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為什么要學習數據分析

以往在增量時代,每天都有新的領域、新的市場被開發。尤其是在互聯網、電商等領域的紅利期,似乎只要做好單點的突破就能獲得市場。在那個時代,業務運營主要依靠經驗和直覺驅動。例如跨境電商領域初期,憑借世界工廠平臺的優勢,國內廠家只需基于經驗選品即可大賣。

但是隨著規則的成熟,更多玩家的進入,市場從藍海變為紅海,進入存量期,僅靠經驗驅動的增長模式不再有效。還是拿跨境電商舉例:由于賣家劇增,海外市場飽和,跨境電商進入存量運營時代,已經不存在絕對的藍海市場,每個細分領域都有許多競爭對手。

此時,要求商家從粗放運營轉為精細化運營,由經驗驅動轉為數據驅動,而這個轉變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數據,也就是用數據分析報告決定市場是否值得投入,用數據選品,用數據做經營分析,用數據管理庫存。

從這個角度來看,數據分析已然成為了大數據時代各個崗位的通用能力。因此,為了保持競爭力,任何人都有必要用數據分析能力武裝自己:利用數據思維分析問題,依靠數據支撐決策。

如何開始—數據分析師勝任力模型

由于“數據分析”是一門綜合學科,相關的知識點繁雜不一,許多初學者會有一種不知如何開始的迷茫感。

大家都知道《西游記》中孫悟空會72般變化,《列仙傳》中給出的神仙也是72位,傳說中黃帝戰蚩尤也是經過了72戰才勝利。可見人們對“72”這個數字的認知和接受程度較深。

因此,有多年數據分析工作經驗的筆者團隊匯總并撰寫了72個數據分析核心問題,沉淀出了完整的數據分析能力知識體系,幫助讀者全面認識“數據分析”。

下圖是數據分析師勝任力模型,包括底層認知、業務場景、能力三板斧三個部分:

首先,底層認知是對數據的基本認知,強調數據思維的應用。

其次,業務場景指的是“只有對業務有足夠的理解,才能開展分析工作”,而這里包括了用戶產品場景三個方面。

最后,才是硬實力對應的能力三板斧,包括工具技術項目能力思維方法

底層認知、業務場景、能力三板斧共同鑄造了完整的數據分析能力,相輔相成,而本書則是圍繞著它們展開介紹。

本書內容介紹

1.底層認知

本書第1章主要講解數據分析中的底層認知。

在建立數據分析思維之前,應該先在底層認知達成共識。什么是認知?是對事物底層邏輯的了解,是對世界萬物的判斷。認知的本質就是做決定,也就是說,為了幫助判斷數據分析中每個決策的有效性(選擇什么指標、分析方法?接下來做什么?等等),需要先建立底層認知。

本書第1章通過11個問題對數據分析的底層認知進行詳細的討論。這一步,我們需要對數據分析的概念進行討論:數據分析是什么?數據分析的價值點在哪里?

(1)數據分析是什么?

大家在求職過程中會發現,同樣是數據分析師崗位,但是面試的內容千差萬別,有考查機器學習、統計學等專業能力的,也有考查市場/行業分析的,還有考查產品分析的。此時就有讀者問,這些真的是數據分析該做的嗎?

我們從字面上拆解,數據分析=數據+分析,進一步拆解:

數據能力=統計學+機器學習+建模能力+工具使用+……

分析能力=經營分析+用戶分析+產品分析+……

這就是認知上的偏差:當一些讀者認為數據分析就是用Excel做表、用Python寫腳本、用機器學習建模時,其實求職市場對數據分析師的要求更為完整。

既然說數據分析=數據+分析,那分析的本質是什么?當我們在談論“分析”時,一般會談論以下幾點:

● 發生了什么—追溯過去,了解真相。

● 為什么發生—洞察事物發生的本質,尋找根源。

● 未來可能發生什么—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預測未來。

● 我們該怎么做—基于已經知道的“發生了什么” “為什么會發生” “未來可能發生什么”的分析,確定可以采取的措施。

分析的本質,即面臨各種問題時,能通過數據找到問題,準確地定位問題,準確地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為下一步的改進找到機會點,也就是所謂的“數據驅動”。

在數據分析相關崗位求職的過程中,讀者會發現有許多不同的職位名稱,這些職位有什么區別聯系?詳細內容可參閱“第6問:數據分析領域主要的崗位有哪些?”

回過頭來看,數據分析到底是什么?筆者團隊認為,數據分析是一個利用數據能力做分析的過程:發現問題,分析原因,然后給出落地建議。這還是一個“解構”的過程:從整體到局部,從一般到特殊,從面到線到點,不斷下鉆剖析,找到具體可落地的點。同時,也是從業務到數據,再回到業務的過程:起點是業務需求,需要專業分析師轉換為數據問題,最終的分析結論需要回到業務場景中落地。

在這個過程中,數據分析師需要借助指標,甚至是多指標編制的指標體系進行業務洞察。本書第3、4問將圍繞指標展開論述。

(2)數據分析的價值點在哪里?

社群中,經常會看到關于數據分析師價值的討論:數據分析師天花板很低。還有一些勸退數據分析的文章。這些脫離場景、只講問題不講解決方案的內容除了徒增焦慮外,別無用處。

為了更好地了解數據分析的定位,有必要對其起源進行討論,只有了解為什么市場會產生數據分析師崗位的需求,才能清楚這個崗位在業務運營中的作用定位。(詳細內容可參閱“第2問:數據分析是怎么來的?”)

在業務運營中,定位是重要的起點,理解數據分析價值在企業如何落地,能幫助讀者解疑答惑。(詳細內容可參閱“第9問:數據分析的產出價值是什么?”)

2.業務場景

前面,我們討論過數據分析是一個從業務需求出發再回歸業務的過程。從這個角度做定義的目的是強調業務場景的重要性:脫離業務場景的分析往往無法落地。

根據業務經驗,筆者團隊總結了一套便于理解的模型:業務場景=用戶+產品+場景。

也就是說,要理解業務,就要了解用戶,熟悉產品,明確分析所處的場景。它們決定了分析的目標、處理邏輯以及落地建議。

此部分在第60~63問有更詳細的介紹。

3.能力三板斧

對數據分析有了底層認知、了解業務場景后,就需要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招式”來行動:通過思維方法、工具技術和項目能力這三板斧組成不同的招式以應對多變的問題。

經常看到有人說數據分析如做飯,如果是這樣的話,工具技術就是鏟子、鐵鍋、勺子等器皿,思維方法就是切配、烹飪、打荷等手法,項目能力則是最后的裝盤上菜。

(1)思維方法。

本書第2章主要講解數據分析中的思維方法。

很多人學做飯,可能是因為在抖音或B站看到某個美食視頻,然后就開始按照視頻展示的步驟備料烹飪。這個過程,也就是數據分析中學習思維方法的過程。數據分析要先有思維方法,才能談得上分析。

剛開始學做飯時,通常先學基礎的煎、炒、炸、烤、煮、蒸、燜、拌等烹飪方式。這些基礎的能力在數據分析中就是統計學、相關分析、歸因分析等通用分析思維。

正如美食有八大菜系,分別滿足不同地域人群的口味,數據分析在不同場景下,也有不同的“分析招式”來滿足不同的業務需求:

● 用戶分析:同期群分析、漏斗分析、RFM用戶分層模型等;

● 產品分析:競品分析、帕累托分析等;

● 商業分析: PEST分析、SWOT分析等;

● ……

(2)工具技術。

本書第3章主要講解數據分析中的工具技術。

習得了做飯的方法后,就可以選擇幾件趁手的器皿,來提高烹飪效率。之所以不是先選擇器皿再研究做飯流程,是因為工具始終是工具,完成同一個目標或許有多種工具可以實現,再不濟用原始的土灶也能燒飯。對于部分復雜的烹飪需求,則需要選擇特定的器皿才能完成。

對于初學者而言,建議學習“高性價比”的分析工具,如Excel、SQL、Python、PowerBI等。

(3)項目能力。

本書第4章主要講解數據分析中的項目落地。

菜做好后一定要及時出鍋、裝盤、上菜,項目能力強調的是數據分析項目在業務側的落地。理論的分析方法如何在業務場景中落地賦能,如何體現數據價值,這是很多企業數據團隊在討論的課題。

首先,理解并刻意練習落地思維對數據分析價值的體現大有裨益(第54~57問)。

其次,學習實際場景中數據分析如何落地驅動業務的案例,能為實操提供參考(第64~67問)。

數據分析項目價值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是報告呈現,學會用數據講故事,橫向跨部門溝通、向上匯報都依賴結構化思維,“報告呈現”(第68~70問)會有詳細的討論。

小結

本書定位于數據分析的知識框架,更多是橫向地補充知識范圍,故因篇幅所限,單個知識的縱向深度無法窮盡,但本書已經針對各知識點的核心及高頻問題進行回答。在閱讀的過程中,倘若對某個知識點有深入學習、探索實踐應用的進一步需求,讀者可以通過知乎等平臺補充學習,在本書的基礎上,針對核心方法論,對技術工具做延伸的閱讀學習。

此外,筆者團隊準備了一份與本書搭配使用的小冊子,請掃碼獲取。本書勘誤、知識加餐等內容也會放在小冊子中。

可以關注筆者團隊的微信公眾號:木木自由、數據分析星球、餅干哥哥數據分析,這三個公眾號專注于數據分析思維、方法、工具、項目能力及案例的分享。

作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九龙城区| 利津县| 石棉县| 庆阳市| 临高县| 邢台县| 新和县| 彭州市| 浦北县| 尼玛县| 集贤县| 抚远县| 黑河市| 保康县| 共和县| 古浪县| 清水河县| 房产| 信阳市| 雅安市| 乌海市| 拜泉县| 尤溪县| 法库县| 滨海县| 隆安县| 抚松县| 杭州市| 包头市| 杭州市| 高碑店市| 张北县| 太保市| 海阳市| 星座| 高唐县| 饶河县| 浙江省| 大理市| 日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