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權架構:頂層設計+五大模式+重組規劃
- 朱栩
- 677字
- 2024-12-27 21:52:07
1.3.2 確保股東始終為利益共同體
股權架構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所有股東都聚焦同一個目標,是統一的利益共同體。如果各位股東的目標不一致,由利益共同體變為利益矛盾體,那么股權架構也將分崩離析。只有各位股東始終為利益共同體,彼此的合作才會長久。
陳某、劉某、張某合伙創業,共同創立了一個連鎖茶館品牌。在創立公司之初,陳某、劉某、張某分別出資40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分別占股40%、30%、30%。其中,陳某擔任總經理,負責公司的全面管理;劉某、張某擔任副總經理,分別負責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和供應鏈管理。
創業之初,大家熱情都很高,都積極推動公司的發展。當公司旗下的茶館開到10家的時候,公司已經積累了約5 000萬元的資產。這時陳某感到有些不平衡,他覺得自己的付出遠遠高于劉某、張某,但股權卻并未比他們高出很多,于是他多次提出增加股權的要求。而另外兩人不愿意重新設計股權架構,因此兩方就此事僵持不下。
隨后,陳某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希望劉某、張某允許自己單獨成立一家供應鏈管理公司,向3人合伙創辦的公司供應原材料。而在經過多次討論后,劉某、張某并未同意陳某的方案,而是重新以貢獻比例劃分股權,將更多的股權分給了陳某。
在上述案例中,為什么劉某、張某并未同意陳某的折中方案?原因就在于這個折中方案是非常不合理的。3人合伙創業,為利益共同體。而如果陳某單獨成立一家供應鏈管理公司,其與另外兩人的關系就從利益共同體轉變為利益矛盾體。在與3人合伙公司交易的過程中,陳某可能會做出利益輸送的行為,從而影響另外兩人的利益。正是考慮到了這一點,劉某、張某才拒絕了這個方案,以保證3人之間的核心關系不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