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頭一動,林昭將“智能書架一代”的外殼直接投入了原子分解機當中。
他打算讓研究所下一個研究項目就是改進“理之現”,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雖小但是一整個研究所的力量可不小。
說干就干,林昭在休息日結束后回到研究所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研討會。
研討會上……
林昭站起來對著研討會上的各位研究員說道:“各位,我認為現在的‘理之現’體積可以再縮減一點,瓦爾特·理,他可以將占地200平的原子重組機縮減成為‘理之現’當中的部件,那么我們也可以,我相信在我的帶領下能夠完成‘理之現二代’的改良!”
隨著林昭的話語落下各研究員都紛紛鼓起了掌。
他們對此感到非常榮幸,因為如果他們能夠成功改良出“理之現二代”的話他們研究所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成為更大的研究所,到時候天下科研人才將會視自己研究所為科研圣地。
隨著會議的結束林昭所在的研究所立馬向“理之現”研究院申請授權,“理之現”研究院在得知消息后便將瓦爾特·理叫來看看這位“理之父”的看法。
“這樣么……不過既然他們愿意去改進我很樂意看到這樣的場景,”瓦爾特·理扶了一下眼鏡,“畢竟‘理之現’如果一直維持現狀不去進行改變的話,那終將會被時代拋棄,而如果有人去試著改進它,那將會引來下一場‘工業革命’雖說這次工業革命還在蒸蒸日上就是了。”
顯然瓦爾特·理是支持這個項目的落實的。
于是在“理之現”研究院的支持下科研項目《改進“理之現”》就在各研究員的贊同下敲定了。
在項目正式敲定并執行之后,研究所的名字也進行了更改,因為各位研究員都認為這個項目如果成功,那么這將會是一場歷史性的事件,于是研究所就正式更名為“開源研究院”之后整個研究所都開始了井然有序的運行。
首先分成了四個研究小組,分別是框架組、理論組、核心部件組、外觀設計組。
當然了最后一個小組都是新人,畢竟像“理之現”這種科技產品外觀只是起到一個裝飾作用而已,正好給剛進研究所的新人練練手。
很快第一套方案就做出來了。在內部優化上“理之現”體積相較于原號機而言縮減到了原來差不多五分之四的大小,內部主要將理論框架比擬部件縮減到了一臺二十一世紀時期的電腦主機大小。
而原子輸出部分的原子輸出機則是改成了四個球形原子打印機,就是通過將已經改變到符合理論的原子輸入到球體內,再通過球體下方的輸出器對外直接打印。而且因為有四個,速度相較于原號機而言更快了。
雖說這次改進也只是將“理之現”上原有的科技替換成了現在所擁有的最為頂級的科技,但這無疑也是一次進步。
畢竟步子步子邁大了容易扯到胯,而這一次將會是對“理之現”改進的一次破冰之舉,接下來就可以慢慢地鑿開“冰窟窿”周圍的“冰”了。
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終將會把“冰”給全部鑿開。
在第一版“理之現改版”完成之后林昭選擇再一次召開了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林昭看著到場的參加入《改進“理之現”》項目的各研究員開口講述:“各位研究員,這一次是我們完成第一版‘理之現改版’后的第一場研討會,相比于之前的各種項目我們這次算得上是神速,只不過這次改版還是沒有讓我感到滿意,因為體積還是太大了!我非常希望各位能夠在下次改版后將體積再一次縮小!
那么以上就是我對接下來的規劃,有什么難處現在就說出來!”
隨著林昭話音的落下,一名地中海的研究員站了起來,他是核心部件組的,隨即匯報道:“林首席,目前而言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縮小原子重組部件,其他各部分都可以再進一步的縮小體積。”
“對啊,原子重組部件原型是原子重組機,瓦爾特先生將其縮小到了半臺小轎車的大小已經算是縮小到了極致,如果再縮減下去其就不能保證能夠重組原子了啊!”一個研究員附和道。
林昭摸了摸下巴,隨即點了點頭,原子重組機確實無法再進一步縮減了,那還有什么辦法才能進一步縮小體積呢?
“誒!我有一計!”一名年輕的研究員拍案而起。
眾人目光紛紛看向他,等待著他的發言。
“就是如果我們不選擇要原子重組部件那會怎么樣呢?”年輕研究員講道。
不要原子重組部件?什么意思?
這是大家心里的想法。
轟的一聲,林昭的腦子突然爆炸了一下,立馬他就理解了年輕研究員的意思。
“你的意思是說,把原子重組部件去掉,只保留理論框架比擬部件以及原子輸出部件?”林昭帶著疑惑問向年輕研究員。
“是的!”年輕研究員激動地點了點頭,“然后只要考慮如何縮減理論框架比擬部件和原子輸出部件就可以了!”
這時有一名研究員站了起來,不解的向林昭問道,“那該如何打印呢?沒有原子重組部件的話,只靠‘量能’是沒辦法創造造物的啊。”
林昭解釋道:“誰說就只能靠‘量能’來創造造物了的?我們難道所有造物都需要原子重組后進行輸出嗎?
記住!所有造物都是由元素組成的,我們只需要提供相對應的元素素材就可以進行造物了,并不一定需要靠原子重組機來重塑‘量能’來提供元素素材!”
那個研究員聞言坐了下去,他們太過于依靠“理之現”的原子重組部件了,以至于都差點忘記了這個世界上除去“量能”之外還存在著各種其他元素。
突然一名研究員開始止不住地顫抖,周圍的研究員看向他不解地問:“你怎么了?”
那個研究員激動地站起來向在場的研究員問道:“你們……是不是都差點忘記元素除去原子重組這一途徑之外還可以自行在自然界中收集了?”
聽到他的問話大家都不由得一愣,隨即也跟著開始了害怕,是啊……在運用了長達十幾年的“理之現”后自己都已經忘記了原先需要元素的時候都是去自主收集的而不是靠“理之現”原子重組“量能”來獲取的。
這反應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他們如果一直沒有察覺下去,最后會退化掉這一能力。
這恰好應證了早在十九世紀由達爾文提出的懶惰會使人類退化的觀點。
這一發現讓各位研究員都不由得汗毛一立,但有個金發男性研究員卻是不著痕跡得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