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法典實用教程
- 唐樹源編著
- 10字
- 2024-12-28 11:47:12
第二章 自然人相關基礎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關鍵詞索引:民事權利能力 民事行為能力
基礎導入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自然人從事民事活動的基礎性知識,特別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等都是具體案件分析中的前提和重點,本部分詳細總結和梳理相關內容,以便大家全面學習。
詳細解析
1 民事權利能力是什么?起止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通俗地講,就是自然人參與民事活動的資格。這項權利能力自然人均有且一律平等。
關于民事權利能力的起止時間,根據《民法典》第十三條的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根據《民法典》第五十九條的規定: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2 胎兒可以繼承遺產和接受贈與嗎?
雖然胎兒還沒有出生,按照民事權利能力起止時間的一般規定,胎兒是不具備民事權利能力的,但為了保障胎兒的權益,《民法典》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關于胎兒繼承的問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五條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娩出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3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知識(見表2-1)
表2-1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限制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基礎知識

通俗地講,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要點。
(1)成年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其行為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2)16~18周歲的未成年人,如果有自己的勞動收入,比如17周歲的孩子打工有自己的收入,那他去買個1萬元電腦的行為就是有效的,視為完全行為能力人。
(3)8~16周歲的孩子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可以實施跟他的年齡和智力相適應的行為,比如10周歲的孩子出門買個10元的文具用品,那就是有效的行為;再比如10周歲的孩子直播打賞5000元,監護人也追認不同意的,那就是無效的法律行為。
(4)限制行為能力人純獲利益的行為是有效的,比如10周歲的孩子獲贈10萬元,那這種贈與行為是有效的。
(5)8周歲以下的孩子所實施的法律行為是無效的,均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為實施。
(6)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人,例如嚴重到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所實施的行為是無效的,應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4 認定和恢復民事行為能力的法定程序是什么?
根據《民法典》第二十四條的規定,認定和恢復民事行為能力的主體只能是法院,申請認定的主體是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其利害關系人(本人的近親屬、債權債務人等有重大影響的個體)或者有關組織(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學校、醫療機構、婦女聯合會、殘疾人聯合會、依法設立的老年人組織、民政部門等)。
恢復民事行為能力方面,同樣是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向法院申請,由法院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認定該成年人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在民事行為能力的認定和恢復上,由于民事行為能力對自然人的各項權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法院都有嚴格的程序和標準,其他主體是無權認定和恢復的。
問題思考
(1)法律為什么要區分不同的民事行為能力?
(2)間歇性的精神病人所實施的法律行為,效力如何?
(3)正常的成年人直播打賞,反悔后還能要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