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概念篇 對“文創”的認知與解讀

在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中,政治、經濟、文化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共同支撐著社會的進步,三者之間始終保持著相輔相成的關系。

自從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全球化發展,文化領域也出現了顯著的變化,開始以各種形式與政治、經濟頻繁地互動交融。以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為基礎的現代“文化產業”從傳統行業中逐漸分離出來,成長為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行業。如今,文化產業已然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發展中的重要經濟增長點,并逐漸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鏈。

我們要研究的“文化創意”(以下簡稱:文創)設計屬于文化產業范疇,歸為“第三產業”,其中包括了大量文化、精神、情感等層面的無形因素。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使文化產業在“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并將各個環節按照創新的規則重新整合與構建,使原本相互獨立的產業得以協同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其具有十分明顯的“頭部”特征。在事實上也是如此,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各國政府的“頂層”制度設計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其中,美國政府通過加強對版權產業的控制和管理來引領文化創意產業的整體發展。美國并沒有一個關于文化產業的界定或分類標準,大致可以將“版權產業”中“核心版權產業”(core copyright industries)部分理解為美國的“文化產業”。根據美國國際知識產權聯盟(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Alli ance,IIPA)的定義,美國版權產業是指所有以版權為基礎的產業部分。美國聯邦政府沒有設立文化部,而是通過國家藝術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國家人文基金會(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和博物館圖書館學會(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對文化藝術進行資助。從表面上看,美國聯邦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實行的是“無為而治”的政策,但政府寬松的準入政策、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文化扶持政策為美國文化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1)美國版權產業在對GDP的貢獻和就業兩方面已經超過美國經濟的其余部分,而且在美國出口增長中也扮演著日益突出的角色。(2)

英國政府自1991年開始發展創意產業以來,在1992年形成了“國家文化藝術發展戰略”討論稿,并于1993年以“創造性的未來”為題正式公布。(3)1997年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Creative Industries Task Force),成功推動了英國文化的出口,有效地抵補了貿易逆差,如今,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英國的一個重要產業。(4)

日本政府則是通過立法體系為文化產業提供保障,自上而下地推進產業發展。其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規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規范的行為依據,支持并保護了文化產業的發展(見表1.1)。

表1.1 日本政府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頒布的政策法令或成立的機構(5)

在我國,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文化機構開始由事業向產業逐漸轉變。1985年,國家統計局在《關于建立第三產業統計的報告》中將“文化藝術”作為第三產業的一個構成部分列入統計項目中,事實上已經確認了文化領域所具有的“產業”性質。1991年,國務院批轉的《文化部關于文化事業若干經濟政策意見的報告》正式提出了“文化經濟”的概念。1992年,在國務院辦公廳綜合司編著的《重大戰略決策——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一書中明確使用了“文化產業”的說法,這也是現有資料中我國政府主管部門第一次使用“文化產業”一詞。2000年10月,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中強調要“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強文化市場建設和管理,推動有關文化產業發展”。首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提出“文化產業”,各項支持、扶植、促進、鼓勵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隨之相繼出臺。

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是我國針對文化產業發布的第一部專項規劃文件,標志著此時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其中強調了加快文化產業振興的重要性、緊迫性,提出“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6),點明了發展文化產業對社會、人民、經濟三個方面的重要價值,并采取了“降低準入門檻”“加大政府投入”“落實稅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設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具體措施刺激產業發展。

2012年2月,《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創意、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加快轉變文化產業發展方式,促進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質量效益型轉變,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7)同年11月,黨的十六大報告又再次強調“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并明確區分了“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的不同屬性。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更是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上,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為新時期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8)

2014年,在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提出明確要求,首次將創意設計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如同國際上許多發達國家所采取的“設計立國”策略一樣,文化創意設計也成為我國建設可持續發展型社會的重要國策之一。

在無形的創意向有形的產品轉化過程中,設計行業的價值逐漸突顯了出來,文創產品設計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專業屬性也日趨明顯,并呈現出細分化的趨勢,催生出一些新型行業分類,如旅游文創產品設計、影視文創產品設計、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等。

雖然我們反復強調設計行業對產業的引領作用,但是事實上我國現代意義上的設計行業相較于博物館行業來說起步更晚。而且設計學科的高等教育長期以來一直從屬于美術學科,并未設立單獨的學科門類。就拿與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工作關聯最為緊密的工業設計行業來說,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我國才比較系統地引進了現代工業設計理念和方法。直到1993年,“工業設計專業”才正式出現在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具有現代意義的工業設計方從社會分工中獨立出來,成為一門具有“產、學、研”全面發展格局的獨立學科。(9)

在博物館行業政策方面,文化部在2005年12月22日審議通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博物館管理辦法》中明確提出:“國家應該鼓勵博物館發展相關文化產業,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

2008年1月23日,由中宣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聯合下發的《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的通知》不僅激發了公眾參觀博物館的熱情,也促使博物館從傳統的展示、收藏、研究、教育等基本職能轉向為為“人”的感受和體驗提供服務,從此“以人為本”的發展趨勢逐漸顯露。

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的《博物館條例》更加明確地提出了“國家鼓勵博物館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開發衍生產品,增強博物館發展能力”的行業發展要求。

2021年5月24日,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等共同發布的《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特色鮮明、體制完善、功能完備的博物館事業發展格局,博物館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服務人民美好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中的作用更加彰顯。到2035年,中國特色博物館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館社會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為全球博物館發展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10)

顯然,我國政府通過運用各種政策為文化產業營造了積極寬松的發展環境,促使文化產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特別是2010年以后,在政策倡導與社會需求的雙重激勵下,我國文化產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文化類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逐漸構建起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模式。

如今,在諸多行業領域紛紛轉型升級的趨勢背景下,文創設計行業與制造業、農業、旅游產業、體育產業、鄉村建設、城市更新、紅色文化、非遺文化、文化扶貧等領域的融合程度逐步加深,成為各個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這對當前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未來文化發展走向來說,都有著深遠而持久的意義。

但是,2013年文化部文化市場司發布的《2012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估算了中國藝術衍生品的總體市場空間在2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目前僅開發了其中的10%。(11)這從一個方面映射出此時對文化市場的發掘程度還遠遠不夠,文化產業的未來將是一個擁有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的“藍海”市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潼关县| 红原县| 安仁县| 隆回县| 庄浪县| 柳林县| 临颍县| 陆丰市| 沙田区| 乌拉特后旗| 犍为县| 丹巴县| 来安县| 科技| 沁阳市| 温宿县| 商洛市| 永修县| 兰坪| 文成县| 法库县| 邵阳县| 乌鲁木齐县| 宣汉县| 岚皋县| 曲沃县| 鸡东县| 手游| 裕民县| 高安市| 湛江市| 洪湖市| 琼海市| 博爱县| 鄂伦春自治旗| 庆安县| 将乐县| 平定县| 广河县| 利川市| 海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