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去的鄉居生活(典藏版)
- 唐桓臻 朱志強
- 484字
- 2024-12-27 19:32:48
寺廟建筑
寺廟,是寺和廟的通稱。寺廟是佛教建筑之一,其建筑與古代的宮殿建筑相似,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漢傳佛教的寺廟均是中式建筑風格,藏傳佛教的寺廟多是漢藏融合的建筑風格。
寺,為會意字,即寸土之地。寺通“侍”(侍候)與“是”,古代為皇帝下面的最高一級辦事機構(三卿九寺,如大理寺)。
廟,世間的達賢逝者,可依律建廟,如孔廟、二王廟等,皆是敬順真如,仰止賢圣,即得妙法之地,廟通“妙”,故稱廟。
所以,寺廟、祠堂皆是敬順仰止、得妙法真如之地,敬順即得妙法,當頂禮。寺廟莊嚴而神圣,不可侵犯。佛寺、道觀的建筑原則與平面布局類似于宮殿建筑,只是規模較小,并且在裝飾及室內擺設上帶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寺、觀內建有對稱的鐘樓和鼓樓;佛寺在佛殿之前還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譯稱為“浮屠”。中國工匠用漢式樓閣建筑的構架技術修成佛塔式樣,稱為漢式塔,有木塔、石塔、磚塔、鐵塔等。
在民間,最普遍的是村廟,俗稱“水口廟”,幾乎每個村的水口都有小廟,廟中敬奉的佛、神各異。敬奉最多的是禹王,民間以為,治水英雄大禹,能為全村人帶來風調雨順,其他的有敬奉關公、胡公(胡則)、包公等。

城隍廟

禹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