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鎮的火燈節,持續時間為一天。
而據張魁猜測,殺人者動手的時間,也是在八月廿五這天。
至于什么時候動手,張魁還真不清楚。
所以,他只能選擇一個最笨的辦法。
等。
八月廿五這天,全天都躲在這個無人的角落等待。
雖說有紙人監控著,但是有什么會比現場抓到兇手,更加刺激?
張魁先是回到集市,找了趟林言之,跟他說今夜不回客棧了,讓他自由活動之后,便從厲宅附近,找了個位置,靜靜的等候。
今日雖說還算安全,但依舊不能掉以輕心。
八月廿五。
子時。
殘缺的月亮高懸于天幕之上,灑下的月華映襯著整個青竹鎮。
青竹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加蒼翠。
而沒有被青竹包圍著的青竹鎮南邊,
家家戶戶都在子時開始,便提著一盞燈,掛在自家門前。
燈火搖曳。
不多時,原本漆黑的青竹鎮,便出現了點點燈光。
這些燈光,會從今夜子時開始,一直燃燒,至少燃燒一天一夜。
對啟靈境的修士來說,一天一夜不睡覺,并不會有任何不適。
自子時開始,張魁便一直盯著厲宅。
從此刻開始,兇手極有可能,隨時動手。
然而,厲宅內,并沒有任何動靜傳來,待得夜深了,還能聽到幾聲呼嚕聲。
天邊剛泛起一抹魚肚白,遠山輪廓便浸在青灰的晨霧里,像宣紙上暈開的淡墨,與青竹林的綠色融合在了一起。
張魁在厲宅外已經守了一夜,但這期間,并沒有發現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甚至自從李成剛離開之后,便沒有人來過。
而厲宅中的人,也沒有一人外出。
“篤篤篤”
天剛亮沒多久,就聽到厲宅里面,傳來了類似刀劈木材的聲音。
這聲音持續了沒多久,便停歇了。
不多時,便有炊煙升起。
“老子守了你一夜,你倒好,做起飯來了。”
張魁翻了翻白眼,揉了揉久坐的大腿,便又如同一尊雕像一般,隱藏在黑暗的角落里。
隨著厲宅中炊煙的升起,整個厲宅,又開始熱鬧了起來。
鐵器碰撞的聲音,孩童嬉鬧的聲音,還有父母呵斥的聲音,紛紛在這厲宅之中響起。
而今日,熱鬧的,可不只有厲宅。
一大清早,就已經有許多人,開始朝著鎮外走去,他們手中或拎著紙人的,或拿著紙錢的,還有帶著各種元寶蠟燭的,
每個人的手上,都沒空著。
白天燒紙,遠離災厄,
晚上點燈,祈求平安。
這也算是老傳統了。
往年眾人燒紙的時候,都是尋一處角落,自己燒自己的。
但今年不同,
自從許三擔任縣令之后,便命人在鎮南建了一個大的,葫蘆形的燒火爐,方便眾人燒紙。
青竹鎮的百姓,是打從心里面認為許三是好官的,
畢竟隨處燒紙,確實還是存在一些安全隱患的。
但總有幾戶人家,他們并沒有將紙扎品往火爐中燒,
按照他們的說法,如果在這火爐中燒了,那是算官府的,還是算自家的?
畢竟他們這么多年都是這么燒過來的,思想也很難轉變了。
于是,鎮上偶爾能看到一些燒焦的紙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吱呀~”
原本正在盯著厲宅的張魁,瞬間精神了起來,就見到厲宅的正門,打開了。
厲云此時手中提著兩具紙人,往鎮門的方向走去。
張魁沒有遲疑,跟在厲云的后面。
現在厲云可是重點對象,想要找到兇手,還得靠他了。
在張魁的注視下,厲云先是帶著紙人,前往鎮門口的大火爐,將兩具紙人燒了,
然后又去到鎮西,買了一些鐵線,到鎮東買了一些豬肉,便又重新回到了宅子之中。
這一切都極為尋常,張魁并沒有發現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或許是習慣了長期安靜的緣故,張魁顯得格外有耐心,并不覺得繁瑣跟無聊。
就這樣,等到厲云重新回到宅子的時候,張魁又重新隱于一處黑暗的角落,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般。
傍晚。
當太陽西沉,最后一絲余暉都沒于山腳的時候,青竹鎮的鎮門口,便響起了一陣鞭炮之聲。
鞭炮帶著些許濃煙,很快就淹沒了整個鎮門。
隨后,陣陣鑼鼓之聲響起,
在濃煙滾滾的鎮門處,走出了一個隊伍。
隊伍的最前面,是一個青年。
他左手拎銅鑼,右手持鼓槌,用力的敲打著銅鑼。
隨著銅鑼的聲音響起,眾人紛紛給他們讓出了一條道。
這就是銅鑼開道。
而在青年后方,則是一群舞者。
他們的臉上,都畫著濃妝,各個看上去兇神惡煞。
甚至還有個別人的口中,含著幾枚獠牙,隨著嘴巴一張一翕,獠牙也是一開一合。
他們的身上,則是穿著各種奇裝異服。
有像道人的,有像教書先生的,還有一些,像是凡間的官差。
最后方,則是一個拿著銅壺的青年,
這銅壺壺身極寬,可壺口卻極為細長,在末端的位置,還有些許彎曲。
隨著銅鑼聲音的不斷響起,整個青竹鎮,就像是活過來了一般。
許多喜歡湊熱鬧的人,都是跟著隊伍游走巡街。
隊伍很快就來到了第一戶人家前面。
銅鑼在這戶人家門口站定,極有節奏的敲打著手中的銅鑼,
而后面的舞者隊伍,則是按照隊形排開,開始在這戶人家門口跳起舞來。
舞姿大開大合,據說這是傳說中的去厄消災舞。
一曲舞畢,最后拿著銅壺的青年,則是往這戶人家掛在門外的火燈上,添了一些火油。
火油順著銅壺細細的長管流入了火燈之中,
這青年添油極為熟練,在保證加油的同時,又沒有讓火焰熄滅。
添油,也意味著添福、増壽。
這也是整個火燈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雖說火燈中的燈油,已經足夠火燈燃燒一天一夜,但是對于福、壽,凡間的百姓,就沒有嫌多的。
末了,這戶人家便將事先準備好的紅紙,遞給了青年。
青年看都沒看,就直接收進了掛在他上衣的布袋里面。
整個動作行云流水,并沒有任何耽擱。
如此這般,這隊伍,挨家挨戶的添燈油,過了十幾戶人家之后,便來到了厲云家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