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淮傳媒的辦公點在電視臺大院的另一棟樓。
它是市臺的二級機構,工會、食堂用餐等共用一套。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崔燦和張權在會上發生爭執的事兒,如同風過疏林。
不到一上午的時間,整個單位都知道了。
“到底還是年輕啊,把專業的人趕走,留下一些酒囊飯袋,能干出來成績么?”
“下午還有職工大會,估計有人要挨訓咯。”
“權利讓人膨脹,這小崔開始飄了,他以為自己能做好《向前沖》這檔節目?”
“不是還有趙臺,再說了,偌大的一個市臺,除了張權,其他人就不會制作節目了?”
“當然有了,比張權優秀的也大有人在,可這剛上位就把同事關系鬧僵,你覺的領導們會怎么看他崔燦?”
……
市臺,職工食堂。
“張權這個人,才華是有的,你用好了對你幫助不小。
但他為人傲氣,性格執拗。
一個人具不具備領導能力,不是看他業務能力有多強。
而是看他會不會用人,能不能用好人。”
“不聽話的下屬,你統戰好他,為你所用才是最佳的處理方法。
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食堂里,崔燦和趙光明相對而坐。
趙光明不經常來食堂,他腸胃不太好,食堂的飯菜油大不利消化。
“我知道了老師……待會我買份餛飩送您辦公室去。”
“算了,你還是省點錢吧,我就納悶了,你又不談戀愛,怎么就攢不下錢呢。”
趙光明恨鐵不成鋼的道。
“本來咱們的工資就沒多少,我還租房子交水電,偶爾抽煙。”
崔燦無奈的回道。
市臺的工資雖然低,但是待遇還行,起碼吃飯便宜。
他是臺聘身份,沒有住房補貼,只能住廉租房。
上一世他離開市臺的原因之一就是收入太低。
“你這編制問題得抓緊時間解決了,下半年的考試要把握住機會。”
趙光明叮囑道。
“考上編制就沒有現在這么自由了……對了老師,《向前沖》的贊助商您這邊有沒有門路?”
“嗯,暫時有幾家本土企業,涉及到房產、酒店、餐飲等行業,他們意向都挺強的。”
趙光明在新淮市教了大半輩子書,有大把大把的人脈資源。
“那就沒問題了。”
“沒問題了?我看問題大得很,這個給你……”
見崔燦眉開眼笑的樣子,趙光明沒好氣的遞給他一張紙條。
一個名字和聯系方式。
“這個是你師哥王晨的電話,京臺王牌節目制作人。
我讓他下周來新淮指導你《向前沖》的制作。
你跟著他好好學習,抽空再去京臺看看別人是怎么制作節目的。
要與時俱進,眼光長遠,格局打開。”
新淮大學的廣電學院雖然比不上北電、中戲這些名校。
但由于建校時間久、專業開設的比較早,趙光明的門生遍布全國。
幾乎涵蓋了電視臺、廣播、劇組、舞臺劇等相關行業。
包括上一世崔燦北漂混劇組,就是趙光明介紹他去一個師姐的劇組工作。
“老師,我對節目制作略懂……”
“你懂個……你那點專業知識都是我教的,我不知道你什么水平?”
說到這里,趙光明頓了一下,面露歉意。
崔燦研究生后半段的學習和課題推進的時候,正值市臺改制前期調研,各項事務千頭萬緒。
他實在騰不出精力過問崔燦的學習,所以對這個小弟子他是心有愧疚的。
“好好跟王晨學習,這個單位有好多人等著看咱們爺倆的笑話。
臺里的人我調不動,但我還有其他資源,少一個張權……算個屁!”
趙光明忍了很久,最后還是把那個不算文雅的字小聲的說了出來。
“我知道了老師。”
崔燦微微點頭,心中卻暗自思忖。
從老師的這番話里,他捕捉到了一個至關重要的信息。
眼下,老師的處境顯然不太樂觀。
否則,以他常務副臺長的身份,又怎會說調不動人?
能將老師逼迫到這個地步,在市臺只有一把手……
臺長劉文濤。
上一世,老師因改革失敗被清退,似乎就有劉文濤在暗中操盤。
不過崔燦記得很清楚,劉文濤的下場比趙光明慘多了。
行賄受賄、貪腐、亂搞男女關系……
……
下午兩點半,市臺禮堂,全臺職工大會。
臺上是以劉文濤為首的市臺領導班子。
副臺長趙光明、總編輯劉璐、副臺長姜琳琳、總監王太福。
“安靜,下面請總編劉璐領學一下央報的一篇報道。”
劉璐清了清嗓子,手里拿著一份報紙。
臺下的職工們則是拿著紙筆刷刷的不停的記著。
“好,請幾位分管匯報一下各自的工作進度……”
新淮傳媒屬于趙光明分管,他簡單陳述了一下新淮傳媒成立以來的工作開展情況,以及后續的工作計劃。
“新淮傳媒的情況大概就是這樣……”
劉文濤點了點頭,掃視臺下眾人,語氣嚴肅道:
“好,我再跟大家強調一下,新淮廣播傳媒是我們市臺的一份子,也是我們艱苦改制的成果。
誰如果把這件事搞砸了,或者不愿意干,那你就別怪我不客氣!”
……
崔燦在有條不紊的推進工作。
他的節目策劃書里詳細標明每一項工作的內容及完成節點。
手底下的那幾個人在市臺的時候屬于偷奸耍滑職場老油條。
但是來到新公司后,每個人定時定點的匯報工作進度。
雖然效率慢了點,但好歹都在做事兒。
畢竟崔燦跟張權的那場爭斗他們還歷歷在目。
萬一得罪這個愣頭青,再給發配邊疆,那可老受罪了。
看看張權,整天扛著機器,騎著電動車,蓬頭垢面的穿梭在大街小巷。
市臺的工作人員是采編播一體,張權每天是寫好腳本去拍,拍完之后再剪輯。
一個人就是一個團隊。
之前這種活在市臺都是實習生和新人做。
張權這種級別,著實是有點可惜了……
“把一個人的溫暖,轉移到另一個的胸膛……”
崔燦的滑板手機響了起來,來電顯示是京城的陌生號碼。
“你好?”
“你好小師弟,我是王晨。”
對方的聲音低沉,帶點京腔。
“啊……師哥,你好,我這忙的還沒來得及給你打電話呢,抱歉抱歉。”
崔燦這才想起上次在食堂趙光明給他的紙條。
“沒事兒,今天跟老師聊天提到你了。
他還特地問我,你有沒有跟我聯系,我說已經聯系過了。
呵呵,你也知道他的脾氣,交待的事情得當天就做,所以我先打電話跟你通個氣。
正好咱們再交流一下關于你那個節目的事兒。”
……
王晨是自來熟的性子,雖說二人此前沒打過交道。
可畢竟有著節目制作這一交集,再加上同是一門師兄弟這層關系在,基本沒有什么隔閡,相談甚歡。
話題圍繞著節目制作展開,談著談著便信馬由韁,逐漸拓展到綜藝領域。
繼而又延伸至音樂、影視等諸多方面,越聊越投機。
“小師弟,你對節目制作的心得不比我少啊,老師還讓我給你做指導?”
王晨十分驚詫,崔燦提出的一些節目設定和想法,乍一聽不切合實際。
但是仔細一想好像也可以實施,甚至對他都有很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