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覺醒:發現孩子的內在力量
- 常曉敏
- 2229字
- 2024-12-31 21:48:50
三 善意轉述并正確理解老師的話
在對北京市海淀區11950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僅有23.6%的家長能夠做到: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主動與老師聯系并及時處理問題。因此,我常聽家長對孩子這樣說:“告訴你啊,我的底線就是不能再讓老師約我到學校去,不能再讓老師告狀?!?/p>
當家長把正常的反饋當作告狀,就很容易導致師生矛盾。
家長當然想讓孩子跟老師關系好,但家長有時候會盲目地借用老師的權威。一旦發現孩子喜歡哪位老師,或者害怕哪位老師,家長就經常用這些老師的權威“威脅”孩子。時間長了,孩子跟這些老師的關系就被破壞了。

有一次,我給一名初三學生做咨詢。他上學期休學了,為什么呢?
因為初二期末考試之前,他和媽媽談好了,如果考得好,暑假里媽媽就不管控他的手機,所以他全力以赴地學習,考得特別好。整個暑假他實現了手機自由,時間黑白顛倒,初三一開學作息就紊亂了,更重要的是,初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考得特別差。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家長想當然地就歸因于手機。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學習,用暑假手機自由作為條件。用孩子的興趣控制孩子的行為,為了短時間的教育期待,培養了孩子的“壞習慣”,透支了孩子的未來。
在期中考試后的家長會上,家長覺得孩子考得不好,沒有面子,但是又覺得學校開家長會是教育孩子、約束孩子使用手機的一次機會。在并沒有跟老師現場溝通的情況下,回家卻對孩子說:“家長會上老師告你的狀,說你上課睡覺。晚上看手機看到那么晚,白天能不困嗎?”
孩子追問是哪位老師說的。
這時候,由班主任當“背鍋俠”最安全,所以家長就信口說是班主任說的。結果從那天開始,這個孩子就開始跟班主任對抗,結果不到一個學期就休學了。
我做咨詢時,這個學生說本來不討厭班主任,但自從上了初三,就特別討厭他“告黑狀”,還說老師的人品有問題。
他說:“以前,我都是在其他課上養足了精神,而在班主任課上認真聽講。他竟然告黑狀說我睡覺。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有時,孩子不會懷疑他的親爸親媽,而會懷疑老師。
老師對家長說的話是成年人的語言,是概括性的,我們聽完要把它解釋成孩子能聽懂的話。下面我提供一個家校溝通的小程序,家長可以借鑒延展:
老師夸孩子時,家長可以直接轉述,稍微放大點也沒關系。
老師跟家長反饋的是孩子表現看似不太好時,家長一定要把它翻譯成“希望”和“期待”。
比如老師說“咱們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們轉述給孩子時要告訴他:“老師說你在課上大部分時間表現是好的,如果能夠再認真一點點就更棒了。”
比如老師說:“孩子這次數學考得不好,還得加強?!焙⒆記]聽到后半段兒,只注意老師說數學考得不好了,孩子就很緊張。這時家長就得聽明白,就得問老師具體是數學哪個模塊還要加強,老師就會具體說一說。這樣就把“問題”變成了“方向”。
奕瑾是新高三的學生,開學第一次月考后,突然跟媽媽說想以美術特長生身份參加高考,而她之前一直都想考財經類大學。媽媽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老師說她這次考試排名比較靠后,這樣的成績考不上“一本”。媽媽寬慰她說,現在離高考還有9個多月,只要努力一定可以考上“一本”。即使考不上“一本”,考上“二本”以后再考研究生也是可以的。但對奕瑾來說,比起“二本”考研,她更想上一個“一本”大學,因此很強烈地要求轉學美術。而媽媽認為,奕瑾沒有專業學習過美術,現在開始學習時間上太緊張,如果專業、文化課兩頭落空更麻煩……于是母女開始進入要不要選擇以美術特長生參加高考的爭論之中,難以抉擇。
媽媽來找我咨詢:“常老師,都怪這個班主任,您說這個時候,怎么能給孩子說考不上‘一本’這樣的喪氣話呢?”
我對奕瑾媽媽說:“我不是說客,我是學習治療師,我可以跟孩子聊聊學習,帶著孩子做一個現狀分析,明確一下高考規劃。至于孩子要不要選擇美術,那得看孩子的選擇?!?/p>
奕瑾媽媽也認為孩子現在對自己的學習情況不清晰,沒有抗挫力。她說:“如果是我,就會更加努力,非考個‘一本’證明給老師看看?!?/p>
見到奕瑾后,我問她:“聽你媽媽說,你們在要不要選擇美術特長生問題上有分歧?”
“其實我也不想,只是班主任老師都說了,我這成績考不上‘一本’,我就想選擇美術,看能不能走個捷徑。”
“你可以回憶一下老師說的原話嗎?”
“老師說,以我的成績考‘一本’困難。”
“請你把這句話寫下來?!?/p>
奕瑾很認真地把這句話寫了下來,看著我。
我接著說:“作為一名高三學生,請把老師省略掉的詞語補充完整?!?/p>
奕瑾看了看我,低頭開始讀這句話:“老師說,以我現在的成績考‘一本’困難。”
“再試試看,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添加詞語?”
“老師說,以我現在的成績如果不努力,高考想考‘一本’困難。”
我問:“你想考‘一本’嗎?想考進你理想的大學去讀理想的專業嗎?”
“當然想。”她毫不猶豫地答道。
“如果真的想,你看實現目標有哪些變量是你可以控制的?”
奕瑾認真地想了想:“時間,還有290天。努力,我可以提高學習效率……”
我開玩笑地說:“還有老師。除了認識班主任老師,還要認識常老師、李老師、王老師等。”
我帶著奕瑾做了學情分析,對每個學科進行了詳細的知識梳理。梳理過后,奕瑾堅定地選擇了原來的高考目標。
高考后,奕瑾媽媽給我報喜,孩子超出“一本”線二十多分,考上了自己目標大學的理想專業,奕瑾媽媽對我表示了衷心的感謝。
老師在高三摸底測后跟孩子溝通并給孩子傳遞危機訊號的目的,肯定是希望孩子重視且努力。孩子只看到了危機,而沒有理解老師的期待,于是向媽媽求助,媽媽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直接在選不選美術方向上與孩子糾纏。而我,只是幫助孩子正確地理解了老師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