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徐晃先鋒 李傅鳴誓】
- 幻三國記
- 風趣
- 2229字
- 2006-01-07 00:31:00
第二章 徐晃先鋒 李傅鳴誓
書說前卷,話表一頭。
李傅決定出兵戰曹實乃無奈,倍感逼迫,袁紹與之伙同戰曹操,還真是令人不爽。而袁紹竟然以年歲老成相勸,要通領三軍,以便把握全全戰場之勢。李傅壓根沒打算理會袁紹這一套把戲,就算其被曹操滅掉又如何,出戰有名,此次攻打曹操,不過是為了救回孤女荷秀而已,真可謂英雄少年,不愛江山更愛美人。
曹操綜觀全局,手下能臣猛將不下數百員,何懼冀州小子李傅,袁紹此人更是不會放在曹操心上,其得祖輩蔭功,方為大員如何奈何得了真正漢末梟雄。夏侯敦及其數位早年跟隨曹操轉戰南北的親信大將,正于曹操行軍大帳之內商討對敵之策。
“諸位可知冀州兵馬實力如何?”曹操端坐帥椅之上,詢問親隨將領。“回稟主公,若論戰力,當屬本部兵馬強悍,但李傅此人自從牢虎關之役后,名揚天下,威望之高不下主公,且手下能戰者,俱是猛將,謀士之廣非等閑可比,且用兵如鬼,心計超常,一般人物奈何不了他。袁紹本是一方諸侯,手中兵馬,亦算雄厚,哪知卻被李傅區區數萬人馬斬殺大半,如此倒少了些威脅,若不是李傅一時疏忽,恐怕,袁紹早成孤魂野鬼了。”夏侯敦說到這里,群將哈哈大笑,“行軍大帳之內不得兒戲喧嘩。諸位同僚靜聽主公言。”夏侯淵嚴肅對帳內群將說道,群將這才收斂笑聲。
“如此說來,李傅還真是有些本事。”曹操自言自語道,忽然心中一緊,心想,“繆仙如何辦事,四十九童子之約,早以達成,此刻竟然未有動靜,莫非擺弄本公不成,果然邪門外道信譽不佳。”徐晃上前一步道,“主公,不若小將為先鋒,探探李傅實力,再做打算。”曹操舉目而觀,一將請戰,細觀之,原來是徐晃,此人早些時日投己,出戰立功,的確是員上將之才,若是前去探試李傅,倒也不失最佳人選。
“恩!汝領三千輕騎兵,急行百里,先與李傅交戰一場,切記,只許敗不許勝!”曹操心思非常人所料。徐晃本是打算領個頭功,管他李傅還是袁紹,能勝者就為強者,而主公首次要自己出戰先敗,心底多少有些打鼓。“主公……”
“不必多言,若此戰得勝,提頭來見本公,若是戰敗,不僅不為過,且記上一筆大功勞。”曹操不想多說其中道理,其余將官也知道主公脾氣,該知便知,不該知道的千萬不要求問道理。
“末將領命……”徐晃轉身出了大帳,召集本部三千兵馬,三千精兵清一色騎兵,各個彪悍異常,其氣勢僅次于曹操親衛營虎營騎兵,“眾兒郎,此次是我等新建功業的時候,冀州青州兵馬來犯,無理在先,且兗州兵馬強壯,并不輸其一二,兒郎愿意隨吾同去殺敵否!”
三千兒郎哪還不熱血翻涌,“愿為主公誓死效命!”
徐晃戰前動員不是為了鼓動手下士兵積極殺敵,而是讓手下士兵熱血沸騰,到時撤退亦不會顯得造作,說不定還可以撿些便宜,殺一兩員冀州上將。
李傅這邊所帶將官,有趙云,典韋等,尚未到此上將,如顏良鎮守北關匈奴之地,不能輕易擅自離開,無李傅親筆書函,十萬鎮守之兵不得擅動南調。可想而知,李傅實力并不是曹操手下幾員上將輕易可以看的清,道的明的。
李傅發展已有三年之久,三年之間安頓養息,再未與周邊匪類諸侯大規模交戰過,惟獨最長戰爭是和彭淮山的一伙賊寇打過十來天之久,最后,賊寇棄械投降,歸順了李傅,對李傅拜服的五體投地,此時也歸在李傅愛將典韋手下先鋒營擔任一千夫長,其下所管之兵皆是草寇整編而來,混雜之人甚多,但俱是忠字當頭的好漢。
李傅重視良田農作,免其百姓重稅,僅是每年讓百姓上交足夠糧食便可,百姓怎會不高興此番舉措,糧食所交并不繁多,所剩余糧,李傅撥重款收購,冀州之地,百姓不愁衣食住行,通商往來,貿易繁榮,不象其他諸侯所管轄之地一般,商貿交換之物,必須為食糧,且通行貨幣,無人敢擔保其價值。
一時之間,移往冀州百姓商旅更是倍增許多,若問天下繁茂之地,可攀比者,惟獨京都與冀州鄴城。江東之富只排其后。
“子龍!”李傅自從祭旗出兵之后,便一直未曾說話,手下一干將官不知道主公到底欲如何行戰事,此刻主公開口,真是喜壞了諸將。“末將在!主公有何等吩咐?”趙云隨中軍而行,主管中軍兵馬調度。
“汝看此山。”李傅坐于馬上,抬手用馬鞭橫指不遠之處的小山峰,“此山名雖不雅,但卻是兵家必爭之地。”
“哦!”經李傅如此一說,趙云也留上心,仔細打量山中形勢,“不錯,山若盤恒崎嶇異常,伏擊來敵是最好不過。”
“錯!此地并不是吾等伏擊最佳之處,先與曹操交戰已成不可回避之勢,聽聞先鋒細作回報,曹操派遣一將,徐晃領三千輕騎,直路向本部先鋒營而來,論腳程,大概,四天后便會廝殺一場。”李傅此刻心情極為平靜,道不清為何親率子弟兵,少了年少時的狂勁沖勁,但又多了幾分成熟沉穩。
趙云聽出李傅話語中的一絲悲涼,“主公!沙場敵對本是無可厚非,死傷再所難免,若要天下太平,也非一日可得。”
“天下太平!諸侯紛爭天下如何太平,最后苦的只有百姓而已。……傳令三軍,急行。”主公下令,傳令官走馬傳告,“全軍急速前進!”“全軍急速前進!”……士兵無不加快腳步。
李傅坐于良駒之上,心中暗暗打定主意,“此番不能再有顧及,定要整他個太平天下出來。”
袁紹這邊軍隊,渙散許多,先鋒營離中軍五里之遙遠,且軍紀無章,舉旗者斜抗大旗,旗上大字,“袁”。不知道是何等將領,受如此重托之職。相必定有其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