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最后一個辦法
- 終結未來,從三國開始
- 透支的想象力
- 2311字
- 2025-01-16 05:27:50
看著丞相傳來的擔憂,蘇睿笑了:
“不愧是丞相,跟我最開始想的,幾乎一模一樣。”
【此話何意,莫非大賢已有應對之策?】
“正是!”
蘇睿激動站起身,滔滔不絕說了起來:“歷史記載,西川有一謀士,名叫法正,字孝直。”
“這個法正,深知劉璋無能,不配保有益州,因此一直在暗中尋找明主賢人。”
“最最最重要的是,法正對皇叔仰慕已久,可謂是敬佩至極,五體投地。”
“只需皇叔寫一封親筆信,遣使送進西川,將法正招入麾下,那么取西川,就易如反掌。”
【法正?此人亮也曾有所耳聞,是位大才。】
【大賢讓主公招納此人,是想用此人作為內應?】
蘇睿嘿嘿一笑:“丞相只猜對一半。”
【大賢何意,還望賜教。】
一時興起,蘇睿雙手背負,突然也想體驗一把古代謀士的感覺:
“法正只是進兵西川的突破口,一個至關重要的連接點。”
“因為法正有兩個好友,一個叫張松,一個叫孟達,這兩個人對于取西川這件事,都非常關鍵。”
“張松,字永年,益州別駕,他這個人吧,沒什么才能謀略,但是畫圖是一把好手,他手上有西川一十二郡詳圖,這個圖是去西川的關鍵之一。”
【西川一十二郡詳圖,世上當真有此圖?】
蘇睿點點頭:“當然有,而且有真實記載的歷史,證明這東西存在過,這個西川詳圖是張松親手繪制,里面有非常詳細的標記,西川關防城池的兵馬錢糧,統兵將領及其善用兵器,還有益州十二郡的詳細地形,一眼明了的進兵路線。”
“可以說,誰能得到此圖,誰就得到半個西川。”
“據真實歷史記載,這個西川詳圖會在數年后,由張松親自獻給皇叔。”
“不過皇叔一開始,對此圖不屑一顧,因為他始終過不了自己內心的坎。”
“直到后來鳳雛龐士元,在落鳳坡被劉璋安排的伏兵亂箭射死,皇叔才以鳳雛之死為由,下令攻取西川。”
【大賢此話當真,士元也投效主公了?】
“是啊,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安天下,皇叔兩個都得到了,結果呢,全作沒了!”
說到這里,蘇睿忍不住嘆一口氣:“成也仁義,敗也仁義,丞相啊,如果皇叔繼續這樣執迷不悟,早晚都得重蹈覆轍。”
“現在這個時候,鳳雛還沒出現吧?”
“照這么看,那不是要等丞相被射死,皇叔才肯出兵?”
“要真是這樣,還救什么天子,扶什么大漢,回家種田算了!”
手機白屏沉默。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蘇睿知道這番話,可能對丞相大人造成不小打擊,但也只能說了。
“照現在的情況來看,相信過不了多久,曹操就會起兵攻江東,周瑜對此,也提前有所預見,據我所知,周瑜給曹操留了后手,只是暫時還不知道他會怎么對付曹操。”
“按真正的歷史記載,曹操攜八十三萬大軍南下,在赤壁跟江東決戰!”
“結果江東大都督周瑜,僅僅只用了七萬兵馬,就殺得曹操片甲不留。”
【什么,周公瑾居然有如此厲害?】
【曹操如引八十三萬大軍攻荊州,亮或可為主公謀得生路,但萬萬無法將其擊潰,這周公瑾是如何辦到?】
瞧見丞相大人對周公瑾的壯舉大驚小怪,蘇睿也是有些意外。
不過歷史上是孫劉聯盟,共拒曹操,周瑜能在赤壁大勝,有一半是丞相大人的功勞。
斟酌一番,蘇睿沒有透露這點,一本正經提醒:
“丞相啊,你可千萬不要小看周瑜的智謀。”
“而且那還是當年的周瑜,現在的周瑜,擁有兩世記憶,智力謀略,可以說是當年的兩倍!”
“可想而知,曹操攻打江東,絕對討不到好果子吃。”
“即便曹操有智能AI系統,提前分析結果,大概率還是會戰敗,因為AI并不是萬能的,有很多AI無法預測的突發事件,這些都有可能,導致系統分析結果發生偏差。”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相信這一點丞相大人應該深有體會。”
【大賢所言甚是,亮之過錯,至今銘記于心。】
【至于周公瑾之智,亮從未有所輕視,還請大賢放心。】
“曹操至今還不知道,周瑜擁有兩世記憶,但他已經知道丞相這邊,有我在暗中幫忙。”
【后世大賢,曹賊如何知曉祥瑞之事,莫非是周瑜告知?】
翻翻翻……
重溫了下易東海老師的小說劇情,蘇睿搖頭否認:“不是周瑜,是曹操身上,那個智能AI系統分析出來的。”
“還是說回策略吧,張松的西川詳圖,是幫助皇叔取下西川的拼圖之一,還需要另一塊拼圖。”
【大賢是指孟達?】
“沒錯。”
重新坐回沙發,蘇睿摸著下巴分析:“孟達這個人呢,是個投機小人,墻頭草,將來也沒什么大用,但是。”
“這個人現在依附劉璋,也算一個川軍將領,負責守御川地的小卡拉米。”
【大賢,何為小卡拉米?】
“呃……就是小嘍羅,地位不高,無足輕重的人,丞相不必在意。”
【原來如此,受教受教。】
蘇睿回到正題:
“皇叔如果招納了法正,孟達這個比……這個人肯定會跟隨法正,舍棄劉璋,轉投皇叔。”
“以孟達投機的性格,他投效皇叔后,肯定立功心切,必然會給皇叔充當內應,打開西川門戶,引皇叔大軍入川。”
“如此一來,便完成了第一步,取西川就成功了一半。”
手機白屏沉默。
過了一會才再次浮現出文字:
【大賢,主公如招納孝直,結永年得西川詳圖,加之孟達內應,大軍一旦順利入川,集天時地利人和,此戰應當必成,必勝才對。】
【大賢為何說只成功一半?】
看到丞相表達出來的疑惑,蘇睿禁不住笑了:
“丞相啊,取西川最難的不是川地,而是皇叔的仁義之心。”
“皇叔如果堅持他的狗屁仁義,必會錯失良機。”
“所以剩下的一半,在皇叔身上,如果皇叔能同意出兵攻取西川。”
“就不怕曹操,更不怕江東。”
“不管曹操和周瑜誰輸誰贏,皇叔都將立于不敗之地,因為有了西川作為根據,進可取漢中,退可保荊州,有荊川兩地的錢糧保駕護航,只需要不斷積攢兵馬,有朝一日,便可發兵中原,居高臨下,一舉蕩平天下!”
【大賢之策,與亮的隆中對,可謂不謀而合!】
【只是主公一生仁義,取西川一事,確如大賢所言,盡在主公一念之間。】
【以亮度之,主公多半不肯答應,倘若如此,此番危局,又當如何應對?】
“唉……”
白費這么多口舌,蘇睿不禁嘆口氣,遲疑了一會,不情愿道:
“那就只能試試最后一個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