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duino機器人系統設計及開發
- 趙建偉主編
- 2076字
- 2024-12-28 12:56:23
1.4 機器人的發展歷史
智能型機器人是最復雜的機器人,也是人類最渴望能夠早日制造出來的機器朋友。然而要制造出一臺智能機器人并不容易,僅僅是讓機器模擬人類的行走動作,科學家們就要付出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說中,根據Robota(捷克文,原意為“勞役”“苦工”)創造出了“機器人”(Robot)這個詞。
1939年,美國紐約世博會上展出了西屋電氣公司制造的家用機器人Elektro。它由電纜控制,可以行走,會說77個字,甚至可以抽煙,不過離真正干家務活還差得遠。但它讓人們對家用機器人的憧憬變得更加具體。
1942年,美國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機器人三定律”。雖然這只是科幻小說里的創造,但后來成為學術界默認的研發原則。
阿西莫夫機器人定律如下。
第零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侵害。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旁觀,除非這違反了機器人學第零定律。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沖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盡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安全。
1954年,在達特茅斯會議上,馬文·明斯基提出了他對智能機器的看法:“能夠創建周圍環境的抽象模型,如果遇到問題,能夠從抽象模型中尋找解決方法。”這個定義影響到以后30年智能機器人的研究方向。
1956年,美國人喬治·德沃爾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可編程的機器人,并注冊了專利。這種機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從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靈活性。
1959年,德沃爾與美國發明家約瑟夫·恩格爾伯格聯手制造出第一臺工業機器人。隨后,世界上第一家機器人制造工廠——Unimation公司成立了。由于恩格爾伯格對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宣傳,他也被稱為“工業機器人之父”。
1962年,美國AMF公司生產出“VERSTRAN”(意思是萬能搬運),與Unimation公司生產的Unimate一樣,是真正商業化的工業機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國,掀起了全世界對機器人和機器人研究的熱潮。
1962—1963年,傳感器的應用提高了機器人的可操作性。人們試著在機器人上安裝各種各樣的傳感器,包括1961年恩斯特采用的觸覺傳感器;托莫維奇和博尼1962年在世界上最早的“靈巧手”上用到了壓力傳感器;而麥卡錫1963年開始在機器人中加入視覺傳感系統,并在1964年幫助MIT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帶有視覺傳感器,能識別并定位積木的機器人系統。
1965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研制出Beast機器人。Beast能通過聲吶系統、光電管等裝置,根據環境校正自己的位置。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等陸續成立了機器人實驗室。美國興起研究第二代帶傳感器、“有感覺”的機器人的熱潮,并向人工智能進發。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公布了他們研發成功的機器人Shakey。它帶有視覺傳感器,能根據人的指令發現并抓取積木,不過控制它的計算機有一個房間那么大。Shakey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臺智能機器人,拉開了第三代機器人研發的序幕。
1969年,日本早稻田大學加藤一郎實驗室研發出第一臺以雙腳走路的機器人。加藤一郎長期致力于研究仿人機器人,被譽為“仿人機器人之父”。日本專家一向以研發仿人機器人和娛樂機器人的技術見長,后來更進一步催生出本田公司的ASIMO和索尼公司的QRIO。
1973年,第一次出現機器人和小型計算機攜手合作,因此而誕生了美國Cincinnati Milacron公司的機器人T3。
1978年,美國Unimation公司推出通用工業機器人PUMA,這標志著工業機器人技術已經完全成熟。PUMA至今仍然工作在工廠第一線。
1984年,恩格爾伯格再推機器人Helpmate,這種機器人能在醫院里為病人送飯、送藥、送郵件。同年,他還預言:“我要讓機器人擦地板、做飯,出去幫我洗車,檢查安全。”
1990年,中國著名學者周海中教授在《論機器人》一文中預言:“到21世紀中葉,納米機器人將徹底改變人類的勞動和生活方式。”
1998年,丹麥樂高公司推出機器人(Mind-Storms)套件。這讓機器人制造變得和搭積木一樣,相對簡單又能任意拼裝,使機器人開始走入個人世界。
1999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犬型機器人愛寶(AIBO),當即銷售一空,從此娛樂機器人成為機器人邁進普通家庭的途徑之一。
2002年,美國iRobot公司推出了吸塵器機器人Roomba。它能避開障礙,自動設計行進路線,還能在電量不足時,自動駛向充電座。Roomba是目前世界上銷量最大、最商業化的家用機器人。
2006年,微軟公司推出Microsoft Robotics Studio,這標志著機器人模塊化、平臺統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爾·蓋茨預言,家用機器人很快將席卷全球。
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機器人產業的市場份額占據了全球的4成以上。
目前全球工業機器人應用領域排名前三位的是:汽車行業90多萬臺,電子行業60多萬臺,金屬加工行業近30萬臺。國內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涵蓋了近130個行業,正從電子、汽車、食品包裝等傳統制造領域,向環保、新能源、物流倉儲等新領域拓展。機器人的加入,大幅提高了這些行業的產品生產質量與服務管理效率。以后我們還會看到越來越多的擔負著各種功能的機器人,在不同的崗位上替代人的工作,發揮出自己的作用。
想一想
(1)什么是機器人?機器人的任務是什么?
(2)機器人的基本組成部分有哪些?
(3)機器人的定律是什么?
(4)你想讓機器人干什么工作?