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每到鎮上,都要去張家大宅外,轉悠一圈,你可知,我最羨慕的是什么嗎?”
李長山接著說道。
“大院、高墻?”
楊水蘭想了想,問道。
“錯,是私塾!”
“是林家用家產蓋的那座私塾,那里面請了全鎮最好的教書先生。”
“甚至扶凌郡一些有名的儒士,也時常光臨林家私塾,教授林家子弟大學識!”
說到后面,李長山面容之上,甚至有些扭曲。
“那要花多少錢啊!”
聽到這里,楊水蘭則驚的張大了嘴巴。
“錢花的自然極多,可林家子弟從書本上獲取的學識,日后卻又變為白花花的銀子,繼續壯大林家。”
“如此一來,林家只會越來越富有,而咱們這些人,卻因為在書本上不愿舍錢謀利,最終只能落得個世代為農的命!”
李長山繼續道。
“哦......聽不懂,你說讓重兒念書,那就念,念個三年五載!”
楊水蘭聽的一腦子糊涂,卻也沒駁李長山的話。
之后兩人又說了些日后家里的事務安排,以及這片竹簡,千萬不可泄漏等等話語后,便纏綿入睡了。
竹簡內,孟青川自然將李長山一家子的對話,盡收耳中,甚至對于李長山此人,心生一絲欽佩。
“念了幾年書,就是不一樣,不然一只狗怎么能叫擎蒼呢!”
“就是不知道東坡先生,聽見這只狗的名字,會不會肉疼!”
嘴里這般嘀咕了一句,孟青川腦海之中,浮現出李重一此子樣貌。
這孩子六歲剛過,面相與母親楊水蘭相似,帶著幾分秀氣。
而眉眼間,卻有父親李長山那般,帶著獵人特有的一絲冷峻。
‘第一粒道種,但愿別出什么意外!’
......
翌日,天還未亮,李長山便身挎弓箭、獵刀,早早進了流煙山。
約莫半個時辰后,楊水蘭帶著六歲的李重一也出了門。
母子二人,同樣來到流煙山,但不同于李長山深入山中腹地打獵,她們的目的,卻是砍伐竹子。
之后的七天時間,母子二人,砍了百余棵竹子,并將這些竹子切割成無數竹條存了起來。
等到李長山打獵回來,一家人又將這些竹條編制成竹籃、竹筐等等事物,然后拿到流川鎮去賣。
這樣的日子,李家一過便是三年。
甚至兩年前,楊水蘭誕下小兒子李重玄前后,也沒有停幾天。
而作為李家長子,李重一如愿在三年前的夏末秋初時節,進了位于流東村的村塾。
雖然來回一趟,路挺遠,但生性喜學的李重一,卻樂的開懷。
每天早上,小小年紀的他,都會跟著娘親早早起來,砍伐十幾棵竹子后,這才背著一整天的干糧,往流東村的村塾跑去。
三年時間,在李重一接受知識洗禮的同時,李長山、楊水蘭夫婦,卻因過度勞累,明顯比村里同齡人,老了些許。
但實際上,夫婦二人,一個不過是三十歲,一個才二十有九罷了。
看著雙親這三年來的變化,九歲的李重一,心生退學的想法,他不想爹娘再如此勞累。
于是在春季村塾放假的日子,李重一在與娘親進山砍竹子時,提了一嘴。
對此楊水蘭沒有多言,只說讓李重一認真讀書學知識。
第二日傍晚,外出打獵數日的李長山,回來了。
一家人吃過晚飯,李重一帶著弟弟重玄在院子與擎蒼玩耍。
不一會,楊水蘭來到院子,將二人叫了進去。
來到上房,李重一看到父親手握一片竹簡,正出神打量著。
“爹!”
李重一問了一聲。
“重一啊!”
“來,上炕!”
李長山說話間,從李重一手里,接過兩歲的幼子重玄。
“聽你娘說,你想退學!”
見李重一上到炕上,李長山手里逗著幼子重玄,話語卻是問著李重一。
“恩,太辛苦了!”
溫重一沒有否認,回了一句。
“是嫌我與你娘太辛苦了嗎?”
李長山哪里不知這個長子的心思。
“也念了三年了,該認識的字,都認識了!”
李重一怔了怔,回道。
“說說看,認了多少字!”
李長山逗著懷里的重玄,目光卻掃向李重一。
“大幾百個吧!”
李重一回道。
“給你一本書,可能讀下去!”
一聽這話,李長山又問。
“能!”
李重一肯定的點了點頭。
“恩,好!”
李長山一聽,同樣點了點頭,然后抬了抬下巴,指著炕頭柜子上的幾樣事物。
“看見沒,那是我今日下山,將獵物兌了銅板后,買的筆墨紙硯。
你可知,我要你做什么嗎?”
說完,李長山看向李重一。
“爹,您......”
一聽這話,李重一一雙眼睛,立刻落在李長山握在右手的那塊竹簡上。
三年前,那道水色光影,沒入自己眉心,隨后又落入丹田的一幕,再次浮現在李重一腦海之中。
“不錯,爹要你將上面浮現的字,一個不差,全部抄錄下來,因為這有可能是改變李家命脈的東西!”
李長山神色鄭重,看向李重一。
聞聽此話,李重一也是微微一怔。
這三年來,爹爹從未在他跟前提起過這片竹簡。
唯一的一次,還是自己上村塾那天,爹爹除了告誡他認真讀書外,便只提了一嘴。
那便是無論如何,都不要對外人提起此物。
“爹爹,這里面到底記載的是什么?”
李重一回過神來,看向李長山問道。
“你且自行去看!”
李長山沒有回答,而是將手中竹簡遞給了李重一。
“去,趴在柜臺上,將上面能浮現的字,全部抄錄下來,一個字都別落下!”
看著李重一接過竹簡,李長山正色說道。
“孩兒知道了!”
聞聽此話,李重一點頭應了一聲,然后目送爹娘帶著小弟一起,離開了屋子。
屋子一片寂靜,李重一看了眼搖曳的燭光,手握竹簡,來到炕頭擺放筆墨紙硯的柜臺前。
卻說竹簡內的孟青川,沉寂三年后,此刻看著眼前這少年,心中也是萬分激動。
于是在李重一將一切準備妥當后,便立刻動用神識,將《玄曦引靈訣:引氣篇》泥胎境功法口訣,一一浮現在了竹簡之上。
【氣藏于海、歸行于魂】
【挽真元于丹田,開靈光于紫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