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自序
- 孩子要入園,你準備好了嗎?
- 劉曉娜
- 1720字
- 2024-12-23 17:15:30
光陰似箭,這本書第一次出版是在2014年春天,一轉眼近十年過去了。時光改變的不僅僅是我的年齡,其間中國的學前教育也在不斷改革,教育課題發生了很大變化。選擇將這本書再次出版,原因有二:一是根據目前最新的教育課題,對初版的部分內容進行了修改和增減,同時內容編排也進行了較大的調整,以確保更好地幫助家長朋友解決實際問題;二是這十年間,我陸續收到一些反饋,也想借再版的機會做個分享。
隨著科技的進步,當下新手父母學習的渠道越發多樣化,但與此同時,這些信息也魚龍混雜、參差不齊,看上去選擇更多,實際上怕選錯、不會分辨反而讓父母們更加焦慮。這本書的內容經過近十年時間的驗證,幫助很多小朋友順利度過了幼兒園三年,曾被反饋為最接地氣的實操手冊。相信這次再版,一定可以幫到更多準備入園和剛剛入園的寶貝和他們的家長們,解決新手父母的困擾。
最后還是那句話——光有愛,還不夠。下面附上這本書初版的自序:
我們常說,孩子入園后有一段時間是心理上的“斷奶期”,少則一周、多則一個月的哭鬧和不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其實,對于家長來說,又何嘗不是“斷奶期”?很多時候,躲在幼兒園的角落里偷偷流淚的家長,比坐在活動室里哭鼻子的小朋友還要多。究竟是孩子適應不了新環境,還是家長適應不了呢?
我很理解初為人父母心疼孩子的心情,我也曾看著自己心愛的寶貝一個人走進幼兒園,哭得撕心裂肺。相信那一刻,每位家長的內心都動搖過,想沖過去抱起孩子,幫他擦干眼淚,甚至抱回家,等他長大一點再入園,哪怕只是一閃念。可是親愛的家長朋友,您知道作為老師的我,每次看到在大門外流淚張望、遲遲不肯離開的您,心里的感受嗎?
父母與孩子分別的動人場面都深深地刻在我心里,時刻提醒著我:這群小天使第一次離開爸爸媽媽,作為老師,只有我們能給他們安全感,也只有我們能讓不安的家長放心。相信每一位幼兒園老師都是這樣的心情。然而,當老師付出全部愛和不懈的努力之后,親愛的家長朋友,您是不是真的放心呢?
在工作當中,我發現有的家長只喜歡聽老師對孩子的表揚,孩子得了小紅花就笑容滿面,向別人夸耀自己家孩子如何聰明乖巧、如何討老師喜歡,收集完滿滿的稱贊才肯回家。一旦孩子犯了錯誤被批評則愁眉不展,不愿與老師多交流。有了家長朋友盼喜畏憂的心理,就有了老師們報喜不報憂的現狀。
不知道您是否收到過孩子帶回的《家園聯系手冊》?這是否會讓您想起我們小時候的“家長通知書”,上面經常寫著“該生品學兼優,熱愛勞動,動手能力強,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等。我翻閱了成百上千份《家園聯系手冊》,發現大多是以報喜為主,盡量表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真正直面孩子不足的寥寥無幾。老師們會用盡可能委婉的語言表達,以減少家長的不滿。
比如,某某小朋友性格內向,經常被欺負卻不敢告訴老師,只會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哭。但寫在聯系手冊上可能是這樣的:某某是一位非常文靜的小朋友,偶爾和同伴發生沖突時,懂得寬容和理解,能用自己的方式處理矛盾,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她。
親愛的家長朋友,如果您收到這樣一段文字,能看得出言外之意嗎?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是作為父母最擔心的事情,家長希望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卻又不能理性地看待問題。很多父母得知孩子被欺負,第一反應就是質問老師,要求對方家長道歉,更甚者直接就去投訴,對老師的工作完全不信任、不滿意。
這樣的投訴發生一次、兩次、三次、多次后,老師們自然學會委婉,尤其針對不能理性看待問題的家長,會更加謹言慎行,報喜不報憂了。
幼兒園三年,是孩子們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時期,這樣的機會有且只有一次。為了讓家長認可,老師報喜不報憂,長大后誰來讓社會認可孩子?我們只是普普通通的幼兒園老師,但我們正在塑造和影響孩子的未來,有責任也有義務對他們負責,只有這樣,才是給家長最好的交代。
這本書中講述的每一個案例,都是出于教師的責任和對孩子們的愛,我將直面問題不回避,態度誠懇、坦率。雖然有可能不被理解,但我相信每一位真心希望孩子好的父母都不會拒絕真實。
相信在這本書里,您會找到一些似曾相識的場景和感受。如果您的孩子也出現過類似某位小主人公的情況,請重新觀察您的寶貝,了解寶貝真實的行為,分析寶貝行為背后真正的原因,并做出相應改變,這會讓孩子們一生受益的。
劉曉娜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