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官看出他有心赴死,內心嘆息卻也說出實話。
“九光兄,實話說吧,按照內線打探的情報,這次祝捷大會,很有可能不會允許華國人參加,其中原因自是不言而喻。”
“這些倭寇,本性卑劣、外厲內荏,害怕我國人悲憤之下,必會有抗爭行為。”
“故此,需要你想辦法,尋找到合適的義士,才有可能實施此次刺殺行動。”
聽他講明原因,王亞樵出乎意料,很快冷靜下來,他能得到諾大的名頭,只憑借熱血可做不到。
只少許思量,他就鄭重承諾:“陳長官,請放心,我王亞樵在民族大義面前,絕不會坐視不理,我和我斧頭幫的兄弟保證,一定會做成此事,絕不讓您和國人失望。”
……
王亞樵敢做如此承諾,實際在他心中已經有了合適的人選。
這人是位韓國人,名叫安昌浩。
1910年,韓國王室被迫遷入倭國,并簽下‘倭韓合并條約’,韓國實際被倭國吞并,成為倭國領土。
當時有大批韓國軍民外逃,還在魔都成立了‘韓國復國臨時政府’,這位安昌浩就是臨時政府的內務總長。
有著共同的敵人,王亞樵找到安昌浩的家中,根本沒有什么顧忌,兩人一見面,他就直接表明來意。
“昌浩先生,有件事情,事關我們兩國的民族大義,不知你們能否答應幫手?”
身處絕境的人,往往會更加勇敢,安昌浩不假思索的問:“是什么事,需要斧頭幫的幫主親自出面,請不妨直說。”
“好……”,王亞樵見他態度堅決、不似作偽,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仔細說了一遍。
自從‘韓國復國臨時政府’成立以后,大家都明白,要想達成復國的目標,首先要得到大國的支持。
西方列強對他們不屑一顧,目前最要爭取的,就是華國的同情和支持。
不僅因為兩國有著共同的敵人,最重要的是,只有得到華國的認同和庇護,他們的臨時政府才會有落腳之地,才有可能逐步發展壯大,積累能量,以待復國時機。
現在聽王亞樵說的這件事,安昌浩馬上意識到,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這件事如果能辦好,不僅能打響‘臨時政府’的名望,集合更多的同志,更重要的是,能以實際行動向華國政府表明態度和決心,從而有可能得到他們的支持。
想到這里,安昌浩都不需要和其他人商量,馬上點頭說:“這件事必須要找一位死士,非死士不能承擔此事。”
他皺著眉頭邊想邊說:“這次大會要在虹口公園舉行,又有多名倭國軍政高管會出席,現場的戒備必然森嚴。”
“在那樣的環境進行刺殺活動,很難有機會逃脫,這次活動,幾乎就是有去無回的拼死之舉。”
“想在能逃到魔都的韓國僑民,大多拖家帶口,上有老下有小,很難說服他們慷慨赴死。”
“這件事我需要找到合適的人選才有把握進行。”
王亞樵聽他說的誠懇,就不再多說,只留下部分資金,反復叮囑他盡快行動,才郁郁離去。
金昌浩送走客人,心里明白,這件事不管從哪方面講,都是必須要有結果的。
他一個人琢磨許久,最終決定這事要交給金九,請他負責出面辦理。
金九先生,是一位著名的韓國獨立運動人士,這時他也在‘臨時政府’擔任要職。
最關鍵的是,他是‘韓人愛國團’的組織和領導者。
無論大國還是小國,在面對列強欺凌時,遭受的欺辱幾乎相同,可反抗的手段卻只能是盡力而為。
自從甲午海戰后,朝鮮乘機擺脫清朝藩屬國的身份,1897年改國號‘朝鮮’為‘大韓帝國’,一時間得意洋洋頗為自豪。
可在短短幾年后,1905年,倭國軍隊就開進漢城,韓國實際成為倭國殖民地。
又五年后,隨著“倭韓合并條約”的簽署,韓國實際已經亡國。
有壓迫必將會有反抗,但韓國人的反抗總會遭來倭國人更殘酷的鎮壓。
相較于倭國而言,韓國是弱國小國,且亡國前就已被倭寇滲透和控制,這使得韓國反倭運動的空間非常逼仄,很難組織起大規模的武裝斗爭。
經過多次的殘酷鎮壓,韓國國內的獨立運動愈加難以為繼,大批的獨立運動人士,被迫轉入華國東北和魔都地區。
可令人嘆息的是,這些獨立運動組織缺乏堅強的統一領導,臨時政府派系林立、內斗不斷,資金缺乏,沒有外援。
幾乎就是一盤散沙,根本無力通過正常渠道開展獨立運動,無奈之下,只能做一些成本小、見效快、影響力大的事——刺殺。
在此期間,韓國獨立運動人士建立了一大批秘密團體,如義烈團、大同團、鐵血團、正救團、韓人愛國團等。
聽名字就知道,這都是狠人組織,專門從事特殊任務。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朝鮮義烈團和韓人愛國團。
‘韓人愛國團’是1931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創立的秘密特務機關,在金九的領導下專門從事破壞、暗殺、襲擊倭國機構和高級官員。
當時,韓國獨立運動處于低潮,長期打不開局面,金九曾無奈表示:“在這種情勢之下,我們臨時政府開會決定成立韓人愛國團,做些暗殺與破壞的工作,同時全權委托我(金九)處理經費與人選問題,待事后將全部經過和結果報告臨時政府。”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金昌浩才決定把這次刺殺任務,交給金九負責。
另外,就在1932年1月8日,金九還領導實施了‘櫻田門’刺殺倭寇天皇的行動,可惜擊中天皇車輛的是一枚啞彈,這次行動沒有成功。
查遍周邊眾人,這次任務交給他,應該是最有把握的。
金九先生聽到金昌浩的敘述,毫不猶疑的就接受了破壞“祝捷大會”特別行動。
他明白,這項任務極為重要,馬上開始投入緊張的籌備。
吸取‘櫻田門’刺殺裕仁,因啞彈未遂的教訓,在制造炸彈方面下了大氣力。
他通過關系與魔都兵工廠宋廠長取得聯系,向其特別訂購,如倭國人經常攜帶的,像水壺和飯盒外型的炸彈。
在得知炸彈樣品做好后,為保險起見,金九還親自到兵工廠去觀察效果。
兵工廠的技師為金九演示了水壺與飯盒型炸彈的性能。
技師等人在院子里挖了個大坑,四周襯上鐵板,然后將炸彈置于其中。
技師在數十米外拉動引線,“轟”地一聲,被炸碎的鐵片四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
技師告訴金九,這樣的試驗要連續做二十幾次,不能出現一次失敗,才能進行最后安裝。
炸彈問題得到解決后,最難得還是物色合適的執行者。
因為這個執行者不僅要膽大心細、意志堅強,更重要的是,在戒備森嚴的虹口公園里投擲炸彈,生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若沒有對倭寇的深仇大恨,和對光復祖國的堅強信心,是根本不能做出這種舍生取義的壯舉的。
經過精心篩選,一個名叫尹奉吉的韓僑,進入了金九先生的視野。
尹奉吉,是年24歲,幼而聰穎,有神童之稱。
3歲時,倭國強迫朝鮮李王朝簽署了《倭韓合并條約》,朝鮮亡國。
11歲時,親身經歷了朝鮮人民起義,又被倭國殘酷鎮壓屠殺的“三一”獨立運動。
“年十七,設一夜校。教授貧苦農家子弟,如是者五年。”
“嗣見倭人對韓經濟與政治之壓迫日甚,將驅韓民于破產與死難,乃決意為國報仇,棄家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