不以為意地哈哈一笑,豪爽地一揮手道:
“些許金銀,何足掛齒!
你要多少,只管報上個數來,我給你十倍的份額,絕不吝嗇!”
劉季目光炯炯地看著酈食其,語氣變得嚴肅起來:“但是,酈先生此去務必要完成任務,說服守將獻關。”
“多謝沛公如此信任與厚賜!
酈某縱然粉身碎骨,也定不辜負沛公所托!”
聽到劉季這般慷慨而堅決的安排,酈食其頓時大喜過望,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連忙躬身行禮,告退下去準備。
劉季見狀,滿意地一擊掌,發出清脆的響聲:
“善!
然而,秦人向來狡黠多詐,倘若那武關守將只是假意投降,暗中卻設下埋伏,引我軍入甕,那又當如何應對?”
劉季目光轉向張逸,顯然希望他能給出更周全的方案。
張逸眼中閃過一道銳利的光芒,沉聲道:
“因此,此事必須雙刃并舉,方能萬無一失。
一方面,由酈先生和陸先生動搖其心志,瓦解其斗志。
另一方面,沛公則需暗中派遣精銳兵馬,隱蔽待命,伺機奪取關隘。
守將真心歸降,則我軍可以兵不血刃,輕松入關。
倘若他膽敢行詐,則我軍立刻發動雷霆一擊,將其一舉殲滅!”
劉季聽罷,朗聲大笑起來,贊道:
“子羽此計,剛柔并濟,攻心為上,武備為輔,真乃國士之才也!好!就這么辦。
酈生、陸賈,你們速速前去準備,務必成功說服守將。
樊噲、周勃,你們立刻整頓軍馬,做好一切戰斗準備,明日,我們便要一舉攻破這武關!”
……
武關之下,高聳的關墻如同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酈食其與陸賈二人,已在關前與秦軍守將隔著壕溝對話。
那秦將身披鎧甲,手按腰間佩劍,立于關樓之上,面色冷峻,厲聲喝道:
“城下的楚賊休得在此妖言惑眾。
我武關堅固,固若金湯,爾等若識時務,便速速退去,尚可保全性命!”
酈食其聞言,卻不慌不忙,對著關上長長一揖,而后朗聲笑道:
“將軍忠勇可嘉,令人敬佩。然將軍難道沒有看到,威名赫赫的章邯將軍,所率領的二十萬秦軍精銳,如今也已盡數歸降了項羽將軍嗎?
那奸賊趙高弒君,倒行逆施,新立的子嬰勢單力薄,早已是人心盡失。
如今整個關中地區的百姓,無不日夜盼望我沛公的仁義之師能夠早日到來,解救他們于水火之中,
將軍若是能審時度勢,開城迎接我軍,將來必能封侯拜將,賞賜田邑,榮華富貴,指日可待。
可若是執迷不悟,選擇負隅頑抗……”
酈食其說到此處,故意壓低了聲音,湊近了些,用只有秦將能聽清的語調說道:
“他日待諸侯大軍攻破函谷關,揮師西進,將軍您恐怕連個葬身之地都找不到了!”
一旁的陸賈也適時地上前一步,手中高高舉起一卷帛書,朗聲道:
“將軍請看,此乃我家沛公親筆寫下的誓約,鄭重承諾,保證將軍投誠之后的榮華富貴,絕不食言。
將軍不妨仔細思量。
是為那即將敗亡的趙高殉葬,落得個身死名裂的下場,還是為天下未來的共主打開關門,博取一個錦繡前程,這其中孰智孰愚,相信將軍心中自有明斷?”
關上的秦將聽了酈食其和陸賈的一番話。
原本堅定的神色開始明顯動搖起來,緊握劍柄的手微微顫抖,目光在城下的兩人和手中的帛書之間來回逡巡,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最終,在巨大的利害權衡之下,他艱難地吐出一口氣,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接受了勸降。
武關既已順利攻破,大軍得以休整。張逸趁此機會,開始向劉季提議自己心中醞釀已久的計劃。
張逸對著劉季恭敬地拱手道:
“沛公,如今既然武關已破,關中門戶洞開,逸懇請沛公允許,帶領一支偏師,南下奪取漢中郡。”
劉季聞言,臉上露出詫異的神色,不解地問道:
“子羽這是為何?
我們這不馬上就要進駐富庶的關中平原了么,子羽為何偏偏要去攻打那偏僻的漢中之地?”
劉季隨即又帶著一絲擔憂地說道:“況且,若是子羽你率兵前往漢中,路途遙遠,軍中事務繁雜,又有誰能在我身邊為我出謀劃策,統籌全局呢?”
張逸聞言,哂然一笑,謙遜地說道:“沛公過譽了。若論獻計籌劃,運籌帷幄,大兄之才遠勝于逸,有他在沛公身邊輔佐,逸自然可以放心。”
張逸收斂笑容,神色變得凝重起來,繼續說道:
“逸真正所擔憂的,乃是在巨鹿之戰中大破秦軍的項羽。”
張逸微微嘆了口氣,眼中閃過一絲憂慮:
“項羽如今兵強馬壯,威震天下,雖說他麾下的各路諸侯將領們各懷異心,雖麾下眾將心思各異,并非鐵板一塊,仍然不是我們目前這點兵力可以正面抗衡的。”
“項羽此人,年輕氣盛,勇猛有余而權謀不足。
若是讓他得知沛公先他一步進入關中,占據咸陽,難保他不會惱羞成怒,意氣用事,甚至不惜撕毀先前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轉而與我軍兵戎相見。”
張逸再次對著劉季深深一揖,語氣懇切地說道:
“若是我們能夠預先攻取漢中之地,將其牢牢控制在手中,那么縱使將來項羽真的毀棄盟約,與我軍為敵,沛公也仍然保有一條穩固的退路和一塊可以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的根據地,從而能夠繼續與他爭奪天下。”
“是故,基于此長遠考慮,逸斗膽,懇請沛公準許,讓我率兵先行前往漢中經營。”
“嗯,子羽的籌劃果然深思熟慮,目光長遠啊。”
劉季聽完張逸的分析,緩緩地點了點頭,沉吟片刻道:
“子羽的意思,我已經完全明白了。
那你看,我將曹參、盧綰這兩員得力干將撥給你,隨你一同前往漢中,如何?”
張逸卻搖了搖頭,婉拒道:“多謝沛公厚愛。
但沛公接下來仍需集中主力,攻克關中各處秦軍的頑抗據點,穩定局勢,萬萬不可將身邊的精銳將領調離。
逸此去漢中,只為未雨綢繆,開辟后路,不必動用太多精兵強將,只需派遣酈商將軍隨逸一同前往,便已足夠了。”
劉季見張逸態度堅決,也不再推辭,他凝視著張逸,神色凝重地說道:
“既然如此,那漢中之事,便要多多依仗子羽你了。
此去路途艱險,萬事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