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既可以感知也可以理知

我們一開始區(qū)分了感知與理知,有些事情我們靠感知,比如梨子的滋味、咖啡的香味;有些事情我們靠理知,就像紫外線。現(xiàn)在我來講講,有些事情似乎既可以感知也可以理知。

我在海灘上看見一塊瑞士手表,或者看到一串新鮮的腳印,我就知道有人來過這個海灘——你沒有看到人,但你可以推論出有人來過。推論大致可以和理知互換。理知就是從道理知道。現(xiàn)在,這個人走過來了,你在海灘上看見這個人了或者你在樹林里見著這個人了。那么,海島上有人這件事既可以是被感知的,也可以是被理知的。剛才講到地體是個圓球這件事,對希臘人來說,他只能夠理知,但是等有了宇宙飛船,宇航員在天上轉(zhuǎn)一圈,他就看到地體是圓的了。你下圍棋,對殺、死活形、收官,先收這個官子還是先收那個,初學(xué)者只能靠算,這個官子兩目半那個兩目,后來,你就可能有感覺了,你一看棋形就明白了。我們剛才講到了折算美元這件事,一開始,我靠理知,后來慢慢地,我就能感知美元值多少。學(xué)外語也是這樣,像劉擎這種,英語特別好,因為他從小就對英語有感知;像我這種,永遠(yuǎn)學(xué)不好,因為一開始靠背單詞,折換,沒什么感知,不過,學(xué)了好幾十年之后,我還是培養(yǎng)起對英語的一點感知。

然后我們就會去想,密碼專家最后能不能對密碼有感知?——不用翻譯,他看著密碼直接就明白了。可能嗎?我不知道,你們可以去想能不能。如果能,他就有點像我學(xué)外語或者我折算美元;如果不能,為什么?為什么有些事情不能?情況似乎是,有些事情我們通過熟悉,可以把理知到的東西逐漸轉(zhuǎn)變成為可感知的東西,有些東西你似乎永遠(yuǎn)感知不到,像紫外線和四維空間,它們不會通過熟悉變成可感知的。為什么?

但怎么就叫最后能感知了?比如黑洞,我們對黑洞有感知嗎?黑洞是天文物理學(xué)家通過一串公式算出來的,以前是一個假說,后來落實了,據(jù)稱我們能夠“觀察到”宇宙中真的存在黑洞。但是,你放心,他并不是看到一個黑黑的洞。那么,他“看到”或者“觀察到”是什么意思?是感知嗎?他提出假說的時候靠的是一大堆數(shù)據(jù),現(xiàn)在呢?射電望遠(yuǎn)鏡觀察到了,這可不是說像咱們普通望遠(yuǎn)鏡似的,拿眼睛對著鏡筒這一頭就看到黑洞了。射電望遠(yuǎn)鏡給你的還是一大堆數(shù)據(jù)。那么,過去沒觀察到,現(xiàn)在觀察到了,區(qū)別在哪兒?頭幾年,科學(xué)家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做成了一張相片,真就是一個黑黑的洞,讓我們這些低一等的、沒有理知只有感知的人能夠看到黑洞。這當(dāng)然好,但我想知道的是,這樣的相片對天體物理學(xué)家有意義沒有?他們已經(jīng)知道有黑洞了,他們還需要這種感知嗎?我是想問,理知走得這么遠(yuǎn),還需要感知來輔助嗎?我沒去打聽他們是怎么想的,真應(yīng)該去問問。一件事情,我們?nèi)绻荒芨兄耍碇茏叨噙h(yuǎn)?我們是不是一直需要感知來輔助?[3]

感知和理知在哪些情況下能轉(zhuǎn)化、在哪些情況下不能轉(zhuǎn)化,轉(zhuǎn)化和不能轉(zhuǎn)化的界線、要求和條件都是什么?這些都是開放的問題。一開始我們把界線畫在感知和理知之間,也許更有意思的界線是在可以被感知和不可能被感知之間。因為,我靠理知知道美元值多少錢這件事不重要,美國人天生就感知美元;我靠理知知道英語也不重要,美國人天生就感知英語,只不過碰巧他是美國人。但有些事情卻似乎是無論如何不可感知的,始終停留在理知上。

我舉了些例子來大致區(qū)分感知和理知,沒有定義,又舉了些既能感知又能理知的例子。這些例子性質(zhì)并不相同,不相同就對了,我們會慢慢講這些不相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区| 哈密市| 东海县| 丰都县| 卓资县| 集贤县| 阿拉善盟| 金山区| 旌德县| 许昌县| 新余市| 抚州市| 新巴尔虎左旗| 沐川县| 上高县| 景谷| 涪陵区| 囊谦县| 古蔺县| 饶河县| 红安县| 大洼县| 南陵县| 黑河市| 喀喇沁旗| 固镇县| 莱西市| 资兴市| 理塘县| 鄂尔多斯市| 中江县| 子洲县| 兴安县| 荃湾区| 林口县| 广昌县| 阜阳市| 法库县| 广昌县| 射洪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