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生意火爆
- 新明王朝
- 風(fēng)落九天
- 2394字
- 2008-04-07 13:08:44
這幾個少年,常年在街面上討生活,那臉皮厚得跟城墻一樣。秀兒剛剛揮了揮手,幾個人就異口同聲地吆喝起來,“快來看哪,看來買啊,新鮮出爐的最新朝報,印刷精美,價格低廉,每份只賣50文——快來啊,看看不要錢哪!”
吆喝聲很快便吸引了眾人的眼球,攤點(diǎn)前,人越聚越多。剛開始,有人半信半疑地隨意看看,后來,便有人開始掏錢購買……3000份朝報,居然在半個時辰內(nèi)被搶購一空,場面之火爆,超乎了李宣的預(yù)料。
旋即,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金陵府上下都知道,每日巳時在秦淮河畔有個賣朝報的。于是,每日這個時候,都會有無數(shù)人聚集在這里,等候李宣印刷出爐的朝報。到后來,不僅富人商賈們購買,就連一些地方州府設(shè)在金陵的“邸”主事都派人來買。
畢竟,雇人抄寫,不僅費(fèi)時費(fèi)力還要花費(fèi)不少銀錢,而有現(xiàn)成的最新朝報可以購買,誰都會圖省事。
每份朝報50文,3000份朝報共獲利15兩銀子,扣除給張農(nóng)的勞務(wù)費(fèi)和張記印坊的印刷費(fèi)以及伙計的人工費(fèi),李宣和秀兒每日可賺得純利12兩銀子。這在當(dāng)時的新明來說,已經(jīng)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目了,大抵相當(dāng)于一個中等商鋪的日利潤了。
就這樣過了半個月。天漸漸涼了,入秋了。李宣決定自己開一家印坊——在秦淮河畔又盤下一間店面,前賣后印,自產(chǎn)自銷搞一條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效率,還可以盡最大可能地縮短制作時間。
鋪?zhàn)颖P下來了,是一家絲綢鋪?zhàn)印@习逵祷夭⒅堇霞遥睂佔(zhàn)愚D(zhuǎn)讓,讓李宣撿了個大便宜,花了不到150兩銀子。這間鋪?zhàn)樱瑒偤们昂髢蛇M(jìn),前面是店堂,后面是一個小院和幾間廂房,正合他的心意。
接下來,他用高出張記印坊一倍的價錢挖走了張記的2個工匠。而這一段時間以來,秀兒雇傭的那4個少年伙計,從秀兒那里不但能領(lǐng)到工錢,還有飯吃,甚至,李宣還讓秀兒給他們一人做了一身新衣服,感動得他們熱淚盈眶,早已把李宣和秀兒當(dāng)作了再生父母。
傍晚時分,李宣心滿意足地望著鋪?zhàn)油饷娓邞业挠伤约侯}寫的一塊牌匾:李氏報業(yè),頗有些成就感。
“公子,這幾個孩子也挺可憐的,無家可歸,夜夜在夫子廟的臺階上過夜,您看,是不是——”秀兒低聲在背后道。
李宣緩緩轉(zhuǎn)過身,望了一眼低眉垂眼的秀兒,又將目光從四個少年身上滑過,笑道,“可以,后院那幾間廂房,騰出一間來,讓他們四個住下吧。”
“狗兒,牛兒,馬兒,驢兒,還不過來謝謝公子!”秀兒大喜,經(jīng)過這一段日子的相處,善良的秀兒與這四個少年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而他們,也悄悄在心里把秀兒視為了自己的姐姐。
四人齊齊過來,跪倒在地,“多謝公子!”
“狗兒?牛兒?馬兒?驢兒?”李宣大笑,“秀兒啊,你還是給他們起個雅一點(diǎn)的名字吧,這要傳出去,人家還以為我們開的是牲口鋪。”
“公子,還是你給他們?nèi)€名字吧,我一開始見他們的時候,他們用這些綽號互相取笑,我聽了也就這樣稱呼他們,時間久了,也就順口了。”秀兒掩嘴一笑。
李宣點(diǎn)點(diǎn)頭,扶起左邊第一個年齡稍長一點(diǎn)的少年,沉吟道,“你們都是自小流浪、不知道姓氏父母的孤兒,這樣把,你們就跟我姓李吧,以福祿安德為名,你叫李福,你叫李祿,你叫李安,你叫李德——從今天開始,只要你們不嫌棄李宣,我李家的大門永遠(yuǎn)為你們敞開著。”
李福四人眼眶一紅,再次跪倒,“多謝少爺!”
秀兒欣慰地笑著,這些孩子真是乖巧,馬上就改口叫少爺了。李宣也有些欣喜,這四個少年不僅做事勤快,而且腦子靈活,性子真誠,如果自己花時間培養(yǎng)鍛煉他們,必然能成為自己的有力膀臂。
“好了,秀兒,讓他們下去休息。我們也該回去用飯了,柳兒還在家等著。對了,我先走,你去魚市上去買兩條新鮮的鯉魚來,今晚,咱們吃魚。”李宣朗聲笑著,疾步離去。
回到家中,柳如是已經(jīng)翹首等待在門口,粉白如玉的俏臉上掛著淡淡的牽掛和幸福。
李宣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情和感動。這種感覺,即便是在現(xiàn)代社會的前世,他也未曾有過。快步上前,忍不住將她擁入懷中,俯身輕輕在她的額頭上親了一口,“柳兒,走,我們回家!”
盞茶的功夫,秀兒用柳枝穿著兩條鯉魚回來,李宣挽起袍衫,接過魚,就往廚房跑。秀兒驚道,“公子,這種粗活還是讓秀兒來做——”
李宣回頭打斷她的話,“你們都等著,我去做魚給你們吃——好了,這有什么,我們是一家人,我偶爾下次廚房,也算不了什么。”
廚房的門一開,李宣端著一個盤子,盤子里盛著兩條色香味俱全的紅燒魚,心滿意足地走了出來,看到一直等在廚房外面的柳如是和秀兒,笑道,“來,柳兒,秀兒,你們嘗嘗,味道絕對一流,不比望江樓的大師傅做得差。”
李宣做魚的本事可不是吹的。從小,他就喜歡吃魚,而母親最拿手的就是紅燒魚。魚吃完了,再將魚刺和零散的魚肉下鍋,加水,放入辣椒,煮沸后加入鹽和醋,最后打入一個雞蛋花,又成了一道更可口開胃的魚湯。母親故去了,李宣自己一個人生活,就自己摸索著做,做得多了,也就越做越好,無論是色澤、味道還是火候,都掌握得爐火純青。
天漸漸地黑了下來,一輪彎月,悄然爬上了樹梢。微風(fēng)習(xí)習(xí),夜色如水。
在院子里擺上了一張桌案,柳如是遞過一杯茶,“耀祖,想什么呢?”
李宣舒服地靠在座椅上,笑道,“柳兒,月光朦朧,美人如畫,李宣有些陶醉不能自已了。”
柳如是一聲輕笑,走過來,搬著座椅坐于他的身邊,抬頭望著清朗的月亮,深情地道,“耀祖,這樣幸福安逸的日子,對我來說,就跟一場夢境一樣。柳兒愿意這樣陪你一生一世,直到天荒地老。”
突然,大門被轟然敲響,有人疾呼道,“李宣,李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