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太子之殤
- 朱元璋晚年
- 作家idyXch
- 2056字
- 2024-12-21 15:13:46
第二章:太子之殤
御書房內,燭火明滅跳躍,仿若一群調皮的精靈在嬉鬧,又似夜空中閃爍不定的星辰,與這靜謐又壓抑的氛圍格格不入。四周擺滿了高大巍峨的書架,仿若守護知識的巨人,其上擺滿了經史子集、兵書戰策,古籍的紙張泛黃,那是歲月留下的吻痕,散發著歷史獨有的韻味,仿佛每一頁都承載著先人的智慧與低語,靜靜訴說著往昔的風云變幻。
朱元璋獨坐于那寬大厚重的書案前,書案上筆墨紙硯一應俱全,硯臺里的墨汁仿若一潭深邃神秘的湖水,凝重而靜默,似藏著無盡的玄機,又仿若一片黑暗的深淵,吞噬著光芒。他手中反復摩挲著一枚羊脂玉佩,玉佩通體溫潤,在燭光的映照下,暈出一層柔和的光暈,仿若還殘留著太子朱標身上的溫熱,好似朱標的靈魂眷戀不舍,仍徘徊于這方寸玉石之間。朱標的驟然離世,仿若一記重錘,狠狠砸在朱元璋的心上,讓他的世界瞬間傾塌,好似一座巍峨聳立、歷經風雨的摩天大廈轟然倒下,只留下一片荒蕪的廢墟,又仿若春日里繁花似錦、蝶舞蜂飛的花園突遭霜雪,轉瞬凋零,生機全無。
往昔歲月如潮水般洶涌涌上心頭,朱標幼年時,軟糯小手緊握著毛筆,在宣紙上學寫橫豎撇捺,朱元璋立于一旁,眼神滿是慈愛與期許,那目光仿若春日暖陽,溫柔地灑在朱標身上,耐心地手把手教導。他還記得朱標第一次寫出一個歪歪扭扭的“人”字時,眼中閃爍的興奮光芒,那光芒如同夜空中最璀璨的啟明星,穿透黑暗,點亮了朱元璋心中對未來的憧憬,又似春日里最爛漫的暖陽,驅散陰霾,帶來無盡的希望。稍長些,父子二人于朝堂之上共議國事,朱標見解獨到、心懷仁德,面對賑災之事,朱標主張開倉放糧,安撫百姓,他目光堅定,言辭懇切,那模樣仿若一位悲憫眾生的菩薩下凡,朱元璋滿心欣慰,將諸多治國重任托付,對他寄予厚望,盼著有朝一日能放心將江山交予他手中。可如今,這一切期望皆化為泡影,空余滿心的悵惘與失落,仿若置身荒蕪曠野,四顧茫然,寒風呼嘯而過,如冰刀般割在身上,吹透他的身心,又似一只孤舟漂泊在茫茫無際、波濤洶涌的大海,找不到方向,迷失在絕望的深淵。
指尖輕撫玉佩,沿著每一道精致紋路緩緩游走,仿若如此便能再度觸碰到朱標的氣息,仿若沿著時光的隱秘小徑,追尋著朱標的足跡,回溯那些美好的過往。他的眼眶微熱,淚光閃爍,可他硬是緊咬牙關,將那洶涌的悲戚狠狠壓下,雙手握拳,指節泛白,似在與內心的痛苦做著頑強的抗爭,仿若一位堅守陣地的無畏戰士,絕不向悲傷的敵軍屈服,又似一座屹立千年的磐石,任風雨侵襲,仍巋然不動。猛地起身,大步邁向窗前,雙臂用力推開雕花窗欞,凜冽寒風呼嘯而入,如冰刀般割在臉上,他卻仿若未覺,只盼這刺骨寒意能讓混沌思緒清醒幾分,仿若希望這寒風能吹散心中的陰霾,如春風拂過,蕩滌塵埃,讓他能重新看清前路。窗外,夜色深沉,樹枝在風中搖曳,仿若鬼魅起舞,更添幾分凄涼,仿若一群悲傷的幽靈,為朱標的離去而黯然神傷,又似黑暗中的舞者,用凌亂的舞步訴說著無盡的哀愁。
幸而朱允炆的出現,仿若暗夜里的一點微光,重新燃起他心中希望之火苗,仿若一艘在迷霧中迷失方向、瀕臨絕望的船只,突然看到了遠方的燈塔,找到了前行的方向。自此,朱元璋悉心教導允炆為君之道,將畢生經驗、權謀智慧毫無保留傾囊相授。允炆雖年幼,卻機靈聰慧,眼眸清澈,仿若一汪清泉,能映照出世間的美好與純凈,對祖父滿懷崇敬,聆聽教誨時總是專注認真,頻頻點頭,那模樣仿若一只渴望知識的雛鳥,張著小嘴,急切地汲取著養分,又似一位虔誠的信徒,在聆聽神諭。每當朱元璋講述起歷史典故,允炆眼中便閃爍著好奇與思索的光芒,仿若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仿若一條歡快的小魚,穿梭在智慧的珊瑚礁間,探索著未知的奧秘,又似一只靈動的小鹿,在思想的草原上奔跑跳躍,追逐著真理的芬芳。朱元璋仿若在他身上尋到朱標的影子,仿若看到大明未來的曙光破云而出,仿若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劃破長空,帶來希望。
他微微俯身,輕輕拍了拍允炆稚嫩卻挺直的肩膀,目光飽含期待,聲線沙啞卻字字鏗鏘:“允炆吶,你務必牢記,身為帝王,肩扛蒼生,心懷天下,萬事以民為本,以江山社稷為重,切不可有半分懈怠。”那只老手,青筋凸起,滿是歲月斑駁痕跡,此刻卻穩穩當當,仿若傳遞著無盡力量,那力量似能穿透時光,為大明的未來保駕護航,仿若一道堅不可摧的城墻,守護著大明的江山,抵御著一切未知的風雨,又似一條奔騰不息的江河,滋養著大地,孕育著希望。在這之后的日子里,朱元璋教導朱允炆的場景屢屢出現。清晨,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二人身上,朱元璋指著書卷上的文字,講解治國安邦的謀略,朱允炆時而皺眉思索,時而恍然大悟,不住點頭;午后,御花園中,朱元璋帶著朱允炆漫步其間,以花草樹木、亭臺樓閣為例,傳授用人之道與平衡之術,朱允炆聽得入神,目光緊隨祖父所指之處;夜晚,燭火搖曳,朱元璋與朱允炆相對而坐,復盤朝堂之事,剖析利弊得失,朱允炆認真記錄,提出疑問,祖孫倆的討論聲在靜謐的夜里傳得很遠。朱元璋傾盡全力,要將朱允炆雕琢成一代明君,讓大明的江山在他手中延續輝煌,他深知,這不僅是對朱標的寄望延續,更是大明萬千子民的福祉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