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稅法下企業納稅籌劃(第8版)
- 翟繼光 項國
- 5874字
- 2024-12-31 17:41:54
05年終獎與股票期權所得的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思路
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雇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雇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上述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
在一個納稅年度內,對每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取得年終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按上述規定執行。
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對無住所個人取得上述各種名目獎金,如果該個人當月在我國境內沒有納稅義務,或者該個人由于出入境原因導致當月在我國工作時間不滿一個月的,仍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我國境內無住所的個人取得獎金征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6〕183號)計算納稅。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規定的,在2027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該通知所附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稅率表(簡稱月度稅率表,如表2-3所示),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表2-3 按月換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稅率表

續表

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也可以選擇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納稅。自2028年1月1日起,居民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應并入當年綜合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中央企業負責人取得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7〕118號)規定的,在2023年12月31日前,參照上述規定執行;2024年1月1日之后的政策另行明確。
為建立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激勵與約束的機制,根據《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薪酬發放采取按年度經營業績和任期經營業績考核的方式,具體辦法是:中央企業負責人薪酬由基薪、績效薪金和任期獎勵構成,其中基薪和績效薪金的60%在當年度發放,績效薪金的40%和任期獎勵于任期結束后發放。中央企業負責人任期結束后取得的績效薪金40%部分和任期獎勵,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第2條規定的方法,合并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等規定,該通知后附的《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名單》中的下列人員,適用上述規定,其他人員不得比照執行:①國有獨資企業和未設董事會的國有獨資公司的總經理(總裁)、副總經理(副總裁)、總會計師;②設董事會的國有獨資公司(國資委確定的董事會試點企業除外)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總裁)、副總經理(副總裁)、總會計師;③國有控股公司國有股權代表出任的董事長、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總裁),列入國資委黨委管理的副總經理(副總裁)、總會計師;④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和國有控股公司黨委(黨組)書記、副書記、常委(黨組成員)、紀委書記(紀檢組長)。
年終獎單獨計稅相當于給納稅人額外提供了一次可以低稅率納稅的方法,綜合所得應納稅額超過3.6萬元的納稅人應充分利用。利用年終獎單獨計稅進行納稅籌劃應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年終獎適用的稅率不能超過綜合所得適用的最高稅率,否則,無法起到節稅的效果;第二,年終獎的計算方法實際上是全額累進,因此,應特別注意在兩個稅率過渡階段的納稅籌劃。原則上,如果某筆年終獎的適用稅率剛剛超過某個檔次時,適當降低年終獎的數額,使其適用低一檔次的稅率可以起到節稅的效果。
實施股票期權計劃企業授予該企業員工的股票期權所得,應按《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關規定征收個人所得稅。企業員工股票期權(簡稱股票期權),是指上市公司按照規定的程序授予本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員工的一項權利,該權利允許被授權員工在未來時間內以某一特定價格購買本公司一定數量的股票。上述“某一特定價格”被稱為“授予價”或“施權價”,即根據股票期權計劃可以購買股票的價格,一般為股票期權授予日的市場價格或該價格的折扣價格,也可以是按照事先設定的計算方法約定的價格;“授予日”,也稱“授權日”,是指公司授予員工上述權利的日期;“行權”,也稱“執行”,是指員工根據股票期權計劃選擇購買股票的過程;員工行使上述權利的當日為“行權日”,也稱“購買日”。
員工接受實施股票期權計劃企業授予的股票期權時,除另有規定外,一般不作為應稅所得征稅。員工行權時,其從企業取得股票的實際購買價(施權價)低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該股票當日的收盤價,下同)的差額,是因員工在企業的表現和業績情況而取得的與任職、受雇有關的所得,應按“工資、薪金所得”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對因特殊情況,員工在行權日之前將股票期權轉讓的,以股票期權的轉讓凈收入作為工資薪金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
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行權股票的每股市場價-員工取得該股票期權支付的每股施權價)×股票數量
員工將行權后的股票再轉讓時獲得的高于購買日公平市場價的差額,是因個人在證券二級市場上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而獲得的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的征免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員工因擁有股權而參與企業稅后利潤分配取得的所得,應按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適用的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個人以有價證券形式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確定納稅義務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0〕190號)有關規定,需對員工因參加企業股票期權計劃而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確定境內或境外來源的,應按照該員工據以取得上述工資薪金所得的境內、外工作期間月份數比例計算劃分。
員工因參加股票期權計劃而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按上述規定應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的,對該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可區別于所在月份的其他工資薪金所得,單獨計算當月應納稅款。
對于員工轉讓股票等有價證券取得的所得,應按現行稅法和政策規定征免個人所得稅。個人將行權后的境內上市公司股票再行轉讓而取得的所得,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轉讓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而取得的所得,應按稅法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稅額,依法繳納稅款。
員工因擁有股權參與稅后利潤分配而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除依照有關規定可以免稅或減稅的外,應全額按規定稅率計算納稅。
實施股票期權計劃的境內企業為個人所得稅的扣繳義務人,應按稅法規定履行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員工從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股票期權形式的工資薪金所得和沒有扣繳義務人的,該個人應在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納稅申報期限內自行申報繳納稅款。實施股票期權計劃的境內企業,應在股票期權計劃實施之前,將企業的股票期權計劃或實施方案、股票期權協議書、授權通知書等資料報送主管稅務機關;應在員工行權之前,將股票期權行權通知書和行權調整通知書等資料報送主管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和自行申報納稅的個人在申報納稅或代扣代繳稅款時,應在稅法規定的納稅申報期限內,將個人接受或轉讓的股票期權以及認購的股票情況(包括種類、數量、施權價格、行權價格、市場價格、轉讓價格等)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實施股票期權計劃的企業和因股票期權計劃而取得應稅所得的自行申報員工,未按規定報送上述有關報表和資料,未履行申報納稅義務或者扣繳稅款義務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第1條的規定,居民個人取得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股權獎勵等股權激勵(簡稱股權激勵),符合《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票增值權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號)、《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有關稅收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的通知》(財稅〔2015〕116號)第4條、《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完善股權激勵和技術入股有關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101號)第4條第(1)項規定的相關條件的,在2027年12月31日前,不并入當年綜合所得,全額單獨適用綜合所得稅稅率表,計算納稅。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股權激勵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居民個人一個納稅年度內取得兩次以上(含兩次)股權激勵的,應合并按上述規定計算納稅。2028年1月1日之后的股權激勵政策另行明確。
股票期權等股票激勵所得單獨計稅為納稅人提供了將一年的綜合所得分為兩次納稅的機會,凡是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超過3.6萬元的納稅人,在滿足適用條件的前提下,均可以利用股票期權所得單獨計稅的政策進行納稅籌劃。最佳的節稅方案就是將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的一半分配至股票期權所得。
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納稅人如能充分且合理利用多種稅收優惠政策,如綜合利用年終獎與股票期權所得單獨計稅的政策,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整體稅收負擔。籌劃的具體方法為,股權期權與綜合所得適用相同的稅率,年終獎適用的稅率比綜合所得適用的稅率低一個檔次。
法律政策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80年9月1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七次修正)。
(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1994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42號發布,2018年12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07號第四次修訂)。
(3)《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
(4)《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票期權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5〕35號)。
(5)《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中央企業負責人年度績效薪金延期兌現收入和任期獎勵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7〕118號)。
(6)《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法修改后有關優惠政策銜接問題的通知》(財稅〔2018〕164號)。
(7)《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實施全年一次性獎金等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1年第42號)。
(8)《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于延續實施全年一次性獎金個人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23年第30號)。
納稅籌劃圖

圖2-5 納稅籌劃圖
納稅籌劃案例
【例2-15】 劉先生2024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100萬元,全部來自工資薪金。單位為其提供了五種方案供其選擇:方案一,全部通過工資薪金發放,不發放年終獎;方案二,發放3.6萬年終獎,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96.4萬元;方案三,發放14.4萬年終獎,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85.6萬元;方案四,發放43萬年終獎,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57萬元;方案五,發放42萬年終獎,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58萬元。請提出納稅籌劃方案。
籌劃方案
在方案一下,劉先生應納稅額=100×45%-18.19=26.81(萬元)。
在方案二下,劉先生綜合所得應納稅額=96.4×45%-18.19=25.19(萬元);年終獎應納稅額=3.6×3%=0.11(萬元);合計應納稅額=25.19+0.11=25.3(萬元)。方案二比方案一節稅=26.81-25.3=1.51(萬元)。
在方案三下,劉先生綜合所得應納稅額=85.6×35%-8.59=21.37(萬元);年終獎應納稅額=14.4×10%-0.02=1.42(萬元);合計應納稅額=21.37+1.42=22.79(萬元)。方案三比方案二節稅=25.3-22.79=2.51(萬元);方案三比方案一節稅=26.81-22.79=4.02(萬元)。
在方案四下,劉先生綜合所得應納稅額=57×30%-5.29=11.81(萬元);年終獎應納稅額=43×30%-0.44=12.46(萬元);合計應納稅額=11.81+12.46=24.27(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三多納稅=24.27-22.79=1.48(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二節稅=25.3-24.27=1.03(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一節稅=26.81-24.27=2.54(萬元)。
在方案五下,劉先生綜合所得應納稅額=58×30%-5.29=12.11(萬元);年終獎應納稅額=42×25%-0.27=10.23(萬元);合計應納稅額=12.11+10.23=22.34(萬元)。方案五比方案四節稅=24.27-22.34=1.93(萬元);方案五比方案三節稅=22.79-22.34=0.45(萬元);方案五比方案二節稅=25.3-22.34=2.96(萬元);方案五比方案一節稅=26.81-22.34=4.47(萬元)。
【例2-16】 董女士為某上市公司老總,預計2024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500萬元。公司為董女士設計了四套納稅方案:方案一,不發放股票期權所得,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500萬元;方案二,發放股票期權所得3.6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496.4萬元;方案三,發放股票期權所得14.4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485.6萬元;方案四,發放股票期權所得250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250萬元。請提出納稅籌劃方案。
籌劃方案
在方案一下,董女士應納稅額=500×45%-18.19=206.81(萬元)。
在方案二下,董女士股票期權應納稅額=3.6×3%=0.11(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496.4×45%-18.19=205.19(萬元);合計應納稅額=0.11+205.19=205.3(萬元)。方案二比方案一節稅=206.81-205.3=1.51(萬元)。
在方案三下,董女士股票期權應納稅額=14.4×10%-0.252=1.188(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485.6×45%-18.19=200.33(萬元);合計應納稅額=1.188+200.33=201.518(萬元)。方案三比方案二節稅=205.3-201.518=3.782(萬元);方案三比方案一節稅=206.81-201.518=5.292(萬元)。
在方案四下,董女士股票期權應納稅額=250×45%-18.19=94.31(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250×45%-18.19=94.31(萬元);合計應納稅額=94.31+94.31=188.62(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三節稅=200.76-188.62=12.14(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二節稅=205.3-188.62=16.68(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一節稅=206.81-188.62=18.19(萬元)。
【例2-17】 馬先生為某上市公司老總,預計2024年度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600萬元。公司為馬先生設計了四套納稅方案:方案一,不發放年終獎與股票期權所得,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600萬元;方案二,發放年終獎3.6萬元、股票期權所得3.6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592.8萬元;方案三,發放年終獎200萬元、股票期權所得200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200萬元;方案四,發放年終獎96萬元、股票期權所得252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252萬元。請提出納稅籌劃方案。
籌劃方案
在方案一下,馬先生應納稅額=600×45%-18.19=251.81(萬元)。
在方案二下,馬先生年終獎應納稅額=3.6×3%=0.11(萬元);股票期權應納稅額=3.6×3%=0.11(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592.8×45%-18.19=248.57(萬元);合計應納稅額=0.11+0.11+248.57=248.79(萬元)。方案二比方案一節稅=251.81-248.79=3.02(萬元)。
在方案三下,馬先生年終獎應納稅額=200×45%-1.52=88.48(萬元);股票期權應納稅額=200×45%-18.19=71.81(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200×45%-18.19=71.81(萬元);合計應納稅額=88.48+71.81+71.81=232.1(萬元)。方案三比方案二節稅=248.79-232.1=16.69(萬元);方案三比方案一節稅=251.81-232.1=19.71(萬元)。
在方案四下,馬先生年終獎應納稅額=96×35%-0.72=32.88(萬元);股票期權應納稅額=252×45%-18.19=95.21(萬元);綜合所得應納稅額=252×45%-18.19=95.21(萬元);合計應納稅額=32.88+95.21+95.21=223.3(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三節稅=232.1-223.3=8.8(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二節稅=248.79-223.3=25.49(萬元);方案四比方案一節稅=251.81-223.3=28.5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