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2023年A股市場IPO概況及展望

潘宏勝

中證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資本市場領域,緊緊圍繞打造“安全、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要求,持續推進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一是堅持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積極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大力加強重點領域立法,為依法治市打牢基礎。二是堅持把強監管、防風險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一體推進強監管、防風險與促發展,積極推動資本市場重點領域風險持續收斂。三是堅持監管“長牙帶刺”、有棱有角,“零容忍”打擊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嚴懲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市場亂象,為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總的來看,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應努力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積極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著力提升資本市場運行的規范性、透明性與開放度。

2023年A股市場IPO概況

2023年,全球資本市場發展總體趨緩,市場波動風險增大,A股IPO市場努力保持常態化發展,積極推動結構優化、質量提升,著力發揮資本市場激勵科技創新、優化資源配置、助力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

一、A股IPO和再融資保持常態化

2023年,全球資本市場共發生IPO活動1 298起,合計籌資1 232億美元,分別較2022年下降8%和33%。萬得數據顯示,美股市場2023年累計新上市217家公司,首發募資約273億美元,分別同比下降36.9%和26.0%。其中,美國全國證券交易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簡稱“納斯達克”)IPO企業共163家,合計募資145.8億美元;紐約證券交易所(簡稱“紐交所”)IPO企業共43家,合計募資126.3億美元;美國證券交易所(簡稱“美交所”)IPO企業共11家,合計募資0.9億美元。A股市場方面,如圖前-1所示,2023年共有313只新股上市,募資約3 56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約27%和39%。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簡稱“上交所”)IPO企業共103家,合計募資1 936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簡稱“深交所”) IPO企業共133家,合計募資1 482億元。2023年,A股再融資企業505家,合計募資7 778.9億元,分別同比下降8.8%和29.3%。

2023年下半年,為活躍資本市場,證監會做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等安排,嚴格再融資監管。全年A股融資市場呈上半年熱、下半年冷的局面。IPO方面,上半年A股IPO企業173家,合計募資2 096.8億元;下半年A股IPO企業140家,合計募資1 468.6億元,較2023年上半年明顯減少,較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5.5%和46.6%。再融資方面,上半年再融資企業共234家,合計募資4 53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3%和6.5%;下半年再融資企業271家,合計募資3 248.4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0.8%和51.9%。

圖前-1 2018—2023年A股IPO企業數量與募資額

數據來源:萬得。

二、A股IPO行業分布以高科技領域為主

2023年,A股IPO企業涉及13個證監會門類行業。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IPO企業290家,家數占比約93%,募資約3 360億元,占總募資額的94%;專精特新企業146家,家數占比約47%,合計募資約1 220億元,占總募資額的34%。行業方面,IPO企業數量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52家,占比約17%),專用設備制造業(34家,占比約1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28家,占比約9%)。募資額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為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募資1 068.15億元,占比29.96%),專用設備制造業(募資351.96億元,占比9.8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募資284.84億元,占比7.9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IPO數量和募資額均居首位。

三、A股IPO板塊分布以科創板和創業板為主

2023年,A股IPO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市場資源更多向優質科創企業傾斜,積極暢通“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分板塊看,如圖前-2所示,2023年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主板IPO上市企業分別有110家、67家、77家、59家,其中科創板與創業板合計IPO數量約占A股的57%。募資方面,“雙創”板塊繼續保持領先,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融資額分別為1 438.84億元和1 223.11億元,分別同比下降42.9%和31.9%。主板合計募資756.12億元,同比下降45.5%。北京證券交易所(簡稱“北交所”)合計募資147.33億元,同比下降10.7%。科創板與創業板合計募資額約占A股全部募資額的75%。2023年,A股前十大IPO融資額企業中,有6家來自科創板,1家來自創業板(見表前-1)。

圖前-2 2023年A股市場各板塊IPO公司數量和募資金額

數據來源:萬得。

表前-1 2023年IPO募資額前十大上市公司

數據來源:萬得。

四、A股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市加快

退市制度在營造良好市場生態、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如表前-2所示,A股上市公司多元化退出渠道逐步拓寬,財務類、交易類、規范類和重大違法類等強制退市指標體系完善[1],逐步形成“退得下”“退得穩”“優勝劣汰”“應退盡退”常態化退市格局。如圖前-3所示,2023年,共47家公司退市,其中強制退市44家,2019年退市制度改革以來強制退市家數超過改革前的數量總和。44家強制退市公司中,重大違法類退市8家,面值退市21家,可見,市場優勝劣汰的自我調節機制基本形成。目前,“空殼僵尸”“害群之馬”公司被集中清理,“炒小炒差”等投資觀念有所改變,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逐步增強,市場生態得到改善。

2023年,資本市場堅持“零容忍”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行政處罰“長牙帶刺”,全年有32家強制退市公司被依法查處。其中,澤達易盛、紫晶存儲因存在欺詐發行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公司及責任人分別被處以14 250萬元、9 071萬元罰款,投資者獲得超過13億元的民事賠償,震懾了發行注冊環節的違法違規行為。發行人因在發行申報階段報送虛假財務數據被查處的案件有4起,其中科創板IPO企業思爾芯為達到發行條件,2020年虛增利潤占比達118%,成為注冊制下首例在申報階段即被發現、查處的欺詐發行案件,公司及相關責任人被處以1 650萬元罰款。

表前-2 不同板塊強制退市標準

圖前-3 A股市場退市上市公司情況

數據來源:萬得和證監會年報。

2023年A股市場IPO大事回顧

2023年,資本市場總體上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促發展、保穩定、防風險、強監管,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穩步推進注冊制下交易機制、登記結算、并購重組等一系列制度性改革,持續深化北交所改革,穩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量質雙升。

一、推動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走深走實

2023年2月1日,證監會就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涉及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等制度規則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滬深北交易所同步征求意見,內容涵蓋發行條件、注冊程序、保薦承銷、重大資產重組、監管執法、投資者保護等各個方面。4月10日,滬深交易所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標志著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全面落地,我國資本市場發展邁入新的征程。之后,滬深交易所對交易機制、登記結算、并購重組等基礎性制度持續優化。2023年,A股市場通過注冊制上市公司共290家,占比約93%,合計募資額約3 324億元,約占總募資額的93%。截至2023年12月31日,A股市場通過注冊制上市的公司共1 284家,占比約24%,總市值約98 232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13%。

具體舉措,一是滬深交易所修訂相關交易規則。完善主板交易制度,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包括新股上市前5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限制、優化盤中臨時停牌制度等。二是修訂《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證券登記規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存托憑證登記結算業務規則(試行)》《證券非交易過戶業務實施細則(適用于繼承、捐贈等情形)》《優先股試點登記結算業務實施細則》,同時將科創板、創業板及全國股轉公司登記結算相關規定整合為一般業務規則。三是深化并購重組市場化改革。修訂出臺《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及配套規范性文件,并購重組全面實行注冊制。發股類重組項目財務資料有效期由“6+1”延長至“6+3”,有效降低重組成本。出臺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豐富重組支付工具。2023年,滬深上市公司共披露并購重組交易2 694單,交易金額1.51萬億元,其中經證監會核準或注冊的27單,交易金額1 667.38億元。四是著力提高保薦機構執業水平。提高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并上市保薦項目質量,2023年7月21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聯合發布《以上市公司質量為導向的保薦機構執業質量評價實施辦法(試行)》。

二、持續深化北交所改革

一是北交所改革方案制定發布。2023年9月1日,《中國證監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發布。以穩步提升北交所流動性、增強市場吸引力為突破口,統籌考慮市場準入、估值定價、交易制度、生態建設等各方面,研究形成一攬子政策舉措,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1+N+X”政策框架的專項安排,為北交所穩定發展和改革創新夯實基礎。

二是北交所對標《意見》要求推出具體改革舉措,包括推動科創板投資者簡易開通北交所權限、優化“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執行標準、就優化轉板安排征求意見,進一步順暢轉板機制、優化做市交易制度安排、擴大融資融券標的范圍等。

三是建立新三板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機制,制定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公開轉讓并掛牌審核指引——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型企業申報與審核(試行)》。

四是積極服務“專精特新”。2023年6月30日,證監會公示第一批“專精特新”專板建設方案備案名單,首批符合專板建設要求的區域性股權市場共9個。8月24日,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專精特新”專板開板。

三、強化上市公司持續監管

2023年是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三年行動方案的開局之年,持續加強資本市場日常監管,強化年報、會計政策等關鍵信息披露,推進獨立董事制度改革,從源頭上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

一是加強日常監管。2024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文件《關于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該文件著重提出將構建財務造假綜合懲防體系,提高穿透式監管能力和水平,嚴肅整治造假多發領域,壓實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責任,強化全方位立體式追責。開展上市公司財務“洗澡”專項整治,嚴肅查處上市公司濫用會計政策、大額計提資產減值調節利潤的財務造假行為。

二是規范信息披露。證監會發布《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編報規則第15號——財務報告的一般規定(2023年修訂)》《公開發行證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釋性公告第1號——非經常性損益(2023年修訂)》兩項財務信息披露規則,完善全面注冊制下的信息披露制度,強化信息披露一致性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打造更加公開、透明、可信的上市公司。

三是推進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2023年4月1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8月4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管理辦法》,按照《關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意見》相關要求,細化獨立董事制度各環節具體要求,構建科學合理、互相銜接的規則體系,充分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保障作用。

四是從源頭上推動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發布《關于嚴把發行上市準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著眼于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全面從嚴加強對企業發行上市活動的監管,壓緊壓實發行監管全鏈條各相關方責任。

四、資本市場大力支持科技創新

2023年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融資行動方案》,提出要將支持初創科技型企業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形成以股權投資為主,“股貸債保”聯動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為深入貫徹落實融資方案,證監會于2024年4月19日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優化資源配置,更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業高水平發展,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是建立完善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債券發行、并購重組“綠色通道”。

二是持續完善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制度機制,優化實施程序,豁免短線交易,助力科技型企業吸引穩定人才。

三是優化科技型企業并購重組機制,支持科技型企業綜合運用股份、定向可轉債、現金等各類支付工具實施重組,適當提高輕資產科技型企業重組估值包容性。

四是明確各板塊功能定位,支持科技型企業IPO。優化科技型企業上市融資環境,支持科技型企業依法依規境外上市。此外,為進一步規范申報企業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信息披露與中介機構核查,提高審核工作透明度,2023年11月24日,證監會發布《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發行類第9號:研發人員及研發投入》。截至2023年末,A股所有上市公司超過34%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超過27%屬于專精特新企業。

五、加大投資者保護力度

一是完善中國特色的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欺詐發行上市股票責令回購實施辦法(試行)》發布實施,細化《證券法》第二十四條有關責令回購的規定,明確責令回購措施適用范圍、回購對象、回購價格等事項。

二是完善減持制度。將減持與破發、破凈、分紅等情形掛鉤,引導重塑市場生態。規范轉融通違規減持行為和信息披露,從根本上杜絕“繞道減持”,堵住“離婚式減持”等漏洞。

三是健全常態化分紅機制。修訂發布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指引等規則,加強對上市公司行為的引導,努力提升分紅的均衡性、穩定性和及時性,便利企業中期分紅。指導相關方編制發布2023年中期分紅榜單。2023年度,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約2.1萬億元,創歷史新高;243家公司實施中期分紅,同比增長55%。

四是支持上市公司及相關主體回購增持。修訂股份回購規則,放寬回購條件,增加申報時段,取消禁止回購窗口期,提高回購便利度。

六、擴大資本市場高水平開放

一是深化滬深港通機制。2023年3月,雙向擴大股票互聯互通標的范圍正式落地,北向方面新增納入股票1 034只,南向方面納入符合條件的在港主要上市外國公司4家。2023年8月,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宣布就推動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

二是優化完善互聯互通全球存托憑證(GDR)業務機制。加強GDR下對應新增A股基礎股份發行與全面注冊制的銜接,發布實施GDR監管指引。與英國、德國監管機構更新已簽署監管合作文件,完善跨境監管合作機制,持續做好互聯互通存托憑證業務跨境監管工作。

三是完善企業境外上市監管制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證監會于2023年2月17日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及配套監管指引,自3月31日起施行。境外上市新規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為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創造更加透明、可預期的制度環境。

四是擴大對港澳臺地區金融市場開放。研究對港開放新舉措,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產品雙向開放。支持香港證監會于2023年11月宣布擬推出中國國債期貨合約。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融資發展,持續推動落實《關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31條措施”)取得實效。2023年,新增晶合集成、信音電子、惠柏新材3家臺企在A股上市融資。截至2023年底,累計已有62家臺企在A股上市。

七、積極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

一是有序開展資本市場風險防范化解。杠桿資金規模和杠桿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股票質押風險大幅下降,占用擔保常態化監管,全市場占用擔保余額較歷史峰值下降約七成,相關風險整體收斂、總體可控。有序緩釋債券違約風險,穩妥推進私募基金風險防范處置,引導私募行業合法合規經營。2023年,合計對約1 070家私募機構開展現場檢查,注銷2 537家私募機構。深入推進“偽金交所”專項整治,有序清理“偽金交所”,相關領域風險顯著收斂,非法機構進一步出清。交易場所數量持續壓減,長效機制不斷完善。穩妥處置上市房企風險,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加大房地產“三大工程”融資支持力度。

二是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激發上市公司等經營主體內生穩市動力,優化完善分紅、回購、股東增持等制度機制。加快投資端改革,健全有利于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推進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全面落地,分階段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勵約束機制,減少順周期共振,壯大耐心資本。

2024年展望

2023年,穩步推進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等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平穩實施證券基金機構改革,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和功能發揮,依法全面加強市場監管,堅決打擊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資本市場亂象,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這是繼2004年、2014年兩個“國九條”之后再次出臺的資本市場指導性文件。2024年,資本市場將圍繞新“國九條”提出的系統性要求,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更加有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助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財富管理需求,吸引更多投資者特別是中長期資金參與市場。以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嚴把上市關、嚴格持續監管、加強退市監管。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方向,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推動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持續推進、走深走實,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推動機構監管回歸本源,進一步壓實“看門人”責任。監管規范各類主體和資金的交易行為,嚴厲打擊擾亂市場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秩序。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穩信心、穩預期。營造更加優良的市場生態環境,以資本市場自身的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大局。


[1]2024年4月12日,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將主板虧損公司的營業收入標準從1億元提高到3億元;虧損考察維度增加利潤總額,增加了因財務指標維度而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由于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或未按照規定披露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而被終止上市的情形;提高主板A股(含A+B股)公司市值退市標準至5億元;新增大股東嚴重資金占用不予整改、公司控制權無序爭奪的重大缺陷、內控審計報告連續2年被出具非無保留意見或未披露的規范類退市情形;分別降低重大違法類退市指標中1年造假、2年造假情況的造假金額和造假比例標準,新增如被認定為連續3年財務造假將直接終止上市的情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州区| 安溪县| 迭部县| 弋阳县| 柞水县| 印江| 南投县| 定州市| 都兰县| 佛山市| 阜新市| 孝义市| 长白| 察哈| 留坝县| 罗江县| 宣恩县| 墨竹工卡县| 甘肃省| 刚察县| 玉龙| 大石桥市| 新河县| 阳谷县| 和龙市| 吴江市| 宁国市| 鄢陵县| 昭平县| 英德市| 康乐县| 上犹县| 肥乡县| 赣州市| 磐石市| 荔波县| 察隅县| 集贤县| 任丘市| 哈尔滨市|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